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你对自己“跨界科学家”的称号是如何看待的?
杜祥琬:跨界是因为国家需要。我第一次跨界是“863计划”中要做激光,当时成立的也是一个跨部门的专家组,因为激光与核有关,因此选定我负责激光工作。2002年,我就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因为核在能源学部,我也就分管能源学部。但能源的面比较广,我需要进一步学习,逐渐开始探究中国能源应如何发展,能源战略应如何制定。
企业观察报:你现在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杜祥琬:新世纪以前,我国还都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新世纪之后,我们才开始在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进能源转型,也就是“先立后破”,这也是我关注的核心问题。本世纪初乃至现在,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开始时还微不足道,但它现在已经变得举足轻重,最后终能担当大任。
企业观察报:现在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
杜祥琬:确实,但国际上的主流是以化石能源中的油、气为主,中国现在是以煤为主。全球共同的任务是逐步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也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核能。这个转型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企业观察报:作为一直是煤为主能源的国家,我国目前正面临哪些问题?
杜祥琬:煤具备重要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毋需多言,但有限性很多人都理解不够。煤在这些人眼中扮演的一直是“兜底能源”的角色。但凡地方乃至国家的能源不够用了,就开矿挖煤。诚然,短期内煤大概还能兜底。但长期而言,这事已被煤炭专家否定了。中国煤的储藏量确实很大,但是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仅有1710亿吨,储采比仅能维持40年,到2060年左右,煤的后劲儿也就差不多了。无煤可用,何谈兜底?我们很多人对这一点还缺乏认识,自以为煤炭永远可以兜底。因此必须要对煤炭的有限性有一个警钟式的认识。
企业观察报:能源转型的难点有哪些?
杜祥琬:以太阳能、风能为例,它们可以说是无限的,有个有趣的说法是“风光无限”。但是,二者的问题在于间歇性,或者叫波动性。如何才能把一段一段的它们变得能由人灵活操控,这个问题目前还是在努力之中。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储能实现间歇性或波动性变为灵活性。能量强的时候储存起来,弱的时候又可以放出来用。而且储能要分短期储能、长期储能的技术路线,很多储能技术都要相应地发展起来。
企业观察报:但现在有人质疑储能的实际效果。
杜祥琬:有人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储能还是要发展的,而且是有方向地发展,应用什么样的储能手段都是可以讨论的。比如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还有生物质能等等。储能的手段有很多,要因地制宜,要和各个地方的资源特点相结合。而且,储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企业观察报:比较而言,现阶段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哪个更具有挖掘价值?
杜祥琬:我认为,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都重要。核有其不可替代性,比较稳定,能量密度也比较高。现在,在一次能源中,中国的核能贡献约5%,而国外一些国家已达到百分之十几。所以核能是个重要方向,但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这样几个方向也务必大力发展。
企业观察报:有什么可再生能源投产案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杜祥琬:我说一个亲身感受过的地方,那是我家乡的兰考县。过去,兰考的电力是靠外来,用的也都是煤电。现在,依靠自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垃圾发电,兰考每年的发电量已经大于自身的需求。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不仅实现了用电自给,甚至还能将多余的电力传送上网来盈利。
兰考是个三类地区,其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不是最富的,但风电机一装上就都转起来了,屋顶光伏一装上它也发起电来了,全兰考建一个垃圾发电厂也够用了,而且还把全县的垃圾都解决了。这就证明相关技术在人力的加持之下是可行的。我特意问过兰考屋顶光伏的情况,因为农户房顶的质量不一致,所以农户房顶的光伏安装率只有10%,但是学校、企业的房顶利用得比较好,而且学校、企业屋顶的总面积也更大。
中国的能源战略长期以来是西电东送。东部为什么没电?就是因为那时认为的能源就是化石能源,没有化石能源,煤油气都来自于西部。兰考就提出了“身边来”,首先要利用自己身边的可再生能源,如果就地取材不够,再谈“远方来”,例如让西电东送送一点来。尽管兰考这样的地方用不到“远方来”,但这样的“兵分两路”的做法依然可以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借鉴。
企业观察报:这一做法会给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但是否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杜祥琬:条件是具备的。兰考的模式已经可以大量复制推行,技术现在已经基本成熟,而且成本也降得很厉害,不像一开始,不能推广是因为太贵。很多东部地区如果可以像兰考这样依靠本地的可再生能源,中国东部的能源自给率就提高了,这是个战略思想,关乎能源安全。
企业观察报:不知你是否关注到,光伏的发展在国内似乎遇挫了,甚至是普遍亏损,紧随着起了许多质疑之声。
杜祥琬: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譬如有的地方光伏板设置多了,有的地方发展快了,有的地方必须要拆掉一部分等等。但如果因地制宜地发展,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就看到有在海上或西部沙漠地区设置光伏板的。尤其是沙漠地区,光伏板设置后,客观上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光伏板下反而能长一些东西了,无论是长草还是发展农业,都有利于改变能源产业结构。
企业观察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在国际上大概处于哪一层级?
杜祥琬: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是比较先进的,因为客观上缺能源,又想尽量少用煤炭,所以国家意志就是发展新能源,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方面中国可以说都比较先进,成本也比较低,还能带动各自的产业发展。
企业观察报:你曾提过发展新能源必须将“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不可能三角转为可能三角,为什么?
杜祥琬:过去说不可能三角,是有道理的。在以煤为主的年代,首先说“绿色低碳”就是做不到的。
现在要走向高质量发展,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时代,不可能三角就完全有机会变成可能三角,因为我们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安全可靠。因为可再生能源本身就具备绿色低碳和经济可行的特性,所以破局关键是安全可靠。
咱们刚才说的将波动性变成可以由人操控的灵活性,就是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可靠。实现了可能三角,绿色低碳能源就是智慧能源。这里的“智慧”也不光是个轻飘飘的形容词,而是一种灵活的特点。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1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