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转战瑞金, 得知老乡给孩子取名5个字, 笑了: 叫大毛吧!

正史笔记2024-05-25 19:30:09  70

1933年3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到达瑞金。

毛主席、贺子珍合影

沙洲坝这地方缺水,当地有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有河无水洗被帕。”贺子珍听到后,眉头皱紧了。没有水喝怎么行呢?她和吴吉清忙向杨大嫂打听水源。

杨大嫂是位二十来岁的年轻妇女,她的丈夫在前线作战,身边只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叫“杨石生发子”。这孩子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很热乎。

有一天,两个孩子正在门口玩堆沙,毛泽东笑嘻嘻地走过去,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啦?”

杨石生发子有点害羞,怯怯地答道:“杨石生发子,两岁了。”

毛泽东

正说着,杨大嫂恰好路过,见毛主席询问,忙走过去。毛泽东笑着说:“杨石生发子——比人家多两个字,像外国人,不好听。我看他比毛毛大,就叫他大毛,毛毛叫小毛,他们就是兄弟了!”

杨大嫂一听,满面春风,连声答道:“好呀!好呀!”

杨大嫂闻说贺子珍和吴吉清要找水,便亲自领他们到村口大樟树附近的水塘旁边,指着伸向塘里的半截木桥说:“红军同志哥,水有的是呀!你就站在这木桥上,把桶放到塘里去舀吧!”

贺子珍看到塘水很浑,河塘底下不断地冒着气泡,菜叶、草纸、死鱼全浮在上面,不住地摇头。

贺子珍

吴吉清提了水桶,俯身吊了半桶,掬了一捧一闻,啊!一股腥臭味逼人。他干脆地说:“这水不能喝!”

“冒要紧,村里人都喝这塘里的水。”为了证实她的话不假,杨大嫂掬了一捧水就喝起来。

毛泽东知道这事后,约了他们沿着沙洲河徒步而上,去寻水源。他们一直寻到离村子四、五里远的山腰上,才找到一股山泉。望着汩汩流淌的清澈的泉水,贺子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贺子珍舀了一壶甘冽的清泉回来,煮沸了,沏了一杯浓浓的山茶,送给毛泽东喝。毛泽东喝着沁人心脾的清泉茶,不住称好:“好,这水有味!喝了延年益寿,要想法子把这股泉水引下山来,让大家都能喝上!”

毛主席

在经过了周密思考后,第二天,毛泽东便发动了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到山上砍毛竹,毛竹砍回后,打通竹节,一根连接一根,一直接到山泉,把这股山泉引回沙洲坝。

当然,这只是临时性的法子,因为一到冬天问题就来了,雨量减小,水源枯竭。毛泽东不得不又一次开动脑筋了。他抽着贺子珍替他卷的喇叭烟,缄口不语,贺子珍知道他又在考虑什么了。

突然,毛泽东兀地站起身,左右手牵着大毛和小毛,走出屋。他在门前的大槐树底下的石块上坐下,把大毛小毛放在两腿的膝盖上,叫警卫员吴吉清去请沙洲坝的老俵。

老俵们团团围坐,随后毛泽东便开口了:“我请大家来是商量个事,挖井。”

“挖井?”老俵们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

毛泽东瞥见了,爽快地说:“大家随便谈谈,有啥说啥。”

毛主席

有了毛主席这句话,老俵们这下可是说开了,有的说“地下水少难挖”,有的说“挖井是好事,只是没钱”……

“好嘛!”毛泽东一挥手,鼓励大家说:“钱嘛,中央政府出。人心齐,力量大,不要说挖口水井,”他拍着大毛和小毛,“为了他们,就是村后的山也能搬走!”

挖水井的地点就选在沙洲坝列宁小学前面,毛泽东首先撸起衣袖,从耕田队长手中接过锄头,坌下第一锄。

贺子珍带着小毛,在一旁捡着砖,拾着鹅卵石,砌井墙用。不一会儿,大毛也欢快地来了。大毛和小毛嘻嘻哈哈地吵着玩,比赛看谁捡的鹅卵石好看。他们每捡到一块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总要递给贺子珍评比,赢者总是拿着鹅卵石在挖井的大人面前炫耀,他们天真可爱的顽皮相,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连毛泽东也不时停下镢把,有趣地盯着这两个小家伙。

红井

这井就是后来被传为美谈的红井,井旁立着的一块碑,更是镌刻着无人不晓的对联:“饮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116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