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色列多家媒体报道,以军与埃及士兵在拉法口岸发生交火,造成一名负责守卫拉法口岸的埃方人员丧生。对此,埃及的反应甚是平淡,好像这就是一件小事一般。
以色列与埃及的各种零星交火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埃及一直都没什么反应,被很多人戏称“战略定力过强”,或者更直白一点,许多人都认为埃及已变得软弱可欺。
谁能想到,就在几十年前埃及还是阿拉伯世界的绝对领导者,甚至拿下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作为中东曾经的老大哥,埃及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步?埃及不敢动手的困难与原因又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段错综复杂的往事。友情提示,这是一个看了可能会让人血压高升的故事。
法卢加之虎
说起以色列与埃及,就不得不提起数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虽然在中东爆发,但其中牵扯到许多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今天我们就只谈及以色列与埃及相关。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人还在埃及,那个时候埃及是法鲁克王朝,法鲁克治下的埃及极其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战争时期整个军队管理模式一塌糊涂,很多士兵甚至用的是1912年的手榴弹以及燧发枪,比起打仗,更像是文物博览会,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很快就大败溃输。
在这场战争中一个青年迅速崛起,他经常带着敢死队搞突袭,战绩亮眼,这在当时的埃及军队里简直是降维打击,因此一路荣升为少将。
这名青年的名字是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他就是日后埃及的第二任总统,也是被称为“法卢加之虎”的男人。
1952年7月23日,他带领自由军官组织起来革命,成功推翻了法鲁克王朝。至此,埃及的新时代开始了。
埃及国内搞政变的时候,旁边的以色列一看,诶这边好像内讧起来了,那不正是我进攻的好时机吗?于是以色列开始对埃及疯狂轰炸,这埃及肯定要还手,结果纳赛尔去军队一看,发现兵没有、钱没有、武器暂无,这点人马怎么去打以色列。冷汗都下来的纳赛尔只能开始寻求购买武器,最后通过中国成功与苏联搭上了线。
要说苏联不愧是老大哥,整个冷战时期不知道给小弟援助了多少,到埃及这里也是大手一挥,不但给埃及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还说如果缺钱那可以不收钱,只用棉花大米抵消就可以。
靠着苏联的帮助,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从英法手上拿回了苏伊士运河控制权。
纳赛尔
英法一看这还得了,虽然我抢了你的东西,但你怎么能拿回去呢?
两国立刻就打算对埃及开战,不过师出无名?怎么办呢?
那就拉一个其他国家来当他们的马前卒好了。1956年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空降兵空降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山口,第二次中东战争正式打响。
开战之前,对英法来说这应该是场很快就能结束的战争,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埃及,开罗全民皆兵人人携带枪支和他们打游击;在阿拉伯世界,叙利亚和沙特与英法断交,约旦与法国断交,苏丹派来了志愿军,叙利亚切断英国油管,沙特停止向英法出口石油;在很多的国家里,游行抗议每日上演,英法国内的老百姓也每天去他们门口痛骂。
如果只是这些国家骂一骂也就算了,反正两国脸皮厚的和马奇诺防线似的,但美国苏联也一起下场,苏联还威胁说要给他们扔原子弹,吓得英法和以色列立刻同意无条件停火。
1957年12月22日,英法撤出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谁能想到埃及竟然能靠着国际调停就拿下了胜利?这让纳赛尔声望暴涨,人们狂热地支持他,再之后苏联还帮助埃及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拥有水坝和世界级的黄金水道苏伊士,再加上国内改革带来的经济复苏,当时的埃及可以说风光无限,加之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外交胜利,埃及一跃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
故事如果到这里的话,简直是个完美结局。但有个问题——苏联帮埃及,他得到了什么吗?
