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战争似乎是男人的事儿,女子并不适合在前线拼杀。
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女性先烈用她们的英雄事迹,告诉了世人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曾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中豪杰,在战场屡立奇功,日寇一听她的大名便吓得抱头鼠窜。
毛主席称赞其“红心女战士”,她便是新四军师级女将陈少敏。
无论是看功勋还是看资历,陈少敏都有资格授予少将军衔。
可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名单上,并没有陈少敏的名字,一度令人困惑不解。
陈少敏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她都做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为什么功勋卓著的她,建国后没有被授予军衔呢?
1.大脚少女闹革命
和我军的许多传奇名将一样,陈少敏也是一个苦出身。她的本名叫孙肇修,于1902年出生在山东寿光一户贫寒的农家。
孙肇修走上革命道路,是有“家学渊源”的。她的父亲名叫孙万庆,早年曾是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因此思想十分开明。
民国政府虽然早就下达了“禁缠足令”,可这项政策在农村地区落实得并不好,当时山东、河南等地,广大农村妇女还是不得不缠足。
孙肇修是少数不用受缠足之苦的幸运女孩儿,因为父亲的开通,她不光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还能跑到几里之外的学堂听课。
如此特别的孙肇修,在偏僻闭塞、民风愚昧的乡村,受到了不少冷嘲热讽。村民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大脚妮”,笑她是疯野丫头,孙肇修不以为意,继续“野蛮生长”。
由于家境贫寒,孙肇修不得不早早出去做工养活自己。十九岁的时候,这位大脚少女一口气赶了五百多里的路,走到青岛找了个工厂女工的活计。
在青岛,孙肇修接触到了我党领导的工人组织。在革命先烈邓恩铭同志的带领下,孙肇修和工友们一起,进行了好几场工人运动。
1927年,孙肇修开始半工半读,一边做女工挣钱,一边去中学读书。在此期间,她结识了更多的革命同仁,并且加入了共青团。
1928年,国民党反动派大搞“白色恐怖”,我党众多仁人志士惨遭敌人杀害。在这个我党的“至暗时刻”,孙肇修毅然入党,从此矢志革命,宁死无悔。
党组织当时派给孙肇修的任务,是在山东地区进行地下情报活动。为了掩人耳目,孙肇修改了一个假名字“陈少敏”,和假扮车夫的地下同志任国桢扮成一对假夫妻。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两人日久生情,经由党组织许可,变成了真正的伉俪。婚后“陈少敏”这个假名变成了真名,伴随了她一生。
这对苦命的革命夫妇,并没有相守太久。
1931年,任国桢遭“内鬼”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英勇牺牲。陈少敏强忍悲痛继续执行任务,结果次年不幸落入敌手。
面对特务们施加的种种残忍酷刑,陈少敏顽强忍受,面无惧色,始终没有透露组织一个字的情报。由于找不到证据,国民党特务最后十分不情愿地把她放出了监狱。
1935年,陈少敏奉党组织之命,前往冀、豫两地进行游击运动。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老万”,在当地拉起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武装力量,还建立了我军革命根据地。
长征期间,陈少敏建立的根据地起了大作用,没有这个我军据点,红二十五军根本没办法成功转移。不光如此,陈少敏还亲自带队冲锋,掩护大部队的行动。
每次战斗打响,陈少敏都带着草帽手持步枪,冲在前头猛击敌人。“大脚老方”的名头,很快便响彻冀豫大地,国军恨得牙痒痒,也抓不到这个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
2.吓得日寇肝胆裂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少敏奉毛主席之命,前往新四军进行抗战工作。1939年6月,陈少敏任职鄂中区党委书记,和李先念同志一起,建立了豫鄂独立游击队。
朱理治陈少敏李先念等新四军五师领导的合影
这支新四军的传奇游击队,在陈少敏的领导下屡立战功。追捕汉奸败类李又唐时,陈少敏率队歼敌将近三千人,后续新街战役,又消灭了一百多全副武装的日军精兵。
一场场战斗打下来,陈少敏扬名全鄂,她所领导的游击队,成了新四军战斗主力之一。她的战斗足迹,从鄂中、鄂东一路蔓延到豫、湘,走到哪里便消灭哪里的日寇。
从1939年到1945年,陈少敏在六年时间里,同日寇部队战斗一千多场,累计消灭了五万多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
到了抗战后期,中南各省的日军部队,已经被陈少敏打出了心理阴影,一听到她的名字恨不得立刻撒丫子逃命。
除了勇击日寇,陈少敏搞政工、搞统战也是一把好手。她边打游击战边开拓我军新据点,足足开拓了十四处革命根据地。
在陈少敏的努力下,新四军独立游击队将五十九个县的一千三百多万老百姓,从日本鬼子的恐怖统治下解救了出来。
当地父老乡亲对陈少敏感恩戴德,敬佩有加,亲切地称她为“陈大脚”。在乡亲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陈少敏不但双枪神准,还能日行千里,鬼子跑到哪儿都能被她逮住。
甚至当时的鄂豫一带,为了纪念陈少敏的英勇事迹,还特意生产了一款“女将”牌香烟。这款香烟的烟盒上,印着陈少敏持枪杀敌的飒飒英姿。
陈少敏建立的十来处革命根据地中,战略位置最关键的一处,是离革命圣地延安不远的竹沟根据地。此地沟通着我军各个战区的游击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中枢。
