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两年翻一番, 一年卖出20亿的有棵树, 要修“供应链”基本功

新浪财经2024-08-20 18:37:53  94

2021年,内衣品牌有棵树成立第四年,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但在当年这个成绩并没有引起多大的瞩目。那一年的618大促期间,有459个新品牌冲上细分行业销售额第一,与前一年双11相比增加了99个。新消费呼啸而来,席卷市场,当时的有棵树不过是众多高速增长的品牌之一。

当时间来到2024年,新消费已经很难再讲出新故事。过去一轮新消费的明星们纷纷跌落神坛,中式雪糕钟薛高从60多元降价至2.5元,中式烘培虎头局倒闭,更多的新消费品牌们撤店收缩,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但在新消费整体走向下坡路的这三年,有棵树逆势前进,突破了第二个年销售10亿元,成为少数还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新消费品牌。2023年,有棵树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预计今年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

同样是10亿元,与第一个10亿元意义截然不同。

“2018年,有棵树刚刚成立,整个经济环境一片繁荣,想买的东西大家顺手就买了,我们当时的策略是在材料、功能上做创新,对此消费者的接受度也很高。那一年,有棵树以无痕抗菌女士内裤切入市场,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有棵树电商事业部VP奚鹏回忆说。

那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内衣行业不断诞生出新的需求,整体增速持续提升。

新的国货内衣品牌们不断涌现,纷纷通过细分赛道找到了生意的增长点,比如大胸和无尺码。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内衣品牌们从“贩卖性感”转变为“主打舒适”,消费市场的繁荣也给了新品牌们足够的生长空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记录。

但到了今年,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一方面,市场在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了,三年疫情让用户对价格的感知更为敏锐;另一方面,销售额的高速增长,也对供应链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消费者对低价的倾向性变高了,无论是品牌还是白牌,整个内衣行业的价格带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们也开始改变原来的价格策略,调整货品的开发方向,大家都要习惯着适应环境。”奚鹏透露,“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成本结构和运营数据,一旦有异动就会及时跟进,当下最重要的是去做可控性的增长。”

中国新消费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品牌来说,未来将是一个更加惊险的存量争夺时代。已经习惯于“求快”的新品牌们,可能都需要转换思维,学着如何培养耐心,度过未来更漫长的时光。

即使是已经突破20亿元的有棵树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方向,比如基于同一消费群,找到更多产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SKU;又比如基于同一品类,扩展更多消费者,从线上走到线下,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我们也开始思考,当一个新消费品牌终于迈进20亿元俱乐部,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新困扰?为何他们反而变得更为谨慎、小心?就像在远洋上航行的巨轮,比起正面袭来的暴风雨,海底汹涌的漩涡、可能触碰的礁石,都成为了必须被品牌纳入考量、提前规避的风险。

以下是《电商在线》专访奚鹏的采访实录:

从传统品牌到新消费国货新的内衣时代

Q:2018年有棵树成立,当时新消费赛道非常火热,为什么会选择内衣切入?

A:从供给端来看,内衣市场的整体规模大概在数千亿元,但当时市面上的产品还是以工厂货居多,品牌分散,行业前四名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仅为4%左右,而同为服饰类目的运动类目,头部能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50%,很显然内衣市场还存在着品牌诞生的机会。

从需求端来看,正是因为内衣行业的大量产品都是厂货,所以消费者的很多个性化需求都是没有被满足的。2018年,国人花7700亿元购买奢侈品,占据全球奢侈品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随着GDP狂飙,新一代年轻人开始在各个方面追求品质和舒适,当然也包括内衣,很多细分需求开始产生,但当时供给端的产品并没有跟上。

有棵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成立当年以女士抗菌内裤切入市场,在功能性上做了很多产品和品质上的创新,解决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

Q:国内的整个内衣行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A:我个人会将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概在1995年之前,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市场上只有一些成衣定制商家,但大部分做衣服的人对打造品牌是没有什么感知的。那会最流行的秋衣秋裤,往往是爷爷穿完爸爸穿,爸爸穿完儿子穿,消费者本人也不会对穿在里面的衣服有品牌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大概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这个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之快,电视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消遣,一些服饰品牌通过电视广告,迅速在国内打出了知名度。全新的电视媒介,为品牌带来了庞大的传播力,也树立起了消费者对品牌最早的认知。

