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其实我早就想说了,但我当时没看过《抓娃娃》,也就没有资格对人家的作品说三道四。但我看完了,内心若有所思,就想起了陆川导演当时怒发网上的一段话:“麻花的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对了,当事人说了,当时是号被盗了,那就当是盗号者说的吧!
其实,我个人是不信陆川被盗号的。盗号的没有这个水平,说出如此富含哲学又专业的评论,一看就是在影坛混迹多年的人物说的。或许当事人当时喝酒了,或许当事人一时郁闷了(眼看自己的作品没票房,人家嘎嘎赚钱),心里不平衡等等,才说下了这冲动的话。但我坚信,直言不讳才是内心深处的独白。
好了,言归正传。《抓娃娃》我看了,看完之后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或许我的文学水平没有那么高,但我一想和“盗号者”说的话,瞬间就挂上勾了,“低质”、“强碱性”。何为强碱性呢?我理解的是作品过于刻板和不自然,?也暗示作品的质量并不高,?缺乏深度和内涵,经不起深究。?
随便举几个例子给大伙看看,贾冰来家里探望,马丽拿出了雪茄,而这个牌子是贾总从未听说过的高希霸。这个发音和韩语中的“阿西吧”很像,贾总就一直念叨着:希霸,希霸。沈腾带马丽去老宅忆苦思甜,讲述自己悲惨童年,马丽前一秒是一脸崇拜道:我老公真是少年壮志!下一秒就深情开唱:不言愁~
这些包袱,大家熟不熟悉?的确是麻花惯用的伎俩,无论是早期的电影作品,还是小品,他们经常用,屡试不爽。这种笑点,是那种会瞬间让你听懂了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可又笑不出来。因为力度不够,根本不足以笑出来。更不值得看完之后再细细品味,说实话,电影看完里面大部分的片段我都记不起来了。
《抓娃娃》全剧中,唯一让我记得的包袱,就是2次外国人的出现。一个是一对情侣在大马路上遇到小男主,另一个是摆摊卖东西的外国大叔。那为什么电影一般,但票房来说在国内属于顶级呢?我也理解麻花团队,创造包袱太难,让观众由衷地大笑更难,他们也尽力了。但有一说一,质量一般的电影能有这么高的票房,的确很悲哀。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演艺圈创作能力下降,观众品味越来越高,做出优秀的作品十分困难。同时,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浮于表面的包袱更适合当下人的节奏,一笑而过就行了,反正一年一部不缺资源。现实就是,有内涵的作品拿不到高票房,没人愿意拍了,强碱性的电影就像快餐一样,营养不高但充饥足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