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改革开放,其实并不是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早在三个月前的“北方谈话”就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还与朝鲜息息相关。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进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内容。
01 中外的差距
1978 年9 月9 日,朝鲜建国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邓小平同志率中国代表团赴朝庆贺。
少有人知道,他与金日成其实早在50年代,就有过接触。
而后,1975年金日成访中,也是邓公接待的。
不仅如此,在金日成会见毛主席时,主席还指着邓公说:“由他来跟你谈(政治),此人叫邓小平。”
“我们很早就认识了,他做过很多工作,是老朋友、老同志 了。”谈到邓小平同志,金日成十分感慨 ,“不但会打仗 ,还会做政治工作,我们十年没见面了。”
结束中国行没多久,金日成不幸得了腰病。
邓小平同志知道后非常挂念,把中国最好的医生派去朝鲜为他治疗。
此次得知邓小平访朝,金日成非常高兴,让副主席亲自迎人。
而金日成也一早便在等候在主席府门口。
那一天的国宴和演出上,两人全程坐在一起,亲近宛如一家人。
紧接着,邓公代表中国,向朝鲜送上诚挚的祝福。
只不过,在加深中朝友好往来的同时,他也不忘来朝的另一目的。
11 日上午,他在朝鲜总理的陪同下到访了朝鲜东海岸工业城市咸兴。
也正是这一天的参观,给邓公内心留下非常大的震动。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朝鲜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但当时的朝鲜可比中国发达多了。
依靠苏联老大哥的扶持,它可是当时与日本比肩的“亚洲双杰”。
70年代,朝鲜就开通了地铁,实现了全境通电。
1976年,其工业的年生产水平已达到:电力330亿度、钢400万吨、煤炭5000万吨。
农业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万吨,达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出口。
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更是幸福安定。
6年计划间,工人农民平均每户增加的收入都达到了70%以上,国家新建的住宅都超过40万户。
人们的教育、医疗、住房几乎都免费,孩子们还有游乐园可以玩耍。
反观中国,国家内部面临整顿,国民收入损失5千亿,经济接近崩溃。
老百姓的生活更苦不堪言,城市职工几乎没涨过工资。
很多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还得靠票购买。
农民更是穷得叮当响,1978年,农民年均从集体分配的收入不到80元。
而我们混乱之时,恰是别人抓住机遇,高速发展经济、兴起新科技革命的时候。
西方世界、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实现了新一轮起飞。
然而,比差距更可怕的是无知。
等到全国掀起出国考察访问热潮时,我们才知道中国落后了多少。
当时,我国重点考察对象有日本、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港澳、法国、瑞士、西德、比利时、丹麦,西欧。
他们经济的高效率尤其使人震撼。
生产差不多的煤,中国需要的工人数要比人家多80倍,水力发电站的人数也多出20多倍。
人家的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我们的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才一架。
如今,邓公目睹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生机勃勃的景象后,心头更加沉重。
于是,在回国的前一天,他决定与金日成进行了一番会谈。
当时,邓小平直言:“我们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搞现代化的出发点。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他深刻地感受到,我党再不改革,奋起直追,那真是愧对时代!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即将开始……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结束访朝行程。
受此次行程启发,他立马展开了为期八天的“北方谈话”。
正是此举,彻底将中国带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02 北方谈话
1978 年9月13日,邓小平离朝回国,并在北方地区开始了为期8天的视察。
他走一路讲一路,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北方谈话”。
而他把自己的行为称作“到处点火”,为中国改革篇章破题,为即将到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预热。
要知道,这时虽然邓小平同志已经酝酿改革开放了。
但到底要不要改,以及朝什么方向转变还悬而未决。
这些问题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到正式确定。
再加上当时人们的精神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不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中国就无法真正开创光明未来。
因此,打破思想的坚冰才是首要任务,是关键中的关键。
也正因此,在“北方谈话”中,邓小平每到一地都首先打消人们对真理标准讨论的疑虑,推动大家的思想解放。
他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不开动脑筋,就没有实事求是;不开动脑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况,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978年,国内就展开了真理标准的激烈大讨论。
邓小平公开支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荒漠中重新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
正是在邓公的引领下,各地纷纷掀起解放思想运动,召开“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理论讨论会。
一时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
紧接着,邓公就趁热打铁地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
这一点得到了普遍认同,毕竟中国实在太穷太落后了,谁不想发展经济过好日子呢。
可是要如何搞经济,却是个难题。
邓小平同志此前就谈道:“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
关于这一点,在“北方谈话”中,他做了详细讲解。
视察东北三省时,邓公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
这一句问号着实振聋发聩,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的思考与探索。
正因如此,他后来才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中之重,便是改革国企。
于是,邓小平在1978年辽宁鞍山胜利宾馆时,首次提出了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思想理论。
他强调“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改造企业”,即“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
与此同时,他还指出“企业要有主动权”“人多了管理不好”“编制里面一定要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
这些改造鞍钢的思想都是日后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总之“北方谈话”处处渗透着改革开放的思想,实际上也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报告。
改革开放非做不可吗?
看完你这组数据,你就懂了!
新进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内容。
03 改革开放书写辉煌篇章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万众期待中到来。
这次全会只开了5天,正是因为有“北方谈话”等一系列铺垫。
全会实际上就是正式对此前邓小平所提的种种理论作了总结和决定。
更重要的是,全会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正是这一决策挽救了中国走向同苏联一样的崩溃结局,盘活了国民经济,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经济、贸易、科技领域的成就不消多说。
我们就来谈谈民生领域的发展成果。
毕竟,人民的幸福才是一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40来年,居民财富那是跨越性提升,从1978年171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近三十倍。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粮食产量翻了一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100倍。
农村贫困人口下降 90%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高考制度恢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0年代初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
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比1978年末增长约五倍,居民预期寿命提高了约十岁,医改成效显著。
当初,我党在内忧外压的时代形势下,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迫不得已,也是唯一正确的路。
这是邓小平等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决心杀出的一条血路。
如果我们继续僵化封闭,不开眼看世界,不正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在的中国会是怎样一副面目呢?
后记
当下,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不得不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瞻远瞩所折服。
即使是40多年前的“北方谈话”,现在看来也依然寓意深刻,启人心智。
虽然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重道远。
只有继承前人的智慧,坚持革命道路、把握战略机遇,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继续书写灿烂的中国故事。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时代视域下的邓小平“北方谈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