竹沟革命根据地,被刘少奇同志盛赞为“小延安”。它的特殊战略位置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方面,是陈少敏在当地取得的丰硕群众工作成果。
在建设竹沟根据地的时候,陈少敏一手抓军务,一手抓党务。她领导广大干部,办了一系列党训班、扫盲班,在当地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党、我军队伍迅速扩大。
新四军知名战役平汉铁路伏击战,主力部队便是在竹沟革命根据地发展出的武装力量,足见陈少敏的根据地建设工作,是多么富有成效。
陈少敏的一系列卓越贡献,不光在老百姓的口中相传,也得到了我军领导干部们的赞扬。毛主席曾评价陈少敏,说她是我军的“红心女战士”。
新四军第五师建立之后,中央军委下令,让陈少敏担任副政委。经过多年革命历练,一次次战火洗礼,陈少敏成长为了我军的师级女将军。
1945年1月新四军五师主要领导合影
3.巾帼英雄美名扬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曾集结整整三十万大军,意图一举消灭陈少敏、李先念同志领导的我军队伍。我军六万多人,被国军围在了鄂东宣化,形势万分危急。
国军将领陈诚狂妄至极,竟然声称要在两天之内全歼我军,让我党在中原地带无兵可用。敌众我寡,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我军兵分三路,进行战略突围。
在大军转移的过程中,陈少敏身染重病,但还是仅靠一根拐棍顽强地往前走,带领部队闯出了重重围困。老蒋曾重金悬赏两百万银元,要她的项上人头,最终还是失败。
部队顺利转移后驻扎在了鄂豫解放区,陈少敏除了整顿军务,还在当地积极开展革命大生产活动,帮助父老乡亲增产增收。
陈少敏毫无长官架子,她亲自下地扛着锄头,帮老乡种地。丰收时节,她看哪户人家人丁少忙不过来,便会前去帮忙收菜。
在解放区,陈少敏的绰号从“陈大脚”,又变成了“陈大姐”。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陈大姐种大白菜,又白又大人人爱。
新中国建立之后,陈少敏离开了部队,开始负责全国纺织领域的工作。1950年,她被任命为全国纺织工会主席,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陈少敏没有获得军衔。不过她在次年的中共“八大”,当选成为了中央委员,足以说明她的重要地位。
关于陈少敏为什么没有获得授衔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她已经离开了部队,不在军中任职,自然不符合授衔规定。
至于陈少敏为什么会被安排从事生产工作,而不是继续留在部队,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组织因才任命,二是陈少敏的个人意愿。
在解放战争期间,陈少敏开展“革命大生产”活动时,其在搞民生、促生产方面的工作天赋和卓越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中国建立之后,党的工作重点,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像陈少敏这么杰出的人才,自然要派到最适合她的岗位上。
与此同时,陈少敏同志本人,对生产工作也是颇感兴趣的。早在当年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她就特别喜欢进行生产建设,新中国建立之后,她对自己的工作更是充满热情。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心中觉得遗憾,为陈少敏可惜。毕竟,以陈少敏的资历和功劳,如果没有离开部队,“全军大授衔”时,她至少能获得少将军衔。
可陈少敏自己,对这些荣誉和名头都看得很开。她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职务和军衔没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陈少敏的高风亮节,不只是在嘴上说,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住着家具老旧的房屋,吃着粗茶淡饭,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从外表上看,陈少敏似乎和广大劳动妇女无异,瞧不出当年赫赫有名的沙场女将军、共和国的中央领导干部的架势。
可真到了关键时刻,陈少敏的女中豪杰气概,便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当刘少奇同志遭受冤屈时,她是唯一没有举手同意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
1977年12月14日,一代女将军陈少敏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斯人已逝,但她的英姿飒飒和战斗豪情、革命热情,将永远被大家铭记并怀念。
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
以陈少敏同志为代表的无数女性英杰,证明了伟人所言非虚。铭记她们的英雄事迹和杰出贡献,不光是对广大妇女同胞的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景仰怀念。
参考资料:
1.女中豪杰陈少敏不平凡的一生(《党史博采(上)》2022年05期)
2.巾帼豪杰陈少敏(《党史文苑》2020年07期)
3.“红心女战士”陈少敏的传奇人生(《文史春秋》2016年01期)
4.陈少敏:未授衔的女将军(《党史纵横》2003年11期)
5.陈少敏: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04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