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德国顽抗到底,面对盟军东西并进还妄想着翻盘,最后被盟军彻底灭亡,国内几乎所有大城市沦为废墟,军队全部报销。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本土除了被轰炸之外,没有多大的损失,只在冲绳岛上和美军打出一场“玉碎战”。最后随着两颗原子弹落下,日本放弃抵抗,宣布投降。
后世认为,美国如果不丢原子弹,上岸去血拼日军,美国将会承受百万人以上的伤亡,还可能打不下日本本土。
毕竟当时日军还有几百万人活动,更有上千万民兵,美国要打败日本是不容易的。
但实际上,美国强攻日本,不会只是用武力,他们还有一个杀伤力更大的武器——饥荒。
早在菲律宾战役期间,美国就“饿死”了菲律宾群岛上的50多万日军,这些日军在战斗里仅仅战死5万多人,剩下的约45万人都是在山里逃窜,最后饿死、病死、自杀的。
纵观整个二战,日军从未在一次单一战役里出现如此大的伤亡,要知道整个8年抗战,侵华日军伤亡70多万,阵亡20多万,但菲律宾战役的阵亡日军就是侵华战争的一倍。
美军此后也认识到了“断粮”的重要性,菲律宾战役之后就切断了东南亚和日本的联系,让日本陷入粮食危机。
菲律宾战役是美国陆军的骄傲,是麦克阿瑟的复仇之战,当时已经是1944年,美军完全可以进攻台湾地区或者冲绳地区,为什么要选择在菲律宾登陆?
当时,这场战役是怎么进行的?战况又有多惨烈呢?
马里亚纳海战结束,日本国门告破
1943年初,美国和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大战结束,在决定胜负的瓜岛战役里,日军损兵折将。靠着海上和空中优势,美国海军陆战队把2万日军围死在瓜岛,大部分日军病饿而死。
从此以后,日军在太平洋上已经不是美军的对手,海军没有航母舰队当“压舱石”,被美国太平洋舰队追着打。
日本陆军开始收缩战线,在西太平洋的群岛上龟缩 ,东南亚日军减缓攻势,对新几内亚岛的进攻后劲不足。
而美军乘胜追击,太平洋舰队先花了半年时间把日军彻底赶出所罗门,然后向被日本控制的马绍尔群岛进攻。
在南线,经过补给和整顿的美国陆军则从澳大利亚出发,进攻新几内亚岛,消灭在新几内亚的日军。
1944年,美国即将进攻马里亚纳群岛,这是日军“国防圈”的大门,打开这里,美军的B29就能把炸弹丢到东京。
日本联合舰队决定孤注一掷,制定了“阿号作战”,要在马里亚纳和美军决战,不成功便成仁。
不过,“阿”号作战刚出炉,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就死于空难,丰田副武接任联合舰队司令,日军未开战先折帅,结局可谓已有预兆。
1944年6月,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战斗于6月11日爆发。
美国太平洋舰队围攻马里亚纳核心的塞班岛,日军三个航母舰队从菲律宾前往支援,美日海军在6月19日正式交战。
当时日军士气很旺盛,海军航空兵密集扑向美军,但却在空战里损失惨重。
因为日军“零式战机”的战斗力早已落后于美军的海盗、地狱猫,加上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更强,日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一败涂地。
在这次战役里,日军2艘航母被击沉,近400架新出厂的战机被击落,战役以惨败收场。
美军啃下塞班岛之后,日本国防圈的大门洞开,B29可以从这里覆盖菲律宾群岛、日本本土、台湾列岛,日本海军在军部备受批评。
然而,马里亚纳战役一打完,美军参谋部却对下一步的计划有了争议——美军面前有几个选择:打菲律宾?打冲绳?打日本本土?打台湾地区?。
其中,打日本本土比较激进,打冲绳地区和台湾地区也比较困难。且不说日本本土,冲绳和台湾这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日本帝国强抢后经营了几十年的“领土”,可以说“城高池深”。
