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在库尔斯克持续激战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并未一直坐镇莫斯科。
当地时间20日,普京视察俄罗斯联邦下辖北高加索联邦管区的三个联邦主体: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以及车臣共和国。其中,车臣一站颇受关注。这是普京自2011年以来首次视察当地,位于当地的俄罗斯特种部队大学为俄特别军事行动输送大量军事人员。
普京此行有何考量,与当前的战事有何联系?在乌军进攻俄罗斯本土两周后,双方争夺的焦点究竟在哪里?
普京有何考量
据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普京当天的视察行程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开始,参观当地园艺场,接见当地官员。随后,普京前往第二站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参观别斯兰市“天使之城”纪念馆,悼念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遇难者,并接见当地官员。
这是普京时隔多年再次视察别斯兰市。普京表示,那场悲剧成为整个俄罗斯历史记忆中无法愈合的伤口。话锋一转,普京又将当年的悲剧与眼下局势联系在一起。“俄罗斯仍面临试图破坏国家稳定的敌人。就像我们打击恐怖分子一样,我们必须打击在库尔斯克地区和顿巴斯地区犯下罪行的人。”
当天晚间,普京达到第三站车臣共和国,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在机场迎接,两人亲切拥抱。这是普京自2011年12月以来首次视察车臣。普京重点了解了位于当地的俄罗斯特种部队大学的运行情况,并与准备前往特别军事行动区的志愿者进行交谈,为他们保卫祖国的勇气点赞。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告诉普京,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在车臣的俄特种部队大学已培训逾4.7万名士兵与乌克兰作战,其中包括约1.9万名志愿者。“我们还组建了由数万名战斗人员组成的预备队,您一下达命令,他们就准备开赴特别军事行动区。”
这是普京本周以来第二场重头活动,紧随他对邻国阿塞拜疆的访问,恰逢俄乌在库尔斯克激战之际。普京为何没有一直坐镇莫斯科,而是进行一连串外访和视察?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指出,普京视察位于俄罗斯南部的北高加索地区的三个自治共和国,主要有稳定民心、提振士气、进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考虑,可从时机、地点、环境等角度观察。
从时机看,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地区,确实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一定压力,普京希望通过视察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展示自信、安抚社会情绪。
从地点看,北高加索地区一直是俄军特别军事行动的最主要征兵来源之一,普京此行也能起到提振士气、进行社会动员的效果,争取更多人员加入特别军事行动,以保证俄军在战场上兵力充足。
与此同时,北高加索地区的几个自治共和国一直面临安全挑战,达吉斯坦今年6月刚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当地形势的稳定对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普京此行也凸显出俄政府加强反恐的政治态势,以防止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内部出现危及政治秩序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
从环境看,以车臣为代表,北高加索地区在历次大选中的投票率和普京的支持率都很高。普京视察当地,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有助于争取更多民众对俄罗斯政府及其现行政策的支持,巩固普京在当地的影响力。
俄乌变与不变
同在20日,俄乌继续围绕库尔斯克战况各执一词。
乌军称,在炸毁当地三座桥梁的基础上又炸毁一座浮桥,占领俄领土达1263平方公里,并进一步深入俄罗斯境内。
俄方称,阻止乌军在当地的推进;俄方已组建“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库尔斯克”三个新集团军,以保护边境地区。此外,俄方还在乌东地区加速推进。
面对库尔斯克胶着的战事,俄方新建三个集团军有何用意?双方在库尔斯克以及乌东地区的攻守态势究竟如何?
张弘指出,俄方组建三个集团军旨在对现有部队进行整合和扩充,以填补防御短板补。
“过去一段时间,乌东战场以及北极、欧洲、中亚、高加索等地区是俄军主要的调遣方向。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和布良斯克三州并非俄军重点防御区域。”张弘说,如今,边境三州出现新问题后,俄方决定组建新的集团军,整合在当地展开防御行动的内务部队、警察部队、二线防御部队等,改变此前“师出多门”的状态,专司守卫职责,与国防部建立直接联系,避免再发生偷袭等事件。
就库尔斯克和乌东地区局势而言,张弘认为,俄乌呈现“各打各的”态势,双方在作战思路方面的变与不变引人注目。
先看乌克兰,从库尔斯克行动看,“乌克兰的战法已发生明显变化,作战思路更灵活,逐渐跳出‘阵地战’,试图在俄方意想不到的地点展开‘闪电战’‘运动战’,迫使俄军作出战术调整,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张弘说,可见,乌军已从过去的“装备北约化”向“作战思路北约化”转变。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它在正面战场可能讨不到太多便宜,但可能会在其他方向给俄罗斯造成损失。比如有传言称乌军可能在赫尔松、克里米亚等地发起进攻,俄方最新消息显示莫斯科21日凌晨击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未来俄罗斯的防御难度可能有所上升。
再看俄罗斯,张弘认为,俄军目前并未受库尔斯克战事的干扰,仍坚持在乌克兰东部方向展开强攻,希望早日拿下乌方重要物流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市,以切断乌军东部前线的主要后勤补给线。可见,俄军并未改变其在俄乌战场上的主攻方向和核心战略目标——在乌东地区“去军事化”“去北约化”、迫使乌方接受一些谈判条件。相比之下,库尔斯克仍然只是俄军眼中的次要安全方面。
两个巨人的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时间20日,俄罗斯就库尔斯克州的袭击事件向美国采取外交行动。
据央视报道,俄外交部当天召见美国驻俄罗斯临时代办,对美国记者非法进入库尔斯克州、有证据显示美国一私营军事公司人员参与乌方对库尔斯克州的袭击表示强烈抗议。俄外交部强调,这些行为证明美国作为直接参与者参与了冲突。
西方国家在此次库尔斯克行动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正在跨越不直接参与俄乌冲突的底线?
“西方目前还是一种有限参与和有限支持,但支持力度处于逐渐提升态势。”张弘从“参与”和“有限”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尽管西方对库尔斯克行动的公开表态是不知情、没参与,但俄罗斯根据情报认识到,库尔斯克的战事绝不是乌克兰一家所为,而是在西方全力的支持下,甚至有西方雇佣军参与下,才取得的战果。对此,俄罗斯目前主要通过外交渠道向西方表达不满、通过公开喊话向西方提出警告。
另一方面,西方虽不限制乌克兰在库尔斯克使用西方援助的一些武器,但仍不允许乌克兰使用“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和美制陆军战术导弹。可见,就目前而言,西方的支持仍有一定限度。但这种支持确实处于逐渐提升的态势,它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温水煮青蛙”,以避免让俄罗斯在短期内遭受重大损失,从而作出过激反应。
展望局势走向,张弘认为,俄乌冲突在短期内难有转圜迹象。因为冲突的本质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的对抗,是双方围绕欧洲安全、全球秩序的大博弈。双方是两个巨人,都有强大的军事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因此,短期内难分胜负,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轻易妥协。
“未来有两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张弘指出,一是美国大选,它可能会决定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是继续对抗还是有可能作出战略妥协;二是“黑天鹅”事件,比如莫斯科会不会遇袭、白俄罗斯或其他方向会不会出现新的意外,从而造成局势进一步升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