第三个阶段大概在2005年到2010年之前,海外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也给国内带来了很多新的审美风潮,但当时品牌的销售的方式还是线下铺货。受限于渠道,很多年轻人有购买更好看内衣的需求,但很难在线下买到正品,市面上也多了很多假货。但假货的出现,实际上也从侧面印证,大家开始认品牌了。只是市场进入了用户对品牌有需求,但未被满足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大概在2010年到2018年左右,随着电商的发展,不少内衣品牌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以前在家门口买不到的好看内衣都可以在网上买到了。但实际上整个内衣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基本上还是以工厂白牌和贴牌居多。

第五个阶段大概就在2018年前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衣的消费需求逐渐开始向品质化、场景化等需求延展,内衣市场也出现了更多的细分品类,比如大胸、运动内衣等等,意识形态的转变带来了创新的高峰点,也促进了中国内衣新消费品牌们的崛起。

Q:有棵树是否有受到当下经济环境的影响?

A: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消费者对于花钱这件事明显更谨慎了。以前是想买就买,大家对收入会持续增长的信心是很强的,也愿意购买一些有颜值、有创新的东西,但现在大家的信心明显减少,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会计算的更加仔细。

从品牌内部来看,我们会发现消费者明显对低客单价产生了更高的倾向性。比如说我们会很明显地观察到,在过去,功能性或者说产品力更强的品牌,会吸引更多消费者流入,但近两年以来,市面上大部分消费者都流向了价格带较低的品牌。

我们也针对这种变化,调整了产品的价格带,以及货品的开发方向,同时降低对高增长的期待。而且不仅仅是我们,整个行业,包括竞争对手都做了类似降价的动作。

Q:如何平衡消费者需要的低价和品牌需要的溢价?

A:我们对品牌力的投入是持续性的,无论品牌是高增长还是低增长,这是我们的固定开支,只不过在增长放缓的时候,我们会适当降低花在品牌建设部分的投入。

至于降价,我们是通过压缩供应链端的成本。

一是工序压缩,每个工序用时多久,成本多少,是不是可以简化?每个步骤一点点压缩,省出尽可能多的空间;二是物流压缩,以前一单货的发货成本是几万元,那现在是否能够通过提效,让配送更便宜?三是规模效应,打造更多的核心单品,释放产能、压缩成本。

成本压缩下来了之后,中间的利润空间就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让给消费者,也不会因为降价降低产品质量,从而伤害到产品品质,影响到品牌。利润=收入-成本,当我们在外部寻找更高的收入增长很困难的时候,可以将每个链路打磨的更精细,向内求增长。

Q:品牌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大概是多少?

A:2023年的时候,我们品牌的年销售额大概已经增长至20亿元,同比增长率25%;到了今年,整体销售额大概在25亿元左右,一直处在一个稳步增长的区间里。

从10亿元到20亿元永远有新的问题产生

Q:成立第四年就突破第一个10亿元,预计今年能够达到25亿元,是同期新消费品牌中非常不错的成绩,有成长太快的烦恼吗?

A:也曾经历过一些阵痛,大概在2022年左右的时候,销售端的快速增长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品质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产能只能匹配2亿元的规模,但是我们销售端能够卖出5亿元,产能跟不上就会出现缺货的问题。

而且从5亿元到10亿元,从10亿元再到20亿元,不仅产能需要更新迭代,一旦产能增加的时候,品控也要跟着加强。产能的匹配和品控也是我们在增长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包括我作为线上整个业务的负责人,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去做可控性的增长,而不是一次性地把公司的产能拉垮。公司的正常运转是前端和后端的一个配合,前端能卖出去,后端能生产出来,这才是良性的发展过程。

Q:第一次遇见这些问题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

A:2022年的时候,因为增长太快,出现了很多缺货和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当时我们新增加了100多个人的团队,专门做质检。同时又增加了很多工厂的考核和制度,增加新的工厂,踢掉老的不合格的旧工厂,在整个2022年中逐渐解决了缺货和品质的问题。同时我们做了专门的数据管理,用大数据解决货品可能过剩、进销存数据不稳定、订单和数据配合不上等等问题,整个过程的花费大概有数千万元。

但实际上,销售额增加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伴随着缺货和断货,我们也是一直在尝试克服这些问题,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只能说不断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我们更高的目标。

Q:现在店铺已经扩展到家居服、内衣等多个品类,拓品思路大概是怎样的?