相比之下,菲律宾则是个好选择,美国陆军非常主张进行菲律宾登陆,麦克阿瑟将军要为两年前的失败复仇。
对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曾表示:
“冲绳、菲律宾都不用打,先把太平洋上日本剩下的小岛啃完,再打台湾列岛,切断日本的海上交通,日本就会被困死。”
但美军参谋部却决定先打菲律宾,这不仅是为了全局着想,更是为了美军的平衡。
原来,美国陆军在太平洋上存在感太低,麦克阿瑟现在带着陆军北上,雄心勃勃,政府必须照顾陆军的感受。
加上麦克阿瑟两年前被日本赶出菲律宾,他正憋着一肚子火,所以当菲律宾战役的计划出炉后,麦克阿瑟摩拳擦掌,誓要一雪前耻。
起名“捷号作战”,却是必败之战
日本方面,自从马里亚纳海战打完,日本海军彻底没戏唱了,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制海权,潜艇在东亚和西太平洋游弋,日本舰队一出航就会被发现,甚至击沉。
在东南亚的近海,日本舰船还经常遭到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围殴,1944年末损失数十艘军舰。
在东京大本营的战图桌上,日本海军进行了多次推演,但无论是在什么海域和美国相遇,结果都是失败。
此时,美日之间的舰艇数量、质量,舰载机数量、质量,都有了巨大差距,日本海军在近海相对安全,出海就是自杀。
但是日军不可能坐以待毙,尤其在美军开始轰炸东京后,天皇下令必须制止美军飞机的行动,军部不敢怠慢。
然而,当时日本最恐怖的隐患还不是美军的轰炸,是美军对日本海上补给线的破坏。
由于美军已经开始击沉日本商船,日本本土极度缺乏燃油和橡胶、大米,如果美国进一步占领菲律宾地区、台湾地区,那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就会彻底中断,日本人会被饿死在本土。
为破这个死局,日军大本营最终拿出了“捷号作战”计划,共分为4个部分,1号指代菲律宾,2号指代台湾和琉球,3号指代本土,4号指代北方的千岛群岛。
1944年秋天,美军从菲律宾南部进攻,已经有占领菲律宾的意图,日军敲定“捷1号作战”,紧急组建“第14集团军”。
同时,日军把发配到关东军赋闲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调到菲律宾担任指挥,这是日军后期少有的名将。
山下奉文临危受命,军部也给了他很大的面子,要人给人,要武器给武器。
当时,日军第14集团军的配置堪称“豪华”。
从日本文献上看,在1945年投降前,这支部队包含第1、第8、第10、第19、第23、第26、第30师团,以及菲律宾本地“独立混成旅团”扩建的第100、第102、第103、第105师团。
加上第2战车师团,一共13个师团,还有第1挺进集团、第4飞行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54、55、58、68旅团。
再算上加上当地的炮兵、治安、通信、医疗等等部队,杂七杂八不下100支人马。
一看这个编制,第14集团军的阵仗跟1937年的侵华日军差不多,加上菲律宾的一些海军部队,日军记载这支守备军有近60万人,是当时日军在海外最庞大的作战力量之一。
考虑到当时日军军力已经非常紧张,中国派遣军还在打“豫湘桂会战”,在菲律宾用兵60万着实是很奢侈的,由此也能看出菲律宾对日本的重要性。
但山下奉文大将对守住菲律宾没有自信,这倒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部队问题重重。
这60万日军里,一线战斗部队大概二三十万,而且都不是1941年以前的老部队,很多是拉来凑数的,比如编号100以后的一些师团,战斗力只比民兵略强。
此外,日军还缺乏重武器,缺乏飞机,完全失去了制空、制海权,在运送士兵的时候都被美军狠狠偷袭。
比如第26师团,就在援助菲律宾途中遭遇美军飞机,上万士兵淹死,仅“玉津丸”一艘运输船沉没就带走4700多名日军生命。
