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美国抗日演讲的巨大贡献与部分网民历史真相认知的缺失

书生说文化2024-06-29 14:59:43  108

在中国所有驻美大使中,曾经在抗日期间担任过驻美大使的胡适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目前中国部分网民对这位驻美大使了解最多的是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的一场又一场演说、演讲、宣讲。

部分人认为,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并没有做任何有益于国内抗日战争的贡献,只是通过自己高调而频繁的演讲,为自己列举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博士学位。

诚然,胡适的确非常喜欢在美国地区演讲,早在他还没有正式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的时候,他就受蒋介石之托以学者的身份展开所谓的“国民外交”,胡适之的演讲活动也随之开始。

不可否认,胡适的演讲活动的确非常多,1937年9月28日,他刚刚抵达旧金山的当天中午就开始演讲,此后的29日,30日,10月1日胡适都有演讲。

由此开始,一直到他卸任前期,从美国到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凡是胡适所到之处,必有胡适的演说和演讲。以至于后来他自己都回忆说:

我担任着外交工作,责任实在是非常轻松,每天不过换几套衣服,出席几次茶会或者鸡尾酒会,没有订过一次条约,也没有接洽过一次贷款,没有捐过一笔钱。

可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会说自己的工作非常轻松呢?为什么会说没有订过一次条约,借过一次款,捐过一笔钱呢?

胡适这样说,一方面是自我解嘲,另一方面是揶揄“太上大使”宋子文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一直想争取美国的贷款和援助,但当时的驻美大使要么是老迈昏庸,要么是年轻无为,所以思来想去他选择了胡适。

一方面,胡适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美国那时的总统罗斯福是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同学。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以后,国民政府最喜欢远程指挥的总统蒋先生,对待胡适就像对待他的嫡系下属那样,对胡适的外交行为做出自己的安排,发表自己的高见。

这让向来有自己独立主张且习惯了自由的胡适非常不适应,他曾多次在日记中写“蒋先生人是好的,就是管的有点多”。

胡适认为蒋介石管得多,蒋介石却认为,对于胡适的外交活动,自己既管不到过程,也看不到结果。

于是,他写了一道又一道手令,但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不要说不是不是蒋介石手下的将领,是有很大自主权的驻外使节。

对于胡适的不听指挥,蒋介石一边在日记中痛诋他是一个毫无文化品格和办事能力的“半人”,一边派自己可靠的亲信宋子文前往美国,监督甚至找机会取代胡适。

宋子文对胡适在美国的高调演讲,一直都是看不惯的,他刚到美国不久就回报蒋介石说,胡适这个人一点用没有,妄想用一场又一场演讲,来获得美国人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针对宋子文的监督,胡适非常不适应,于是就称他是总统派来的“太上大使”,宋子文看胡适也是不顺眼。

他到美国后,对于胡适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反感并且多次在电报中向蒋介石举报胡适之的不是。他甚至说:

我和胡适两个人在这,只会暗生嫌隙,扩大摩擦,长此以往,我不能尽职,胡适早晚也会难看。

也就是说,蒋介石知道胡适的情况,有时候是通过那少之又少的汇报,而更多时候则是通过宋子文的小报告。

得到宋子文的报告,蒋介石忧心忡忡,痛斥胡适不能为国分忧,只顾自己沽名钓誉。他在给宋子文的电报中说,既然适之不能任劳任怨,凡涉外交事,就不必让他参与了。

胡适真的不能任劳任怨,胡适的演讲真的毫无作用吗?显然不是!

胡适一场又一场的动情演讲对美国人精神上造成了重大影响,从社会名流到普通劳工,只要听过演讲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胡适的感染。

1938年2月5日,刚刚结束演讲的胡适走下楼梯,一位在演讲会场干杂役的美国白衣青年叫住了胡适,从兜里掏了三美元给他,希望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胡适接过这三块钱,不由得鼻头一酸。

如果不是胡适的演讲,美国的普通劳工根本不可能了解到大洋彼岸远隔万里的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更不要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中国抗战了。

而且如果没有胡适在北美策动社会名流,一直保持奉行中立政策和军事外交的美国,很难贷款给中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罗斯福总统一再的坚持说服国会,美国也不会那么早对日宣战。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中这样写道:

美日之间的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罗斯福总统不幸中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的圈套,才引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才使美国卷入了大战。这一切全都归咎于胡适。

这位学者的看法未必准确,我们知道珍珠港事件是美、日利益冲突扩大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他至少只出了一点,那就是因为胡适的努力,加剧了美日冲突。

当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非但没有震惊,反而十分高兴的告诉胡适:日本人已经偷袭珍珠港了。

原来就在罗斯福接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之前,他刚送走日本的外交人员的时候就已经给胡适打了一通电话说:

你可以打电话给蒋委员长,太平洋上随时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可能发生在菲律宾或关岛等处。

在电话拨完之后的三个星期,1942年1月1日深夜,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署共同宣言,自1840年以来,蒙受了百余年屈辱的中国首次进入国际四强。

不久,联合国成立,中国与美、英、苏一样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胡适不仅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一历史的参与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457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