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开国领袖毛主席情系洞庭湖

正梧说历史2024-07-09 06:28:00  57

连日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洞庭湖大堤决口险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洞庭湖,古称“云梦”,自古有“八百里洞庭”之谓。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中如是描绘洞庭湖: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湖也是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地理分界线。位于洞庭湖之南的湖南湘潭,是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故乡。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毛主席一生情系洞庭湖。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的窑洞中,对采访他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回忆自己学生时代时说:

“有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上面刊载两个中国学生旅行全国的故事,他们一直走到西藏边境的打箭炉。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想效法他们的榜样,可是我没有钱,所以我想应当先在湖南旅行一试。”

于是,在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在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读书的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从长沙出发,经宁乡、安化、益阳、石门,直至沅江。

当他们到达沅江时,正值洞庭湖涨大水,沅江县城的街道都淹了,故不能继续前行,于是乘船回到长沙。此次他们沿西洞庭湖游历,行程整整九百余里。

毛主席对斯诺回忆这次旅程时说:

“我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一个名叫萧瑜(萧子升)的学生与我同行。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

毛泽东与萧子升分文不带,有意锻炼谋生游学本领。路遇学校、商店、庙宇,他们就写对联相送,换几个钱作为盘缠,解决食宿问题。这是毛泽东的第一次环洞庭湖游学考察。

19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将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毛泽东,与挚友蔡和森一道,沿洞庭湖南岸、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开始第二次环洞庭湖游学与社会调查。他们在游历岳阳时,登上岳阳楼,朗诵杜甫的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纵览洞庭湖的湖光山色,还吟诵了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他们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的文字记录沿途见闻和感想,写成多篇通讯,寄给何叔衡主编的《湖南通俗教育报》发表。

学生时代的这两次环洞庭湖游学考察经历,促使毛泽东在课堂之外读到了“无字之书”,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增长了学问见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飙。为了传播新思潮,毛泽东了创办《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问世,毛泽东亲笔撰写《创刊宣言》。他在宣言中大声疾呼: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在这篇激情洋溢振奋人心的宣言中,毛泽东特意提到了吞纳四水、波澜壮阔、自由奔腾、北入长江的“八百里洞庭”: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1922年4月,担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在粤汉铁路长沙新河车站工人、中共党员程地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洞庭湖东岸的岳州车站,深入到工人中间调查研究。他详细询问工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介绍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性质、任务及创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的办法;他召集十多名进步工人开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同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进行坚决地斗争。

1922年 8月,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毛泽东,派遣共产党员、新民学会会员郭亮来岳州领导工人运动。工作一段时间后,郭亮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随即向毛泽东报告并获准。9月9日,郭亮领导粤汉铁路长(沙)武(昌)段工人同时罢工并带头“卧轨”。9月25日,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多年后,毛泽东对这两次洞庭湖畔的革命经历记忆犹新。

1913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市湘阴县左家塅的左漠野,1937年7月赴延安,毛泽东接见了他。左漠野在《回忆毛主席二三事》一文中写道:

我随同毛主席到了他的住所,是一栋比较宽敞的民房。谈话的地方就是主席办公室兼书房。……

主席问我是湖南哪一县人?我说是岳阳。

主席以赞美的口吻说道:“啊,岳阳是一个好地方。我在大革命的时候去武汉,经过岳阳,我去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你们岳阳有名,同岳阳楼很有关系,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主席问我背诵过《岳阳楼记》没有?我说:小时候读过,现在还记得一些。

主席又问:“岳阳楼上的几块木刻的《岳阳楼记》现在还在吗?”我说还在。

主席特别赞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两句,认为“先忧后乐”的思想,较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提法,境界更高了。

1964年4月10日,毛主席乘专列回京,途经岳阳,列车渐渐减速。他问:“前面是哪个车站?”陪同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回答说:“到岳阳啦!湘北最大的站。”

毛泽东沉思片刻,深情地说:“岳阳,我在大革命时来过两次,那时郭亮在这里组织铁路工人大罢工……”

他接着又讲道:

“岳阳自古叫巴陵,从南朝时起设的郡,唐朝时叫岳州,后改为府。这里的岳阳楼,李白、杜甫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啰!岳阳楼是诗人、名流荟萃的地方。”

说到这里,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他意犹未尽,随即挥笔书书写了这首诗。原诗第六句是“老病有孤舟”,毛主席却书写成“老去有孤舟”,改动了一个字,也许是笔误,也许是有意为之。这是毛主席借杜甫诗表达故乡情怀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手书的《登岳阳楼》墨迹,已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雕屏。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将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替代了岳阳楼大修之前的正殿供奉的吕洞宾塑像。

历代咏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作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当之无愧地列为第一,无人能夺此桂冠。宋人唐庚曾到过岳阳楼,感叹道: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馀诗虽大而小。”

毛泽东如此钟爱杜甫的《登岳阳楼》,是因为此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该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晚年的杜甫,登楼壮观,摒弃对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落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坼吴楚、浮乾坤、波浪掀天、浩渺无际的景象,是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被明代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如此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怎能不打动诗人毛主席的诗心?

1961年底,毛主席收到湖南友人送来的带着乡土气息的诗词、九嶷山斑竹制品等礼物,他触物生情,更加思念湖南故乡,于是挥毫创作了《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七言律诗的颈联,毛主席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洞庭波涌连天雪”,这也是毛主席诗词中唯一歌咏“八百里洞庭”的诗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20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