所以仗没开打,山下奉文就知道此战必败,自己的任务只是尽量拖延美军。
莱特湾大败后,菲律宾日军陷入重围
1944年10月20日,美军在菲律宾的莱特岛展开登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倾巢出动,分三个舰队前来菲律宾莱特岛附近支援。
美军登陆期间,日本海军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爆发了激烈的莱特湾海战,这是二战历史上最后一场大海战,也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这场海战中,美日海军在锡布延海、苏里高海峡、恩加尼奥海峡、萨马岛发生多次碰撞,双方的军舰总排水量超过200万吨。
其中,日军出动4艘航母、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本土没剩下任何主力舰。
日军的战术是多路出击,吸引美军主力出海,让战列舰部队奇袭莱特湾,打垮美国的登陆部队。
但日军没能在莱特湾创造奇迹,大和号为主的“栗田舰队”没有击败莱特湾登陆美军,美国海军压倒性的优势反倒让日军疲于奔命。
10月20日到10月25日,日军没占到什么便宜,仅击沉美军三艘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三艘驱逐舰,却被美军打掉所有的4艘轻型航母,3艘战列舰,6艘重巡,11艘驱逐舰。
此战中,日本的损失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四分之一,日本海军此后名存实亡。海军被打垮后,驻扎菲律宾的日军心里百感交集。
莱特湾海战之后,美日作战转入陆战阶段。美军第一批15万人登陆菲律宾,他们将面对莱特岛的日军第1师团、第16师团。
这两个师团当时的战斗力不俗,16师团是常驻菲律宾的部队,齐装满员,第1师团则是日军的精锐,当时从关东军调来,士气很足。
可是再强的日军,也顶不住美军重炮和飞机天天轰炸,日军只能背靠山峦地形死守。开战之后,菲律宾居然还刮起热带风暴,美军飞机飞不起来,让日军有了喘息之机。
日军赶紧往莱特岛送部队,但被美军空中拦截,损失惨重,第26师团和第68旅团基本在莱特岛外海报销,只有几百人活着到了岛上。
日军在莱特岛上守的时间越长,美军的优势越大,因为海上补给断绝,日军粮食、弹药全部告急,甚至连药品都极度匮乏,伤员无法医治。
1944年底,莱特岛上的几万日军几乎断粮,士兵每天的口粮是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子弹也按人头分发。
1944年12月25日,美军基本占领莱特岛,日军转入地下作战,当时山下奉文给莱特岛日军发电报,一共八个字,却把莱特岛日军打入地狱:
“自给自足,永远抗战。”
日军被迫化整为零,在丛林里自寻生路,大部分人饿死或者病死。
一些饿极了的日军先抢劫当地的菲律宾人,后来没得抢,就开始吃死人,先吃美军,再吃战友,很多人不堪压力而自杀。
1945年1月,莱特岛上的日军终于扛不住了,开始分散突围,结果却被菲律宾游击队痛殴。当时第1师团一万五千士兵,只有700多人离开莱特岛,剩下一万多人死在了岛上。
至于美军,在拿下莱特岛后,则联合刚组建的菲律宾军队进攻吕宋岛,当时山下奉文带着25万大军镇守这里,莱特湾海战后失去军舰和战机的日本海军一万多人也加入了战斗。
山下奉文把手下分为三部分,横山静雄中将的“振武集团”8万人防御东南部,塚田理喜智少将的“建武集团”3万人防守巴丹半岛一带。
山下奉文本人,则率领“尚武集团”15万人,防御广阔的吕宋岛北部卡加延河谷。
麦克阿瑟则把吕宋岛战役看做自己的“雪耻之战”,他让太平洋舰队上千艘战舰和数千架飞机给自己开路,先把沿海地区的日军工事打击了一边,又把岛内的日军建筑物犁了两回。
最后,他派28万人在1月9日登上吕宋岛的“林加延湾”。
饿到吃尸体,日军遭受二战最大损失
登陆开始后,日军出动神风特工队,对美军日夜袭击,但是大部分飞机都被美军击落。
