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厢情愿的雄心: 土耳其为什么自诩为“突厥后裔”, 仇视中原人?

律令9章2024-03-30 20:18:16  13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土耳其展馆内出现了一通石碑,它是一件珍贵文物,号称“土耳其三大碑”之一,今称“阙特勤碑”。

这块石碑正面刻的是汉字,大意讲“唐朝与突厥的友好关系”,其他三面均为突厥文。

有趣的是,石碑正面一片和谐,其他三面的字里行间,却满是对“唐人”的仇视及屈辱控诉。

“阙特勤”是谁,又与今天的土耳其啥关系?

对历史有研究或喜欢旅游的朋友应该听过“土耳其三大碑”,即:鄂尔浑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请注意,这三块石碑并非全在土耳其!

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国人讲究寻根问祖,土耳其也一样。

区别在于,土耳其的历史虽然也有上千年,但文字记载比较模糊。

早在“三大碑”出现之前,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河谷地区,西方人就已经发现过陌生字母、文字。

或是出于虚荣心,西方学者认为这些是欧洲文字,证明了欧洲人广阔的活动踪迹。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古文字破译,终证明这些“陌生符号”并非欧洲文字,而是突厥王朝的官方语言,“粟特文”。

与此同时,“三大碑”相继出土,尤其“阙特勤碑”被现代专家破译后,印证了土耳其的祖宗传承。

土耳其认为,他们的祖先名叫“阙特勤”,也就是“三大碑”之一的“阙特勤石碑”的属主。

由此可证,蒙古草原是土耳其的发源地,他们是蒙古人的后代。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土耳其人每年都要到“突厥汉城遗址”祭拜祖先。

为此,今土耳其政府出资建设了“蒙古国内通往厥特勤石碑”的专用公路,目的就是为土耳其人方便前往祭祀。

放在过去,土耳其人对自己的祖先很是崇拜,上至政要下到百姓,总吹嘘“自己的祖先曾建立过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

但是,自从“阙特勤石碑”出现后,土耳其失去了笑容,甚至有人开始仇视华夏,原因竟是一段“雄隋盛唐欺负突厥60年”的趣史?

追溯起来,“突厥”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540年,那时正值隋朝时期。

就在那时,“突厥”迅速崛起,统一草原后的势力范围远至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可谓雄霸北方!

虽说“突厥”的实力不弱,但与中原“雄隋”比,其战力还是差了许多,曾一度被隋文帝打的没有还手之力,不得已低头称臣。

时至中原大乱,“突厥”自以为出现可乘之机,于是又开始侵扰汉人边境。

实话实说,那时的“突厥”得到了空前发展,实力强悍!

这里有个重要原因,时逢隋炀帝当政,这位皇帝不用多介绍,其残暴不仁惹得中土百姓人人自危,为了生存,许多汉人被迫逃入“突厥”境内避难。

如此,这些中原人大大填充了“突厥”的人口基数,突厥权贵就从这些汉人中选拔精英,加以训练后组成军队回攻隋朝。

再说中原内部,隋帝不仁终被李唐打败,当时唐朝初建,政局不稳,相比“突厥”在此时发展的相当强大。

史载,那时的唐王“李渊”于晋阳起兵时曾借助突厥兵马,后建立政权后为避免灾祸,不得已低头向突厥称臣。

就这样,唐朝在短暂的安定中迅速发展。

时至公元626年,正值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登基,20万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城下。

历史上的“李世民”可非碌碌之辈,那是马上皇帝,即使被突厥大军围得无计可施,唐太宗依然施展谋略,只带了6个人与“颉利可汗”评理。

请注意,这里是“评理”,因为李世民自知打不过,只能“评理”以图解围,这也够危险的!

李世民并非全靠一张嘴,他一边呵斥“颉利可汗”背弃盟约;一边效仿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命人在马尾巴上拴树枝,在他身后的树林里来回奔驰。

如此,李世民身后尘烟大起,好似暗藏千军万马,突厥“颉利可汗”见此情形,或是自觉背弃盟约而羞耻,又或疑心李世民有诈。

总之,突厥最终撤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仗反映出了李世民的大智慧,同时也显露了那时李唐的虚空丑态,这或许是唐太宗一生中最屈辱的时刻。

由此判断,自公元540年至626年这段时间里,虽有隋文帝短暂征服“突厥”,但在大部分时间里,“突厥”对中原王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此后短短一年,李世民励精图治,唐王朝实现了大逆转!

