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读历史的时候,发现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会犯下一些“低级错误”,从而产生一种我都能比他做得好的感觉。但在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后,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低级错误,要是放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身上,将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楚霸王项羽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上那些大人物都曾犯过哪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首先登场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他犯的错误在很多人看来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轻视了他最大的敌人刘邦。但我们要知道,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只有30岁
26岁的他就率领义军主力,推翻了奋六世余烈所建立起来的秦朝,成为了诸侯们中的西楚霸王;当时的刘邦和秦朝相比,那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况且刘邦在鸿门宴时就已经50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
这种情况下换做你是正当壮年的项羽,在徐徐老矣的刘邦面前你狂不狂?别说项羽那样的成就了,绝大部分人在26岁的时候,能拥有一个大厂的岗位,得到上百万的年收入,或者做生意大赚了一笔,就一定会狂的没边
鸿门宴
乌江自刎
往小一点说,包括小编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在小时候考试时取得一个好成绩,或者获得了班级学校颁发的什么荣誉,都会忍不住嘚瑟。在成功的时候保持冷静低调和谦卑,并没有口头上说的那么容易
项羽轻视刘邦也不是单纯因为性格,毕竟项羽的实力摆在那里,连强大的秦朝都能被他攻灭,更何况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的势力还比不上秦朝,而项羽的势力比以前更为强大,所以在项羽的眼中,刘邦掀不起什么大浪了,因此掉以轻心丢掉了天下
第二种大众眼中“显而易见”的错误是贪图享乐,代表人物有唐玄宗、宋徽宗、乾隆帝等等;他们都曾经握着一手好牌,但最终都打了个稀烂,严重的甚至让王朝走向了灭亡,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他们自己导致的,他们犯的错误也不能够洗掉
影视剧中贪图享乐的皇帝
唐玄宗
但绝大部分人要想比他们做得更好,难度也并不小。试想一下你突然获得上亿的资产,你是选择去接着上班接着苦,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上面几个皇帝也是一样
即使是唐玄宗这个开创开元盛世的牛人,对待工作也不是一直都那么上心,对待生活也不是一直都那么节俭,正如《新三国》里刘备说的一样“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皇帝也和我们一样,工作了一段时间都会想放松
特别是在有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后,都会坐下来享受。凡事都没有绝对,也有的人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之后,会继续努力向上,但是这样的人杰太少了,即使是古代的皇帝群体,这样的人也屈指可数。
君王享受时的心态
皇帝听信亲信的谗言
第三种大众眼中“显而易见”的错误是轻信谗言,进谗言的人包括但不限于身边的大臣、发小、宦官、亲戚等等;以前的人们不像现在的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等各种渠道了解某一件事,他们只能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去了解
这也就注定了,即使是国家的统治者,即使他拥有很多的爪牙,但最终能和他对接消息的也就只有几个人,这几个人就是他们的亲信;要想成为皇帝的亲信,并不是拍几句“龙屁”就可以的
皇帝的亲信要么是经过不断的考验,要么是他的家族数代人都对皇室忠心耿耿,这样的人才有概率成为皇帝的亲信。就像我们普通人,能取得我们信任的人,要么是知根知底的亲人,发小,老邻居;要么是感情经得起考验的兄弟,同学,闺蜜
乾隆和他信任的和珅
朋友之间相互信任
但实事求是的说,能让我们踩大跟头的人,一定是这些群体中的某一个人。因为是个人都对陌生人有所戒备,而对身边的人充满信任,那些大人物同样如此;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被坑一次可能是损失点钱
而对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特别是在关键的时间点或者是在关键的事上,大人物被坑一次就会影响历史的走向,导致我们看到了他们犯的“明显”错误。但站在当事人的处境上来看,没有上帝视角的他们根本不会想到
他们推心置腹的人会成为压倒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最好的兄弟找你借钱的时候,你也不会相信他会不还你。我们能看出这些大人物实际是在出昏招,在犯很明显的错误,是因为我们不仅知道他在干什么,还知道他的对手同时期在做什么
上帝视角
甚至知道他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去分析,他如何做才是最优解。这就像是一个四维生物在观察三维生物。但这些当事人不可能知道。同样的道理,以前的电视上会放一些纸牌的比赛
观众们都会吐槽某某选手不会出牌,甚至不如自己。可我们都知道观众看到的是所有人的明牌,选手则需要算对手的牌,二者完全不是一个难度,而且这些选手是从各地海选出来的“牌王”,真要换观众上去,一不小心就会输得连裤衩都不剩
总之历史上的大人物之所以会出昏招,犯“明显而又低级”的错误,除了上面的因素外,还可能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因素。他们虽然见到的东西不如我们多,但他们不比我们傻,论权谋和手段我们这些普通人远远赶不上。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吸取前车之鉴,只是当走到那一步的时候,人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