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样板戏电影是什么?这一类的分类很局限,在文革时期因为文化运动的关系,导致戏剧舞台的作品也受到限制。
但在“革命戏”中,有8部戏是经典,也分别被拍成电影,其中就有《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是靠芭蕾舞剧成功的,因此在拍成电影的时候,考核的东西会更多一些,会因为时代的特殊原因,无法完全拍摄出来。
这部戏拍成京剧版也是一再被耽误,最终换人换了一部分内容,才成功上映。
然而,上映后的反响却不如人意,并未达到大家想象中的爆火状态。
芭蕾舞剧样板戏,一共就两部,按理来说拍摄成电影,会受到无数人的喜欢才对。但《红色娘子军》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受到大家的关注。
其实,不是这部作品没有受到关注,而是经过改编之后,已经没有原来的模样。
1961年,文化运动还未出现的时候,这部作品已经上映过一次,是由谢晋导演开拍,祝希娟、王心刚、向梅等知名演员演出的。
那个时候的向梅和祝希娟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明星,就算是没有网络的宣传,她们依旧能够靠着作品、演技全国闻名。
这部作品播出后,取得巨大的成功,不但里面所有的演员拿奖,就连作品本身也拿到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大奖。
一部作品,能够在60年代,拿下四项全能奖项,可想而知有多红火。
但这部作品因为一些关系,被停映了一段时间。不过,电影停映,京剧团却开始筹备想要把这部作品,以“京剧”的形式去展示出来。
剧团当时也是费了不少的心血,还把当时最红的圈内作家田汉先生请来。初步的选角,是选用的一众京剧大师,如袁世海、叶盛兰、李少春等人。
这个阵容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把京剧团的半壁江山都给请出来了,只要作品能够上映,冲着这些人的名气也会大火。
然而,因为剧团成员一直凑不齐,加上作品本身遭遇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搁置,这个想法也泡汤。
京剧无法成功,还有刚进入中国发展的芭蕾舞剧,他们采用“新时代舞剧”的方式,把这部作品搬上舞台。
芭蕾舞剧版的《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红火,中国芭蕾舞剧团更是开启全国的巡演,恨不得让全中国都知道,他们已经成功排练出一部优秀的芭蕾舞剧作品。
优美的舞蹈、带着激情的歌曲,充满红色主义的故事片,迅速让观众融入其中,仿佛真的回到那个娘子军奋勇杀敌的年代。
自此之后,《红色娘子军》电影版和京剧版都被大家遗忘,唯独记得芭蕾舞剧版本的。
京剧团见到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演成功,那种心情可想而知,自然是不甘心的。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芭蕾是外来舞蹈剧,只有京剧才是传统表演方式。
这部作品整整沉浮六年,1970年京剧团才正式宣布,要再次启动京剧版《红色娘子军》排演项目。
芭蕾舞剧是最成功的版本,想要超越过去,岂不是比登天都难吗?对于京剧团的这个决定,很多演员都表示无法理解,认为他们的目光不应该放在这个剧本上,而是去启用新的剧本。
但京剧团却觉得,既然电影行业和芭蕾剧团都能成功,为什么京剧团不能做成功?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这部作品的红色主题,他们还请来新一代的知名作家阎肃做起编剧。
这个任务,无疑是阎肃接到的最坚决,最艰巨的一个任务,容不得他退缩半分,因为京剧团已经下定决心要去重新开拍。
如何去区分这些作品,成为他最大的难题。
最终,他抠破脑袋都没有想到办法,只能把京剧的氛围加重一点,融入京剧特色进去,看看能不能成功。
经过阎肃、张君秋等人的合作改编,才将这部剧的剧本部分完成。到了后期选角的时候,导演又犯难了!
十余年前选定的角色,已经渐渐老去,不适合再去演这些角色。而新晋的京剧演员,又无法支撑起角色的丰富化,他们该怎么拍呢?
无奈之下,他们只保留杜近芳演“吴琼花”,而其他的经典角色“洪常青、连长”等角色,则是用了新演员王晶华、曲素英等人。
杜近芳在年龄上是没有优势的,她第一次被选为吴琼花时,才30岁出头,扮演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还能靠着优秀的唱功去完成。
可她已经40多岁,再想去扮演好这个角色,扮相、嗓音都要做大幅度的调整,她根本完不成这些。
年龄摆在那里,擦拭再多的粉,也变不成十几岁的少女。更艰难的是,她的嗓音已经出现粗糙感,不似从前那般精细清澈。
至于洪常青就被骂得更凶了!他虽然说年龄上是比较适合的,而且他的身上也有一股子军人的干劲儿,可他的长相却“太嫩”。
冯志孝皮肤白皙,身材匀称,若是放在现在,也是小鲜肉类型的。在那个年代里,这种类型的男生更不吃香,观众会觉得缺少阳刚之气。
果不其然,电影一上映,观众就吐槽他是“奶娃娃”,根本没有洪常青视死如归的革命军人形象。
对于观众来说,已经看过电影版的,又看过芭蕾舞台版本的,再来看京剧版本的,就有些炒冷饭的味道。
何况,同一时期的其他样板戏电影,画面相对精细一些,而这一部因为赶时间,导致色彩和拍摄的效果,都不如意。
后期的制作跟不上,前期的投入也不多,京剧版的《红色娘子军》上映后,根本没有引起太大的热度,还有人觉得改编太多,影响观看效果。
最终,这部作品也是被其他的作品覆盖,彻底沦为“冷饭”。
创作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如何更完美的诠释出主角和作品的中心思想,但京剧版的已经把这些给抛弃,又如何能够达到剧团想要的一炮而红效果?
结语:
三个版本的《红色娘子军》,其实最火的版本还是第一部谢晋导演拍摄的,无论是选角还是作品的深度,都是拔尖的。
芭蕾舞剧版本的,更偏向于歌舞剧类,宣传效果较好,一堆的华丽辞藻堆积,真正的内涵却已经被改没了!
至于京剧版本的,优点也有,可缺点却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其他样板戏红了,就这一部落败的原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