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长征? 只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吗? 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养护科普小陈2024-07-23 18:32:57  85

对近代史有所了解的应该都知道,我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战争,这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必经历的一个阶段。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才换来了现在和平富足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红军创下了一大壮举,那就是长征,这一过程中死伤无数,最终咬牙坚持到最后的每个人都堪称是英雄。

在1933年的时候,南京政府调动了10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了第5次军事围剿。

虽然在前4次我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可第5次打的异常惨烈和艰难,最终红军失败。

为了保存力量,在中央的领导之下红军主力被迫开启了长征,那红军为何要进行长征呢?只因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吗?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一、第5次反围剿之战

在二战期间我国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当时我国军民全力反抗,本来以为局势能尽快稳定下来,没想到412事变发生。

这也导致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式破裂,拉开了内战的序幕,我们都知道红军的经济基础差,这就导致军事力量,呈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国民党掌握着强大的正规军和资源,他们的经济体系更加的完善,手中握有大量的财富,奈何内部贪腐问题严重。

在内战爆发之后,随着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壮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这也让蒋介石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1927年蒋介石便发动了斗争,想要进一步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达到统一国内政权的目的。

1930年国民党对红军展开了第1次围剿之战。

红军在与国民党进行对抗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游击战,这也是红军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以此去削弱国民党的势力。

可我们也知道,在经济还有武器装备上,红军与国民党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也让我们在战争中吃了不少的亏。

好在红军纪律严明而且大家足够团结,又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各大战役中,虽然国民党在军事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总体却是处在劣势的。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大家不要忘了这一时期的日军还没有撤出我国领土,1931年的时候日本发动了对东北的侵略之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也意识到,再与共产党作对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党都被日军所吞噬,这就得不偿失了,于是两党开始握手言和共同去抵抗日军。

两党合作实力大增,让日军频繁在战场上受挫,到了1932年中日战争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眼看就要将日军赶出我国领土,这时的国民党又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蒋介石居然与日本签订了停战协议,还大笔一挥将东北地区给了日本,也是从这时开始共产党才发觉,矛盾已经无法调和,至此内战再次爆发。

前后5次的围剿之战,红军4次都胜利了,这也要归功于指挥者的布局,然而第5次的反围剿之战,却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前几次我们都采取了迂回战术,这将我军的劣势降到最低。

然而第五次是由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指挥,他命令红军与国民党正面硬刚。

在武器装备上本来就有较大的差距,我军在战役中屡次受挫,最终导致第5次反击战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这才有了25,000里长征。

二、为什么第5次反围剿失败?

可以说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一个导火索,失败的原因也十分明显,第1个就是因为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抗差异。

共产党讲究的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以百姓为主,所以在行军的过程中,他们不会打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也因此受到了群众的爱戴,很多红军战士其实都是出身平民,在这正式成为红军之后才接受了正规的训练。

红军是一支百姓的队伍,背后是成千上万百姓的支持,这是我们的优势但也成为了劣势,因为没有依靠,在战争中没有大哥能为我们提供军资还有武器。

在那一年代红军一部分武器来自于自己的兵工厂,自己生产自己使用,可数量有限,大部分武器都是战场上的战利品。

从敌人那里获得武器装备,以此去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这表面上看是一劳永逸,却完全没有保障,反观国民党是有钱有人有武器。

之前德国军事顾问曾对第5次反围剿之战进行过系统的分析,他表示国民党在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依靠的是强大的火力和人数。

两军的战略战术也完全不同,红军强调战略动机作战,他其实更适合游击战,国民党军队却是稳扎稳打,当占领一个地方之后,就会立刻做军事部署并建立起碉堡。

在对抗中红军缺乏重型武器,想要摧毁国民党建立的军事基地并不容易,而且弹药也会消耗的很快。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在这次的围剿作战中红军采用了老式战术,这种作战方式对于作战人数还有武器的供给要求很高,这两点恰恰是红军的劣势。

第2点就要考虑到产能与消耗的不平衡了。

当时中央苏区建立在了江西、广东、福建的交界处,这被多个省份所包围,表面上看是占领了地域优势,其实存在着诸多隐患。

在常年战争的影响之下,当地有不少的军阀以及土豪乡绅,红军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就撼动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地位。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强龙压不过地头,纵然红军队伍更加的庞大,但这些地方队伍对当地的地形还有情况更加了解,想要给红军使绊子那很简单。

红军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经济来源。

然而当地的财政基本上都握在这些地方势力的手中,这也导致红军的产能极低,无法满足队伍整体的消耗。

不管是古时候还是现在,战争中后期的粮草以及装备无法及时供应,只会让队伍处在被动的局面。

红军不仅要应对蒋介石的围剿,还要想办法去对付这些军阀,这就导致有些吃力。

而且老蒋的围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红军的伤亡也一次比一次惨重,他想要在红军元气大伤之际一举将其拿下。

这才在第5次反围剿中调动了大量的兵力还有重型武器,让红军毫无招架之力。

三、红军开启长征之旅

在第5次反围剿中红军死伤惨重,这也给国民党带来了机会,他们采用了堡垒战术,不断的缩小包围圈,大有将中央红军一举歼灭的趋势。

在我国有句老话,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保存核心力量,经过商议之后,大家决定要进行战略转移。

当时的长征被称之为西征,这一路途遥远又没有各种交通工具,而且途经之处的环境十分恶劣,还要应对国军与日军时不时的突袭。

当时最开始是派出了两支队伍作为先锋队去探路,之后才是大部队紧跟其后,最开始西征的目的地其实是湘西。

但一路上有太多预料之外的遭遇,导致将士们死伤惨重,因此长征的目的地一直在更换,而更换目的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所有人都想活下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这词句中我们就能看出,当时红军的整个长征过程是有多么艰难,好在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这也算初步性的胜利。

也许有人会觉得红军长征是因为第5次反围剿失败,所以才被迫有了这一局面,其实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你会发现这件事只不过是长城的一个契机。

就算没有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也要进行战略上的转移了,可以设想一下,这一次反围剿之战胜利后的事件依旧会发生。

比如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因为国民党将东北地区划给了日军,日本人在我国领土胡作非为,甚至建立起了伪满洲政权。

北上抗日成为了我国的必行之事,也是思想的核心,所以说不管第5次反围剿是否会失败,红军都将会离开。

前4次发围剿之战,我军虽然是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导致我军伤亡惨重,而且双方武器装备相差甚远。

蒋介石对于我军更是不死不休,如果红军再不做出些改变,那就真的只有被围困的结局了,所以说红军其实迟早都要离开这里进行北上。

总结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展开长征是受局势的影响,其中也涉及到了军事原因、经济因素等,同时大家也明白只有保存住核心实力,才能在之后有反击的机会。

转移中央苏区成为了当时红军唯一的出路,5次反围剿之战,红军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扭转局势才被迫开启了长征。

作为我军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略迁徙,过程固然艰难,却让红军保存了实力,为之后的抗战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也彰显出了红军顽强的毅力与斗志。

参考文章:

澎湃史料 2023-02-09 《红军被迫长征,并不是反围剿失败造成的,而是个正确且伟大的决定》

蓝风观史 2024-04-12 《关于“红军长征”,你可能不信,大多数人不知道三个“真相”!》

幽灵史者 2024-07-16 《红军为什么长征?只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吗?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17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