苏伊士运河
六日战争
事实上,苏联给埃及提供了这么多帮助,结果根本没有获得什么实际上的好处,甚至埃及还走上了民族主义的道路,纳赛尔曾经公开发言称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也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听到这话的苏联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两国为这件事互相打口仗,一度到埃及开始打压埃及共产党的地步。虽然最后勉强握手言和,但矛盾已经出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叙利亚和以色列起了冲突,叙利亚向埃及求助,埃及作为老大哥不能不管,可纳赛尔又知道现在根本不该开战,陷入了纠结之中。
在纳赛尔犹豫时,阿拉伯世界里纳赛尔的反对者充分发挥了新闻学的魅力,煽动民粹主义抨击纳赛尔不出兵。汹汹民意之下,埃及不得不开始动员,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开始增兵,一场战争就这样被推着提上了日程。
眼看周围国家都在增兵,以色列一看就觉得大事不好,这是要群殴啊,再一看埃及还把蒂朗海峡封了,海上生命线被掐断,以色列一咬牙一跺脚。先下手为强,开战!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发动突袭,以摧枯拉朽之势成功拿下西奈半岛,约旦和叙利亚也因为各自的各种原因没有援助,之后双双被以色列打垮。
这场战争只持续了六天,也因此被称为“六日战争”。
这场战争让以色列看出了阿拉伯世界的脆弱与不团结,在接下来的两年消耗战中,埃及多年建设的工农业设施全部被摧毁,苏联也借此控制了埃及外交,并且在埃及驻军。
纳赛尔无法在苏联那里获取任何帮助,为了收回西奈半岛,埃及接受《罗杰斯计划》,正式承认以色列。至此,埃及彻底失去了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地位,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争摧毁了之前的建设,埃及也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一切。
粮食危机
除了中东战争带来的严重失利外,埃及还有另一块心病。
埃及人口目前已超过一亿,粮食自给率却只有20%。
讽刺的是,古埃及曾经是希腊化的世界粮仓,一直到19世纪初期,埃及都是全世界著名的产粮地。
就像一个恐怖故事的开头,一切都很平静,直到转折出现。
——然后,英国来了。
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因为当时英国国内纺织业兴起需要大量棉花,因此他们强行将埃及大量农田改成棉花地。30年间,埃及粮食产量锐减,从原来的世界粮仓变成了需要靠进口粮食才能满足需求的地步。
不过那个时候英国控制下的统治者觉得没有关系,粮食嘛,花钱买不就行了?种棉花带来的利益更大,还能靠着这个和英国政府打好关系,改地为棉,这是上利英国、下利官员的好事,有什么好在意的?
直到1930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人们饭都要吃不上了,哪里还在意穿衣?棉花价格暴跌,整个埃及遭到沉重打击。
到目前为止埃及的情况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福阿德一世采取了最严格的“退棉还粮”政策,并且努力开垦耕地。终于让埃及已经快降到谷底的粮食产量触底反弹,不但让当年的埃及人终于吃上饭,40年代甚至一度还能出口粮食。
可惜,这就是埃及粮食里最后的高光时刻。
二战结束后,埃及就进入到了我们第一阶段讲的中东战争时期,纳赛尔看出了埃及粮食的严重供给不足,努力想要进行土地改革。他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却忽视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于,埃及的耕地面积并不大,以至于政府收回来并发放出去的土地都是零碎的,本身也不能提供太多粮食;
问题二就更为致命,农产品是必需品,在我国有个成语叫“谷贱伤农”,粮食的价格不能太高,不然会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太也不能太低,否则种粮就会缺乏积极性,所以政府一直在这块大力补贴以及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机械化设备用于种地,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农民感觉种地不如打工,更别说此时此刻的埃及。战争后农业基础设备遭到极大破坏,种地简直要倒贴钱,自然没人愿意种地。
更糟糕的是,纳赛尔发现他们土地改革的时候把地都碎片化地分出去,完全忘记留一部分搞国营种植。本来想收回一部分,结果这个提议最后也没能通过。
纳赛尔死后,埃及的数届政府都努力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改革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可这点提高的粮食产量完全跟不上暴增的人口,大量人开始向城市迁移,乡村土地大面积抛荒,眼看就要爆炸——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给埃及本就火烧眉毛的现状又浇上一桶热油。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粮食出口大国,如今这两个国家打起来了,全球粮食价格再度上涨,埃及本就靠着大量粮食进口勉强维持,如今这下彻底兜不住,财政赤字飙升。
种种问题与矛盾积累在一起,看上去全是小问题,但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完全堵不住的漏洞。一艘有无数个小洞的船,就算下沉的速度慢一点,也总会彻底沉入水中。
埃及,如今就处于这样一个土埋眉毛的位置。
埃及总统塞西访华
末尾
到现在这个时代,粮食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粮食危机在全球拉开序幕,像斯里兰卡、黎巴嫩、阿根廷崩溃之初全都是粮食爆雷。
未来热战争爆发的概率不大,但各种战争已经打响,粮食将成为重中之重。
不过,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就在5月28日,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将受邀来到中国参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美国为了控制中东投入了海量资源,扶持以色列、打压苏联、进攻多个国家……他花费了几十年的功夫,最后成功让更多中东国家倾向于加强与中国关系。
这么多年中东都困于美国,如果没有美国,中东一定会更加和平。如今或许他们终于可以等到这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