公元627年,李世民利用“薛延陀部”牵制东突厥,同时10万唐军分道出击,“颉利可汗”被擒,突厥遂灭。

擒住“颉利可汗”后,李世民并未要他性命,而是好吃好喝的养着,名义上依然是突厥首领。

公元633年,李世民让“颉利可汗”跳一段胡人舞蹈以助酒兴;让曾经几度羞辱自己的“突厥首领”跳舞助兴,这啥意思?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贞观之治》记载: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都知道,“李唐”算是华夏史上最好战的王朝了,据统计,唐朝存在了289年,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而且都是大仗!

除了突厥,还有高句丽、阿拉伯、吐蕃等不类胜举,一言以蔽之,李唐与周边国家几乎都打过仗,且大多数赢得了最终胜利。

这样一个强大王朝,不知比土耳其推崇的“突厥”强大了多少。

当然,中国人信奉“众生平等”,土耳其人有自己的骄傲也在情理之中,上述“突厥”也未完全被李唐所灭,后面该有辉煌时刻了吧?

请注意,“东突厥”被灭后还有“西突厥”,二十七年后的657年,唐将苏定方率军击败并俘虏了“西突厥”首领沙钵罗可汗,东西突厥至此才真正臣服中原。

或许有人会问“前面说的不是‘阙特勤石碑’吗,‘阙特勤’究竟是谁?今天的土耳其为什么‘怪视’我汉人?”

说起这位“阙特勤”,其实他并非突厥鼎盛时期的人,该是“后突厥”的重要历史人物。

前文说到“突厥臣服”,实际上并非心甘情愿,突厥人一直怀揣屈辱卧薪尝胆,暗暗等待着重新崛起的机会。

公元685年,那时的李唐自乱阵脚,中原战火连天,哪有功夫顾忌周边夷国?“后突厥”趁此机会挂出“复国”大旗,阙特勤就是其“中兴”的核心人物。

严格来讲,阙特勤并非“后突厥”的开创者,第一任“后突厥国君”应该是其父,骨咄禄,也是之前“东突厥”毗伽可汗的亲弟,“阿史那家族”的重要成员。

说白了,“阙特勤”并不是突厥大汗,而是一位率军打仗的皇室将领。

说来有些枯燥复杂,总之,在“阙特勤”的强势领导下,突厥诸部被重新统一且逐渐强盛起来,这大概就是今土耳其认他始祖的重要原因吧?

如此强大的“阙特勤”几度试图与李唐正面硬抗,结果又撞上了中原皇帝“李隆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唐盛世”。

就这样,“阙特勤”的强大只局限于突厥内部,与李唐较量,兵力、权谋仍不占优。

公元731年,“阙特勤”郁郁而终,他教化出的突厥人却义愤填膺,为纪念他们伟大而屈辱的首领,突厥人写下长篇祭文。

当时李唐派出使者参加吊唁,并派画师协助突厥立碑,此举看似好意,却被突厥人视为对他们的讥讽,由此出现了“阙特勤石碑”。

今天再看“阙特勤石碑”,其正面刻的是唐王对“阙特勤”的追思内容,主要为突出两国友好之情,这只是李唐的一厢情愿。

以突厥人的角度看,“阙特勤石碑”除正面是汉字外,其余三面皆为突厥文字,内容充满了仇视及对李唐的怨恨之情。

这里仅说一小段翻译后的“阙特勤石碑”文:汉人利用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以这种方式令远方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接近他们的住所,汉人便萌生恶意,汉人不让聪明的人和勇敢的人获得发展;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

从其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阙特勤碑文”中充满了血泪控诉和仇恨,并以此警示突厥后世子孙提防汉人,这就能改变现状,使“后突厥”中兴复国了吗?

公元745年,唐将“王忠嗣”率军再破突厥,“后突厥”最后一任君主白眉可汗被杀。

这次“唐人”不再仁慈,将“白眉可汗”的头颅悬挂在长安城墙上以震四夷,突厥再度灭亡且以后再没有复国。

以今天专家的解释,幸存下来的突厥人逐渐被华夏各民族融合,或有一部远遁西方,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以今天的学术角度看,这种说法存在争议,土耳其的祖先也可能是古希腊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39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