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开始实行军衔制度之后,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以外,还有57名战功卓著的将领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这些将领绝大多数都是我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资深元老,唯有一人十分特别——那就是董其武将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被授予上将军衔时甚至不是一名中共党员。
大家都知道“党指挥枪”一直是我党建设军队的基本方针之一,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个“外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呢?对于这位董其武将军,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军阀混战中半生飘零
董其武将军是山西人,自幼家贫,祖父去世时甚至要借当地地主的高利贷才能将其安葬,但沉重的债务并没有压垮董其武的心气,在艰苦劳作还债的同时他忙里偷闲也要刻苦读书。
最终这种行为终究感动了一位贵人,在他的资助下董其武得以继续深造。
后来董其武结合自身实际和当时中国的社会大背景决定转入军校,并于1919年成功进入了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
在学校学习期间,董其武的成绩时常名列前茅,如果能顺利毕业,想必董其武会以阎锡山嫡系军官的身份快速晋升。
但是年轻气盛的董其武却由于在校期间和山西军督府的军官起了冲突,而且拒不认错,最终惨被开除。
不过大家也知道,北洋政府时代概括起来就是“军阀混战”,因此董其武这样一个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人才想“当兵吃饷”还是很简单的。
但是北洋各路军阀的部队普遍军纪涣散、军人飞扬跋扈欺压良善,军官封建官僚作风严重。
董其武这样刚正直率的性格,既不会对上司阿谀奉承,也没有金钱人脉来疏通关系,自然是处处碰壁。
董其武同样也不会为了饭碗委曲求全,往往在某支部队没干几年就挂印而去。
怀揣满腔热血的董其武一直在寻找一个值得他报效一生的去处,他所期待的转机终于在1926年出现了。
这一年,几经辗转的董其武来到了广州革命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这支被誉为“铁军”的传奇部队,是后来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的绝对主力,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便在其麾下,是当时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劲旅。
在这里,能力出众的董其武很快就冒头了,几个月之内多次得到晋升,并被任命为先遣纵队支队长(相当于团长)参加了北伐,率领部队连克巢县、合肥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好景不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大肆排挤非嫡系的部队,董其武气愤之下与14名同僚一起,再次“挂印而去”,他们最终选择了投奔了当时的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
实际上,一开始傅作义其实也没有特别重视他们,把他们全部降级录用,其他人纷纷因不满而离开,只有董其武脚踏实地的做事,这样的态度反而为他赢得了傅作义的赏识。
而董其武也没有辜负傅作义的信任,在中原大战中作为先锋一马当先协助其攻克济南,在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后又作为敢死队断后掩护傅作义撤离。
以至于战争结束后,董其武的部队只剩下七百多人,他的英勇和忠诚得到了傅作义的高度赞扬。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从清末到民国、从北洋到国民党,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但似乎又好像是什么也没变,各路势力拥兵自重,争权夺利、排除异己。
而董其武却没有选择同流合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反动本质越发暴露,但作为国民党的一员董其武却毫不犹豫的写信给自己的上司傅作义表达自己的抗日立场。
董其武的行动并没有停留在喊口号上。
1933年,董其武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面对日军精锐的火力覆盖,董其武在阵地上与来犯日寇展开血战。
1936年,董其武又打响了绥远抗战的第一枪,创造了红格尔图和百灵庙大捷,给予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因此被毛主席高度赞扬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内部军阀势力,为了保存实力对日寇的侵略行为实施绥靖的情况下,董其武却一直以国家民族之大义为重,坚守在抗战的前线,因此被中国民众称之为“抗日民族英雄”。
一直郁郁不得志的董其武,凭借着一路阻击日寇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官职和军衔像坐火箭一般飞速提升。
忻口战役后董其武由旅长升为师长,并被授予中将军衔,1942年又被任命为35军军长。
要知道,该军队一直是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军长之职也一直由傅作义自己兼任。
由此可见傅作义对董其武的信任,而三十五军也在董其武的带领下转战安北、河西等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官场上的春风得意却并没有打消董其武的忧虑,作为国民党高级军官,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内战的阴云正在逼近。
当日军宣布投降前夕,傅作义以及董其武就已经接到了蒋介石的指示,要求他们率军前往包头、归绥等地抢占抗战胜利的果实。
由于在抗战中国共两党再次展开合作,董其武也不可避免的与我党将领有所接触,例如董其武在五寨城驻扎时就时常和贺龙会面,交流彼此对于战争的观点。
对于蒋介石的指示,董其武显得非常抗拒,他曾向傅作义表示,抗战中绥东地区的战斗完全是八路军的游击队展开的,因此应该由共产党去接收,傅作义只能无奈的表示自己也没有办法。
最终在蒋介石的唆使下,傅作义伪称八路军先动手,随后便在平绥路上与我党开展了大战,内战最终还是不可避免都爆发了。
