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打败仗, 美国咋只喜欢拍越战电影, 而不爱拍朝鲜战争电影?

陋室文史2024-05-09 16:58:38  128

纵观美国的战争电影史,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特征,即美国拍摄了大量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比如《猎鹿人》、《现代启示录》等……

但是,他们却鲜少会把朝鲜战争的经过搬上大荧幕。

可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都是战败国,那为何电影界还要“区别看待”呢?

对越战争,大国证明

首先,相较于争议颇大的朝鲜战争,美国对越战争具有“一致性”和“正义性”,因为美国是从政府国会到国民,都认可介入越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开始了“冷战”。在冷战的气氛下,美政府高层过分夸大了苏联的威胁

1945年,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国的越南为求独立,与法国进行了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到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中苏的推动下,法国和越南同意停火。

随着法军撤出越南,美国趁此机会取代了法国,并向南越提供军事、经济上的援助。企图通过扶持南越政府,在印度支那根植自己的势力。

美国会干涉越南事务,主要是因为基于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公开发表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旦法属印度支那,落入了共产党人的手中,其他东南亚的国家就会“紧随其后”。

这就破坏了美国在亚洲建设的以台湾、日本、菲律宾为基础的防御战略体系。

但艾森豪威尔却不主张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预。

然而,苏联却在二战后疯狂地向东欧扩张,随着战后共产主义势力的蓬勃发展,美政府才坐不住了,决定扶植南越政权。

1961年肯尼迪在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继续延续了艾森豪威尔的印支政策。然而,与前任总统反战的态度不同,肯尼迪是直接军事介入了印度支那。

肯尼迪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也是因为看到了战后中国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他觉得,中苏的联手是想要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的统治。

因此,美国在越南的战争,是想向世界表明,未来是掌握在美国手中,而不是共产主义。

这就意味着越战不再是一场地区性的冲突,而是美国在世界上的荣誉和实力的证明。

所以,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美国的电影公司也会将越南战争纳入取材的范围中。

战争体现,英雄主义

其次,美国在越战中“孤立无援”的这一处境,恰好完美符合了美国战争电影中“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

但美国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这还要从朝鲜战争讲起。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对此紧急召开了会议,要求各会员国都出兵增援南韩,成为美国在此战中的盟友。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合国军”,北朝也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进行武力回击。

在这里也要提一下,苏联在此战中只提供了军事装备,没有出动空军支持,所以北朝的这一战最主要的援兵是来自中国的人民解放军。

到了这个阶段,南韩与北韩因民族矛盾的内战,升级为了牵扯多国的国际战争。

相较之下,美国在越南是独自承受了战争的压力,因为这一次美国也缺少了来自联合国的支持。没有了联合国的批准,欧洲各国自然不想趟这场浑水。

尽管此时的英国赞同美国出兵越南,却也只是口头上的赞成,根本不会付诸于实际行动。

所以,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才会说出,全世界只剩下了美国在亚洲充当警察。

站在美国战争片导演的角度来看,美国尽管在越南战争中吃了败仗,但也虽败犹荣。

这也印证了肯尼迪政府的战略思想,他们认为南越代表的是美国的“责任”和“决心”,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

所以,对越战争能凸显出美国“英雄主义”的壮丽。

举个从越战中获取了灵感的《阿甘正传》的例子,影片通过一个普通美国士兵阿甘的亲身经历,去展现人性的伟大和战争的残酷。

在枪炮与弹火的考验下,士兵的责任是不会因此而泯灭。

阿甘的“英雄主义”和美国的“英雄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

因此,相较于朝鲜战争,越战更具战争电影该有的戏剧张力,就吸引大量电影制作者以此战为影片的创作题材。

盲目出兵,狼狈结束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决策层,一直以来都羞于承认当年的对朝参战,其实是对冷战局势的一种误判。

为此,美国政府不愿意过多地公开此战地细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兴起了麦肯锡主义的反共思潮。一部分政治家害怕在反共产主义上有所松懈,就会受到美国政府的惩罚。

正是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之下,美国才会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3天就毫不迟疑地介入了。

与此同时,美国也担心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战略组成的一部分,一旦共产主义在朝鲜实现了,那苏联就对其他地方如法炮制。