A:我们最初是从女士内裤开始打爆款,到了2019年,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主打单品,比如说2019-2020年主打男士内裤,2020年主打文胸,2022年主打保暖和家居服。

我们的拓品思路是很克制的,不是无限制地拓展。当我们拓下一个品类时,主要原因一定是因为上个品类已经成为了行业Top,我们女士内裤拿到了行业第一之后,才开始主打男士内裤,男士拿到了行业Top,才开始主打文胸,不是所有类目一起做。每次都是在已有的类目中拿到结果之后,才开始地去拓新的品类。这能保证我们在一个时间段聚焦在一个品类里。

Q:早期的爆款率非常高,能够达到70%-80%,单品就能卖出几千万元,现在还能保持这种爆款率吗?

A: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单品占据整个店铺销售额的80%,这是创业初期的状态。但对于我们现在来讲,我们肯定是按照品类来分的,头部的几个品类能够占到多大的比例,这才是我们考核的重点,我们也会将精力分散在各个品类上。这样整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

但在运营的视角之下,我们还是会在每一个品类里做自己的尖货爆款,这个尖货爆款可能占了我们一个品类里的70%-80%,但不可能是整个店铺的70%-80%。

换句话说,我现在更希望的是每个品类都保持一定的比例,而每个细分品类的爆款打造由细分类目的运营来具体负责就好。

面对新环境学会顺应时代

Q:做基础款的内衣,非常容易被模仿和学习,如果有一款产品爆了,市面上竞品品牌、白牌全部都会模仿,如何应对这种模仿?

A:这就是一个攻守的策略。

从攻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规模性的优势出发,比如别人刚推出来一件产品,但同款我们已经卖了100万件,70万件了,我们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这是我们具备的天然优势;从守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不断地去迭代我们的单品,现在店铺里的一些明星产品可能已经迭代了2-3次了,同时我们也会做很强的内容种草和背书,去帮我们做人群的渗透。

Q:市面上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除了主流电商平台,还有各种垂类电商平台等等,内部是如何考虑的?

A:其一,只要大家有需求,我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场景、平台中,都能买到我们品牌的产品;其二,不同的平台也可以帮助我们覆盖不同的人群,有些人就喜欢折扣电商平台,有些人就喜欢淘宝,我们没办法改变消费者的喜欢,只能配合消费者展现出的购买路径,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去购买我们的产品;其三,对于产品本身来说,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平台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去做产品上的升级和改变。

我们没办法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所以要铺入不同的平台,当然也会根据不同平台的风格来具体分配资源,主要的渠道对店铺风格设计的把控度会更高,但清货的渠道可能就没有那么精细。同时也会针对不同平台上的用户群体开发新的单品,避免不同平台上的比价。

Q:今年还开了线下门店,现在有多少家?开线下门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目前主要开在杭州、上海和重庆这些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一共有10家,预计今年会开到50家,三年内预计完成300家开店计划。

我们整个团队其实是从线上起家的,所以当我们开始做线下门店的时候,货品研发,门店选址,以及门店人员的培训,还有店铺的装修,每一个小的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从线上到线下是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所以我们去年也在内部考量了很久,然后才推出的上海的门店。

Q:面临的挑战这么多为什么还是要布局线下?而且为什么门店还是选择了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

A:一方面线下和消费者消费的场景更加贴近,另一方面消费者还是有线下购物的需求,所以作为一个品牌,我们还是需要线上线下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形象。

选址上,我们还是希望以商场shoppingmall的形式去做,而不是以街店和下沉市场的形式去走。这也涉及到一个圈层的问题,比如说先开哪个店铺后开哪个店铺,它还是有一个江湖上的鄙视链。

Q:现在线下门店赚钱吗?

A: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第一层就是店铺的成本,店铺的人数,以及店铺的货品,我们现在是持平的;第二层在于整个的研发和中控台的成本,这一层还没有达到持平的状态;第三层在于加上整个数据中台、物流体系以及公司的整个研发成本的分摊,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新锐品牌,三层全部盈利的也不多,当然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405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