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毛主席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这是毛主席第二次出访苏联,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这一次毛主席要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莫斯科会议。
就在飞机即将降落之际,随行翻译将一份讲话稿呈递给毛主席,毛主席习惯性地拿起一支铅笔,快速扫视了一遍之后,让翻译将杨尚昆请了过来。
“在机场还必须讲话吗?”毛主席用商量的口吻问杨尚昆。杨尚昆解释说这一次是公开出访,按照惯例还是讲几句好。毛主席略微思忖了一下,追问将念稿改为即兴说几句行不行,杨尚昆点了点头,说稿子只是个准备,不一定要照着念。
“那就留作备用吧。”毛主席一边说着,一边将讲话稿装进了口袋。
飞机抵达莫斯科之后,毛主席的身影刚出现在舱门前,机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赫鲁晓夫等苏联主要领导人向舷梯走来,胡志明也站到了赫鲁晓夫的身边。当毛主席快要走下舷梯时,主动向赫鲁晓夫伸出一只手,两人在舷梯下握手、拥抱、相互问候。
随后,毛主席和胡志明拥抱在一起,像老朋友一般相互问候。在赫鲁晓夫的介绍下,毛主席和其他苏联领导人一一握手,检阅仪仗队之后,毛主席即兴发表了讲话。
仪式结束后,赫鲁晓夫陪同毛主席登上了专车。一路上,毛主席和赫鲁晓夫讨论了许多关于会议的事情,在听说自己是唯一被安排在克里姆林宫下榻的外宾时,毛主席不在意地说,这次同自己来的还有宋庆龄和郭沫若,希望苏联方面对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一样。
“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都安排在克里姆林宫,宋庆龄还有专门的卫士长和专门的餐厅。”赫鲁晓夫当即说道。
十月革命庆祝大会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莫斯科会议。在会前,毛主席和赫鲁晓夫有过多次交流,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其中还特别谈到了接班人的问题。
在一次宴会期间,毛主席郑重地对赫鲁晓夫说,自己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了。早在半年前,赫鲁晓夫就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因此并不感到意外,便问毛主席有没有人来接替。
“有,党内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毛主席如数家珍,扳着手指开始给赫鲁晓夫罗列。
第一位就是刘少奇。刘少奇和毛主席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早的合作者和主要成员。尽管他们两个人的家乡只相距50余里,但相知却是在他们出生20多年以后,那个时候毛主席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而刘少奇则受中央委派,回到湖南协助毛主席。
在安源工人罢工斗争中,刘少奇认真贯彻毛主席“哀兵必胜”的策略,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二 · 七惨案”之后,刘少奇又切实执行毛主席“弯弓待发”的方针,为二人的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农民运动之上,而刘少奇则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刘少奇则提出了城市工人运动策略。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少奇经毛主席推荐,成为中原局书记,开图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毛主席采纳了刘少奇的建议,粉碎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
1943年,毛主席和刘少奇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七大”召开以后,毛、刘、周、朱、任五人初步形成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后陈云、邓小平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形成。
“无论能力、经验还是声望,他都完全具备条件了,但他的缺点是灵活性不够。”毛主席说完了刘少奇,扳了一下指头,又说起了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个难得的人才。”
“是啊,我也感觉到这个人很厉害。”赫鲁晓夫点头表示赞同,因为在此之前,赫鲁晓夫已经领教过邓小平的厉害了。
就在毛主席第二次访苏的前一年,邓小平随代表团到苏联参加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大会开始后,赫鲁晓夫在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关于通过议会多数、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还贬低了斯大林的功绩和历史作用。
苏共立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令中国代表团始料未及。团长朱德在政治上比较沉稳,主张不妄加议论苏联内部事务,但邓小平却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赫鲁晓夫如此对待斯大林是不对的,但这一看法并没有和苏联方面交流。
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先行回国,并向毛主席作了详细汇报。毛主席很欣赏邓小平的观点,并召开会议讨论了赫鲁晓夫的报告,发表文章肯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同年,“八大”召开,邓小平出任中央总书记,成为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常委。
不久,由于东欧局势变化,邓小平再一次衔命赴苏。
当时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掀起了极大的波澜,各国反动派趁机掀起了反苏反共的高潮,首先引起巨大反响的是波兰,苏波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匈牙利警察部队和一部分军队同苏军也发生了冲突。
邓小平抵达莫斯科之后,批评苏联调动军队是非常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经过客观分析,邓小平指出争取波匈留在社会主义阵营,是中苏两党的共同任务,并大声提出:
“我们不做仲裁人。”
随后,中共代表团与波兰代表团进行会谈,支持他们反对苏联干涉波兰事务,同时也劝他们以大局为重。经过几轮会谈之后,波兰事件得到了比较稳妥的解决。
然而,匈牙利事件却愈演愈烈。邓小平主张苏军不要撤出匈牙利,先掌握住政权,不让政权落到敌人手里。赫鲁晓夫听从了邓小平的主张,以进攻方针挽救了匈牙利的局势,恢复了匈牙利国内的社会秩序。
邓小平此次莫斯科之行,给赫鲁晓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赫鲁晓夫回忆:“你可别看他个子低一点,他的智慧、思想水平很高。”
说完了邓小平,毛主席扳下第三个指头,说起了周总理。毛主席坦言,周总理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自己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紧接着,毛主席又扳下第四个指头,说到了朱德:
“他德高望重,但不指望他主持工作了,年龄不饶人。”
这一次毛主席和赫鲁晓夫坦诚地说了接班人的事情,就是希望之后不管谁来接班,苏联方面都能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将他们看作是朋友。
“我们一定会这样做。”赫鲁晓夫晃了晃手,当场答应道。
参考文献:
[1]张树德编.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11.
[2]唐振南著. 毛泽东与刘少奇.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12.
[3]张曙著;张爱茹丛书主编.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9.03.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