在1945年1月中旬,日军损失600多架飞机,仅造成美军80多艘舰船的损伤,都是护卫舰或者登陆舰。
随后,因为美军太平洋舰队受命回头攻打硫磺岛,美国海军撤走了大量主力,但美国陆军在菲律宾已经胜券在握。
此时,日军25万人困守孤岛,缺乏重武器。麦克阿瑟按照惯例,让坦克部队担任前锋,第14军直插马尼拉,争取解放这座首都城市。
日军一开始打得也很坚决,陆军士兵在山谷和城镇死守,防御美军。但美军有谢尔曼坦克,有重型榴弹炮,日军的火力非常糟糕,仅有的小坦克在“谢尔曼”面前也脆的像纸。
在战斗中,美军虽然占据主动,但美军第6集团军依然稳扎稳打,每天推进4-8公里,毕竟岛上有25万日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入包围圈。
可因为第6集团军进展太慢,麦克阿瑟曾威胁把第6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撤职,但克鲁格就是不改本色。
美军不急,日军那边可慌了神——日军25万人,一线战斗部队撑死15万,在吕宋岛山里各种山峦上修工事。他们在雨林中忍受雨水和虫咬,吃着发霉的粮食,随时等待美军的到来。
美军的进度一慢,这可熬死了被雨淋被虫咬的日军。
从1月中旬到2月初,美军相继解放巴丹半岛和马尼拉,麦克阿瑟冒着被日军偷袭的危险坐吉普车前往巴丹集中营,“拯救”当年被自己甩在身后的部下。
在马尼拉战役,日本海军不听调遣,不愿撤退,执意死守城市,进行“玉碎”战争。
日军丧心病狂,先在城里夜夜笙歌,饮酒作乐,美军围城后,日军又在城内搞大屠杀,并进行自杀式巷战。
马尼拉战役伴随着“马尼拉大屠杀”,从1945年2月7日打到2月27日,除了1万4000名日军死亡外,10万菲律宾平民也死于误伤和有组织的屠杀,这是二战里最残酷的屠城之一。
解放吕宋岛南部后,美军联合菲律宾军队挥师北上,和山下奉文决战。
不过,虽然山下奉文手上军队不少,但他没做出怎样的抵抗。
3月初,10万美军进攻卡加延河谷,山下奉文在地图上谋划了一次反击战,但前线的部队已经调不动了。这倒不是日军士气低落,不敢打,而是前方断粮,士兵实在走不动了。
加上美军频繁轰炸,日军基层建制被打散,日军很多部队消失在丛林里。
美军不断推进,山下奉文只好带着部队北逃,躲在吕宋岛北方的山里。
这时候如果有海军在,日本完全可以从吕宋岛北部把山下奉文的部队撤走,但这时候已经没有日军军舰敢接近菲律宾了。
由此,吕宋岛的日军进入了长达半年的地狱时期,外面补给断绝,大部队失联,日军小股部队在山里挖野菜,挖木薯果腹,不仅要防着美军进攻,菲律宾游击队也是他们的大敌。
当地游击队有全套美械,比日军更熟悉地形,经常偷袭日军,并残酷虐杀日本俘虏。一向以残忍著称的日军,面对游击队也无可奈何。
大概在1945年夏天,日军开始大量饿死或者自杀,日本士兵经常向美军发起死亡冲锋,只求一死。
少数幸存的日军回忆:队伍里缺乏食物,吃人都是常事儿,甚至有的重伤员刚死,身体还温热,肉就被割下来去烤。
更惨的是被日本人抓住的战俘,他们可能被生吃,内脏做成刺身,四肢的肉则火烤。
但哪怕吃人,也解决不了日军的粮食问题,25万日军陆续饿死、病死在菲律宾。
美军对这一情况心知肚明,他们不是没有招降日军,但日本人在“武士道精神”的洗脑下拒绝投降。甚至有士兵因为想投降,被军官斩首示众。
看到吕宋的战事结束,美军开始分头收复其他岛屿,一个个孤岛上的日军被逐渐围杀,几乎十不存一。
吕宋岛的守军25万人,最后活着离开的不到5万,20万人死在岛上,大部分是逃亡时期死去的。
加上其他岛屿的伤亡,战后日本厚生省数据显示,日军在菲律宾阵亡近55万人,这是二战里日军最大的单一战役伤亡。
打完菲律宾战役,日本和东南亚的联系彻底中断,日本此后缺乏燃油,连军舰都开不动了。可以说一场菲律宾之战,基本宣告了日本帝国的死亡。
参考资料:
1.《航母经典战例点评之八:莱特湾海战》,张文旦
2.《"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柯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