董其武毕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是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在国民党高层反动势力的裹挟下,只能被迫执行蒋介石的内战策略。
终究幡然醒悟,晚年了却夙愿
由于董其武的骁勇善战,多次破坏了解放军的作战意图,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终究是积重难返,解放战争的局势还是逐渐明朗。
面对江河日下的国民政府,董其武心中越发揣测不安,他并不畏惧死亡,与日寇较量时他从未有半步退缩,但如今却是一场毫无名誉的内战,失败后便只有耻辱可言了。
最终在老上司傅作义宣布起义,并使得北平和平解放之后,董其武终于下定了决心,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以及其麾下的十万大军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起义。
而这支军队在后来经过全方位的改造后,彻底蜕变成一支人民军队,后来还加入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即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
董其武及其部下出色的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各种作战任务,董其武也因此而获得了朝鲜最高人民议会授予的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这样的功劳也是党中央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的原因之一,不过董其武自己还是非常不安——那个时候他的身份是一名降将,甚至不是共产党员。
而且他在国民党政府任职时也只是中将,蒋介石为了拉拢他才授予了他上将军衔,他认为自己配不上这样的荣耀。
于是他便托人告诉毛主席,只要授予他中将就心满意足了,但毛主席却坚决不同意他的看法,毛主席认为根据党的政策和董其武的功劳和资历,他必须被授予上将。
这样的重视让董其武非常感动,后来还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他认真的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严格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伴随着董其武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深入学习,他的内心反而越发愧疚,他深刻的反思曾经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
同时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个人财富——远超工农阶级以及共产党员标准的财富,也感到十分不安。
这些财产有的来自蒋介石的贿赂,有的是剥削所得,对于这个时候的董其武来说已经完全成为一种负担。
董其武多次请求上缴自己的财产,但却遭到了党组织的拒绝,因为这关系到我党对起义将士安置政策的落实,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党组织才同意了他上缴私产的要求。
之后便是董其武这一生最大的心愿了——入党,他曾三次提交入党申请,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不能了却心愿,直到1982年,董其武已经八十三岁了。
董其武越发感觉身体欠佳,为了在辞世之前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董其武以坚决的态度和诚挚的恳求再次提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这一次党组织终于被董其武打动,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了他的申请,听到这一消息,董其武激动的对身边人表示:“自己有了光荣的归属”,甚至还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激动。
董其武终究选择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与世长辞,毛泽东曾亲口说道:董其武是不可不授予上将的。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样说?
其实归根到底,这是对于如董其武一样的起义将士们的“盖棺定论”,以表示我们的党并不以立场论输赢,不会因为他们曾站在革命事业的对立面上就否定他们的一切。
结语
其实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如董其武一样,满腔热血却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站在来人民对立面伤的将领,但是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却仍旧是客观存在的。
就如同我们同样没有否认国民党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开展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以及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积极作用一般。
也正是由于我们党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才能海纳百川,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出统一战线,让这些立场不同的英雄人物为之折服,心甘情愿的投身于党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张彦台,袁秀.董其武:由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J].党史博采(纪实),2009,(07):10-14.
叶青松.董其武: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六十九军军长[J].党史纵览,2012,(12):33-40.
倪良端.董其武:年逾八旬加入中国共产党[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4,(05):47-48.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3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