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几年以前,有一位剧界老辈对我讲过下面一段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有位盐商用家中的女班唱戏接待皇帝,乾隆听戏的时候,恰巧有个唱小花脸女子,在他面前经过,乾隆看了一眼,不觉对她说:“这孩子很有趣!我带你到北京去罢!”这女子立刻爬在地下,就磕了一个头,说:“谢主龙恩!”乾隆大乐,说:“想不到这孩子,竟这样聪明机灵!很好!我一定带你回去!”当时陪宴的大臣们,也都随和捧场说:“看这一定是个有大福气的。”
乾隆果然把她带回,纳为嫔妃,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嘉庆皇帝,等到去世以后,昇平署总管,以为她是戏界出身,于是奏明皇帝,在昇平署旁边给她修了一座庙,每逢初一十五,总管等必来烧香供养。
当时我听了这个传说,并不敢相信是真的,不过却因此联想起前清光绪年间,曾听到几位亲贵说过的一段宫廷轶事:
成亲王的生母是一位唱戏的,有一天,成亲王偶然说出“戏子”二字,老福晋说:“不要这样说话,我就是戏子出身。”以后各府中都留神相戒,不说“戏子”二字。
我当时听了这段话,颇不以为然。按“戏子”二字,并不含轻视的意思,读书人称士子、会试的叫举子、孔仲尼是孔子,都是很恭维的字眼。为甚么称呼戏子便算轻视呢?但当年听过,不过念头一转,也就忘怀了。以后又听到这个传说,转又疑惑起来,莫非乾隆皇帝妃嫔有这许多唱戏的么?
于是我就去问陈君德霖,陈君也是这样说法。陈君又谓:往年才兴坤角时,很有人主张将这位国母奉为坤角之祖师,但至今尚未实行的。自此后,我就常想亲身去调查调查这事遗迹,但一直没有机会。
到去年九月间,与故宫博物院几位友人谈起这话,诸君乍听,多以为是无稽之谈,不久约同大家前去寻觅,果然在昇平署的南头儿,观德殿的东隔壁,有一座三间的小庙,都是黄琉璃瓦顶,中间神龛供着一神像,确是女神,穿着明朝式的黄龙蟒袍,塑工极细,身上的金色到现在还光彩夺目呢!
头戴冕旒,两旁有两小童侍立,身上穿的也是明朝太监服装;神龛前面有香案,案上供着两个牌位:一位是嘉庆皇帝,一位是道光皇帝。看这情形,剧界老辈说的话或者有几分可靠。依常理推想,这位神像大概就是嘉庆皇帝生身的母亲了。
何以呢?因为既用黄琉璃瓦,当然是奉旨所建;而且这位神像穿蟒袍戴冕旒,自然不是平常神像,两旁又有太监侍立,更一定是后妃无疑了。再者,在神像前面立着两个皇帝的牌位,这两个牌位当然比神像分位较小,照这样一研究,这位神像大致总是牌位的长辈了。
然而这里又有一点疑问:为甚么这位神像不穿清朝的衣服而穿明朝式的衣服呢?关于这层,后来又问了几位前清亲贵,有两位比较知道的说:“从前对于这事,倒听见说过一点儿,可是并没有看见过这座庙。因为她当年不够后妃的资格,所以塑的戏中的装束。”这话自有一部分理由。
我以为这事于戏剧颇有关系,所以把我所听到的传说和所调查情形都写出来,极希望知道宫廷历史的诸位来指教指教。
(《国剧画报》1932年第1卷第7期)
附:关于“喜音圣母”——王瑶青君之来书
昨阅第七期《国剧画报》,封面所登景山观德殿之神像,在前清时,供奉于南长街织女桥昇平署内,确是嘉庆生母。
至于成亲王,系乾隆第十一子,听说也是这位所生。然则嘉庆与成亲王是同母,并非成亲王生母,又为另一唱戏者也。
当时殁后,封为“喜音圣母”,并非由昇平署总管,奏请修庙供祀的。据云:彼临殁有遗言,须穿戏台上的服装,须在昇平署供奉,历年春秋派员致祭二次。
余初被传入内廷承差时,由昇平署总管带领,先给这位叩头,然后才去祖师殿叩头。民国元年,中南海改为总统府,昇平署迁移到景山,才把这位搬到观德殿供奉。
记当年在旧昇平署正殿供奉时,旁边所立之太监四人,亦有两个持笛子与鼓板的。如今影片上剥落不全,大概是迁移又失落了两个。以上皆就我所见闻者,随笔写来,聊为研究之材料。
此颂 如山先生台祉
王瑶青上言 三月五日
如山按:瑶卿供奉,现年虽不过五十余岁,因其留意掌故,故对于宫廷及梨园零星故事,往往比老辈知道的还多。二十余年以来,与余时相过从,受益之处亦极夥。惜“喜音圣母”一层,未曾谈及也。兹承见教,亟登录之,以补余所知之不足。
《国剧画报》1932年第1卷第9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