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民提议:“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迁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消息一出,瞬间犯了众怒。
网友们义愤填膺的表示:“绝不允许,毛主席纪念堂是人民的象征和人民的精神,是人民的精神支柱!这是彻彻底底的阴谋!我们热爱毛主席,热爱伟大的祖国,坚决不同意。谁提的这个建议,务必严查深究!”
更有人直言:“借给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一万个胆子!如果敢拆毛主席纪念堂,亿万人民一定拆散他们的骨头!”
那么,大家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表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中国人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毛主席的身后事--为何要建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随着广播员用颤抖的声音,读完“毛主席于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在北京逝世”,那一刻,地球仿佛停止了运转。
全国上下一片呜咽,人们捶胸顿足,哭到哽咽,实在无法接受领袖去世的噩耗。
目光拉回北京,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组成了“毛主席治丧委员会”。
他们强忍着悲痛作出如下决定:首先,对毛主席遗体,做防腐处理,让全国各界人士吊唁、祭奠;
其次,根据各方面意见,来决定是否保存毛主席遗体,或火化埋葬,或建造纪念堂,供全国人民纪念、瞻仰。
1976年9月11日凌晨三点,毛主席离开了他生活了20多年的中南海,遗体被护送到人民大会堂。
一面党旗覆盖了伟人的身躯,四周摆放了鲜花翠柏。
毛主席就静静地躺在北大厅里,等待着他所牵挂与热爱的群众,前来告别。
为了保护遗体,大厅的气温保持在摄氏15度以下。
但是,每天都有上万人为毛主席送行,温度始终降不下来。
专家们对室内温度的控制、照明用的灯光、照相摄影等等,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从11日至17日之间,共有超过30万人到大会堂悼念。
9月18日下午3点,追悼大会正式开始。
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全场肃立,向天安门前的毛主席遗像默哀。
“我们舍不得毛主席!”是全国各族群众的一致呼声。
中央决定,顺应民意,对毛主席遗体进行永久的保护,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供永久性的瞻仰。
于是,代号“769”的绝密任务拉开帷幕。
中央集结了各大医院的专家,昼夜不停的在毛家湾某医院地下769室内,对毛主席遗体进行永久性的防腐保存处理。
与此同时,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也在积极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建造事宜。
“毛主席的身躯,安卧在人民群众中,最合适!”
1976年9月20日左右,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八省市的建筑师、美术师、工人技师,齐聚首都,组成了“毛主席纪念堂”选址设计工作组。
工作组很快拿出了第一套方案:水上日出。
大家认为,毛主席一生南征北战,去世后,应该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永居长眠。
而且,毛主席又是照耀新中国的一轮红日。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构思:“浩浩碧波,霞光绚丽,东方的太阳,跃出水面,光焰万丈。”
然而,工作组的成员们,去了中南海、昆明湖等很多地方,始终都不满意,总觉得“水上日出”无法诠释毛主席与人民的心心相印。
于是,便有了新的方案:“山顶红星”。
可专家组经过细致考察后,又觉得这个构思也不理想。
此时,毛家湾的“769”计划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而纪念堂的选址方案,还没有拟定,设计工作组倍感压力。
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设计组负责人顾明,在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找到了灵感。
顾明表示:“毛主席在词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烈士们到了月宫里,吴刚捧出芳香的桂花美酒,过着寂寞生活的嫦娥也万分激动,在碧海青天舒袖起舞。”
毛主席在词中,体现出无产阶级的生死观,表达了对烈士们无限的怀念和崇敬。
设计组的成员们,瞬间打开了思路,跳出陵墓的概念,摆脱了悲哀的调子。
结合毛主席的成就和他的伟大思想,大家一致认为:毛主席的伟大身躯,江河湖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中才最合适。
具体到纪念堂选址上,有人提出把故宫的午门拆掉,也有人主张设在瀛台。
不过,在众多方案中,还是天安门广场占了上风。
天安门广场历史久远,曾是辽、金古刹名寺,又是元代的丽正门。
明清年间的意义,更不必多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炬火,在这里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这里传遍整个世界。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革命最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新中国从无到有最有力的见证。
既然决定选址天安门广场,那建在广场的哪个地方,就成了摆在设计组面前的头等难题。
成员们共选出了三个方案,详细讨论后决定,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原中华门的位置上。
中华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虽然毛主席去世时,已经不存在,但仍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而且,这里还位于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位置,等距各200米。
关于纪念堂的建筑形式,当年参与了设计的沈勃回忆:“当时大家对毛主席十分怀念,认为只有宏大的建筑才能体现毛主席的伟大和崇高,设计都偏大。”
南京工学院杨庭宝,提出了不同意见:“不如造一座正方形建筑,这样平面布局平整,造型简洁。正好坐落在广场中轴线上,给人以稳重平衡的感觉。”
如何体现毛主席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尽量收缩纪念堂的东西方向,扩大两侧的广场面积。
一旦举行群众大会,在纪念堂东西和南北方向都有群众环绕。
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正式竣工;8月20日,毛主席遗体,从“769”室,移至纪念堂中。
距离毛主席去世,已经过去了48年。
时间荏苒,可后人对毛主席的景仰之情,从未变过。
每当国庆节或者毛主席诞辰、毛主席祭日,都会有上万名群众,排队等候瞻仰。
距纪念堂开放,也过去了47年,纪念堂累积接待人次,早已超过2亿人。
毛主席纪念堂,既是伟大领袖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见证,也是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伟大的象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谁都不能触碰民族底线
网友们义愤填膺的表示:“毛主席纪念堂不能迁,人民英雄纪念碑,也迁不得!”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为纪念在人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当天下午6点,毛主席率领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典礼。
周总理致辞:“我们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接着,毛主席亲自宣读碑文,并挖下了第一锹土。
中央、地方17个单位的领军人物,牵头成立了“纪念碑兴建委员会”
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
纪念碑由17000块青岛浮山大金顶的汉白玉制成,300多吨石料从岩体上剥离花了110天。
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运石突击队拖着上百吨巨石从浮山到青岛站,30公里的路程走了34天。
纪念碑上,处处体现人民性,如碑下须弥座10幅浮雕,上面有172位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等。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石块浮雕,镌刻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
毛主席亲笔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而周总理为了题写碑文,特地“躲”到北戴河,练了一星期的字。
这座纪念碑,既是对英雄的祭奠,也能让后人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不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毛主席纪念堂,从拟定计划到选址再到施工,中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
这两座伟大的建筑,是不可违背的人民的意志。
正如网友们所言:“谁提出的,你敢拆一下试试!”
参考文献:
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事儿:碑心石来自浮山 青岛日报
吴志菲.警卫队长陈长江解密毛泽东的身后事[J].党史纵览,2014,(04):29-33.
阎树军.毛主席纪念堂设计与选址经过[J].炎黄春秋,2019,(03):84-86.
李霞.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J].阅读,2023,(96):55-57.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