因此,当朝鲜半岛上的战火被点燃的那一刻,美国就如临大敌了。

在联合国会员国的帮助下,美国战胜了北韩。按理来说,美国此时就该和北韩签订和平停战协议了。

可由于朝鲜主战场的指挥者,是反共的坚定主张者麦克阿瑟将军,刚愎自用的他执意挥师北上,意图统一朝鲜半岛。

麦克阿瑟认为,美国北上的唯一威胁在于中国,只要中国不派兵援朝,朝鲜半岛就是美国的囊中之物。

在这个疑虑上,麦克阿瑟很有自信地断言,中国不敢介入。

而且,这个阶段美国的政坛也给出的主流意见是,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处境的中国,不会轻易出兵。

可现实却是,中国为了民族大义和自身安全不受侵扰,毅然加入到了朝鲜战争中,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可见,美国低估了中国解放军的能力和决心,输掉了朝鲜战争。

相较于越南战争中美国权衡了利弊,以扶持南越去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美国在对朝这一战中,缺少了理性客观得分析,盲目出兵,且出名无名,最后也狼狈不堪地结束,很不体面。

另外,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就连电视也才刚研发问世不久。

对于美国民众而言,他们主要是通过报纸去了解朝鲜战争,而文字的传播率总是低于音、影像。

有相关报道指出,那些从朝鲜战场上活着回到家乡的美国士兵发现,当时的美国人并不在乎他们在朝鲜的付出和牺牲。

正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去记载着朝鲜战争那段历史,致使战争片的导演和编剧只好放弃这个题材。

而越战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爆发,美国此时已有了互联网,因而此战才会吸引广泛媒体和美国公民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美国电影的重要创作题材。

除了电影之外,美国还出现了大量与越战有关的音乐和文学作品。

比如以一位从越战中退伍老兵的口吻去揭示战争残酷的《撒哈拉沙漠》。

音乐家鲍勃·迪伦也通过代表音乐作品《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去宣扬和平,抗议战争。

越战电影,迎合市场

最后,来从影视化的角度去分析,美国为什么越南战争电影会拍的更多?

美国电影公司在战争片的选题取材时,会优先考虑“如何将激烈的战场场景搬上荧幕”,以此去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所以,危机四伏的战场环境,和动人心魄的战斗方式,是这些电影公司“营销”的卖点。

越南战争就具备这个卖点。

从地图上来看,越南国内山脉纵横贯穿,河网密布,地势复杂。因此,当美国士兵来到越南战场后,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去制定战术。

越南丰富多样的自然场景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进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吸引力。

2013年,一位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公开了一组真实的美军作战影像资料。

据这位老兵所说,那天的越南突击队隐藏在美军驻扎基地附近的山中,趁着夜幕低垂,对美军发动了进攻。

刹那间,火光四射,金红色的炮灰宛如科幻影片中才会出现的场面。

当电影中出现类似于这样的画面时,就会瞬间俘获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票房买单。

然而,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势起伏很小,相对平坦,使得这里的战争环境比较单一。

虽说不少美国的战争电影都源于真实的战争,但影片公司却也不会单纯地去还原历史,不去考虑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毕竟,这些公司还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因此,虽然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吃了败仗,但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导致美国不喜欢拍摄朝鲜战争为题材的影片。

参考资料:

好莱坞越战电影的神话建构及其修辞术研究(1975-1990)——麦苗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vRpkk4QO0oh9W0vH5G7m0F1Bb2Qwq-zCOG1VSW-hCe__-xJGLlyntNLrHECXRulKVoLyhyA-8HGfJgLjao0GinC1t3FWSHkoP2bwhtSboBbr3dMMDJd7x-xsOaT9riC_1s8RaTP8LhNK_W84vgWHr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决策因素——吴荣华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vRpkk4QO0oiq3sD56sseNNbxiRnx5ZQdSvQEXAmcByacDtcZfz6RSkquhwKQxuqgkibtf169bUu6Ws5l1bJqMtKGA22UvCbyfPXgmi6YjF_JT1t9gdUELmN2nwL69gFRNNKXGLgX1RDQM5Dlaz17a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71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