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生来就注定属于战场,是天生的战士、猛将、军事家。
在他的身上,无论是从形象气概还是本领来看,处处都展现着水浒英雄的鲜明色彩。
他身高好似险道神,体格如同花和尚,善使双枪,不输小李广,刀法精奇,不逊青面兽。
他一天一夜疾驰百里,仿如神行太保,只念过三年私塾,却赛过神机军师。
他身经百战却未尝一败,是真正的百胜将军。
他就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人公的原型,历任红9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军副军长的传奇战将——罗炳辉。
罗炳辉
罗炳辉是毛主席和彭德怀交口称赞的良将,更是建国后中央军委官方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
十大元帅之中,朱德是他的革命引路人,陈毅是他的多年老搭档。
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写成《西行漫记》,轰动西方世界之后,他的妻子,同为美国记者的尼姆·韦尔斯,也于1937年来到延安访问,写成《续西行漫记》一书。
韦尔斯在书中,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罗炳辉无比荣耀的人生历程,书中写道:
“他可真称得上是一条中国的,响当当的硬汉子,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为人们所喜爱,他是中国人所热爱的关帝爷类型的民族英雄,一个智勇双全的伟大人物。”
那么,能获得外国记者如此盛赞的罗炳辉,究竟是怎样从云南省彝良县的山区贫苦农民子弟,成长为八面威风的大将军的呢?
这其中又经历了哪些坎坷和曲折?
罗炳辉
1915年,18岁的罗炳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恶霸,于是徒步千里来到云南省城昆明,几番周折后加入了滇军。
虽然身处于旧式军队,可罗炳辉却时时刻刻以职业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军事素质上勤学苦练,从此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罗炳辉能骑在马上左右盘旋,枪击飞鸟弹无虚发。
他舞动大刀力重千钧,又准又狠,一刀能劈开摞在一起的十枚铜钱。
他身高腿长耐力极强,可以不吃不喝,急行军三天三夜,身体素质堪称人中龙凤。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罗炳辉因在护国战争中作战勇敢,立有战功,便被提拔为营长,成了滇军统帅唐继尧的贴身卫士。
之后,唐继尧于1920年下野,罗炳辉便跟随他前往香港。
可是,他看不惯唐继尧纸醉金迷,腐化堕落的生活,于是不辞而别回到内地,加入了朱培德的滇军。
朱培德于1922年参加北伐战争,与广东军阀陈炯明作战。
期间,罗炳辉曾用一天多的时间疾行190余里,从前线返回韶关总部通报紧急军情,而立下大功。
1927年,罗炳辉又随部队来到南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赣州总工会负责人陈赞贤的追悼会。
当时,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朱德在会上演讲宣传革命道理,罗炳辉听后深有感触。
朱德
此后,蒋介石为了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于1928年逼迫他们各自精简裁军。
性格耿直、思想进步的罗炳辉被怀疑有通共之嫌,后遣散出部队。
几经辗转之后,罗炳辉于1929年来到江西吉安县,担任国民党县政府靖卫大队长,不久后便与中共江西省委取得联系,并秘密入党。
他的入党介绍人,就是名列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的蔡申熙。
当年10月,罗炳辉领导吉安起义,率所部600余人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5团的旗号,并于年底与黄公略、彭德怀成功会师,再共同前往吉安东固,正式加入朱毛红军。
此时,罗炳辉已经在旧军队中度过了近13年的军旅生涯,性格正直善良的他,对于旧军队中的腐败现象早已深恶痛绝。
从他加入革命队伍开始,便立下了矢志忠诚共产主义的坚定决心。
因为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罗炳辉很快被党组织委以重任,并历任红12军,红22军军长,以及红9军团长。
为了顺利完成频繁的作战任务,他特别注重部队的军事训练和理论建设,甚至亲自制定了一套完整独特,行之有效的练兵方法。
罗炳辉是最早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理念的将领。
他对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训练十分严格,其训练科目包括射击、刺杀、投弹、刀术及长途行军、土工作业等,并且要求人人必须达标。
在训练中,他常常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平端着重达近20斤的轻机枪瞄准目标,一端就是20分钟,臂力惊人气不长出,成为将士们心目中的标杆。
平时,只要稍有空闲,罗炳辉就会亲自对基层指挥员进行培训,率领他们攀山越岭,涉江渡河,指点他们在战前了解敌情民情,提高他们在战时灵活机动,临机决断的能力,并经常在实战中考核他们。
罗炳辉
罗炳辉爱兵如子,平易近人,多次下到基层连队与士兵们拉家常,从而掌握了大部分士兵的个人情况以及个性特长,并一一为他们安排发挥所长的机会。
除此之外,他自己也不断加强学习,用政治信仰和品质观念铸造军魂。
他经常说:
“天下事成败与否,全靠事在人为,最怕的是没有血性,决心和恒心,有了这些,便可人定胜天。”
他还告诉战士们:
“真正的革命者,就应该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以最大的热忱,努力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而斗争。”
罗炳辉所做的这一切,都颇有古代名将之风,在近百年前的旧时代,他的带兵之法可谓引领潮流,独树一帜。
正因如此,他亲手带出来的部队,一直都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并承担着极其艰苦的作战任务。
而他本人,也一直是中央军委十分信赖的堪当重任的大将之才。
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领红12军第35师佯装主力诱敌深入,成功将敌18师带进伏击圈,敌师长张辉瓒被活捉。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领红12军长途跋涉于湘赣之间,5战5胜。
第三次“反围剿”中,他再次率部徉装主力,在崇山峻岭之间,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为主力红军夺取胜利立下大功。
1932年,罗炳辉率领红22军在一天之内追敌140余里,连克泰宁和邵武两座县城。
第四次“反围剿”中,他更是率部两战两胜歼敌三个师,战功卓著。
并且,即便是在1933年至1934年间的第五次“反围剿”中,在红军作战处于极其不利之际,罗炳辉依然率部参加了广昌保卫战,完成两次阻击任务,成功护送红七军团入闽。
罗炳辉
长征开始后,罗炳辉率领红九军率先渡过漳水,一路恶战,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黎平会议时,红九军团击退背面之敌,遵义会议时,红九军团驻守东北屏障。
在罗炳辉的率领下,红九军团在一渡赤水时南下土城,掩护主力渡河;
二渡赤水时,与滇军激战于扎西,掩护主力撤离;
三渡赤水时,佯装主力于乌江北岸牵制敌人。
尽管处于重兵围堵之中,红九军团的强悍战斗力却得到了极大发挥,他们在极其疲劳的状态下展开急行军,抢占有利地形,击溃了尾追而来的黔军。
四渡赤水后,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在云南境内进一步牵制敌人,不仅筹得了粮饷,而且还补充了兵员,并最终寻机北渡金沙江,赶上了中央红军,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奇迹。
也许有人会说,罗炳辉所部一直担任着牵制诱敌的拱卫任务,并非红军主力,所以不能算军功。
但这不过是一种缺乏军事常识的说法。
担任拱卫任务,这本身就意味着部队要面对重兵围困的孤军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红军长征阶段,负责担任拱卫任务的部队仅有三支。
其中,红七军团遭受重创,军团长寻淮洲牺牲;
红34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牺牲;
唯有罗炳辉,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还壮大了自身的力量。
正因拱卫任务的极度艰难,在后来的中原突围时,因掩护主力而立下大功的皮定均,才会被毛主席钦点国中将。
罗炳辉
1935年,红军渡过大渡河后,身患重病的罗炳辉,依然率领红九军团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披荆斩棘百余里,一举夺取了天全县城,打开北上通道,被周恩来誉为战略奇兵。
随后,红九军团被改编为红32军,罗炳辉任军长,编入左路军。
但因为张国焘的错误领导,他率领红32军独自转战四千余里,过程艰苦异常。
最终,1936年,罗炳辉与中央红军顺利在甘肃会宁会师,将部队完整地带了回来。
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可鲜为人知的是,红九军团因为担负着特殊的拱卫任务,一路上百转千回,他们的整个长征行程,竟达到了惊人的四万里。
而正是在长征途中,罗炳辉优秀的军政才能得以大放光彩,成为了中央极为看重的主要将领之一。
江南抗战期间,罗炳辉率部开辟了皖东和淮南抗日根据地,写下不少军事专著,并自创了灵活机动的梅花战术。
抗战胜利前夕,罗炳辉再次率领新四军第二纵,从淮北北上鲁南,痛击了伪军吴化文的部队,取得界河之战大胜。
随后,罗炳辉一鼓作气,又取得临韩战役胜利,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抢夺地盘,打通津浦铁路的阴谋。
罗炳辉
1946年,因为多年征战负伤,且又长期带病工作的罗炳辉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为此,毛主席还亲自写信慰问他的病情。
当时,陈毅劝他前往苏联治病休养,却被拒绝了。
其实,罗炳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清楚,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毕生没有打过败仗,在我牺牲前,还要再打一次胜仗,作为我对党的最后一次献礼。”
如此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1946年6月21日早晨,枣庄战役前夕,罗炳辉终于支持不住,病发昏迷,最终不幸病逝于山东临沂市兰陵镇,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他去世之后,中央多位领导人为他题词以示沉痛哀悼,陈毅更是写下祭文,主持了由10余万军民参加的追悼仪式,隆重缅怀这位辉煌了一生的爱国良将。
参考资料:
《罗炳辉》共产党员网
《罗炳辉:被毛泽东誉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驰骋江淮的抗日将军-罗炳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