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艰巨繁重的科研生产交付任务,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全体职工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以敢打善战的决心全力冲刺生产任务,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接续奋战 持续攻坚
5月6日夜晚,电火花智能线生产现场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任务时间紧、工作量大,为保证产品的按时交付,詹长江、仲庆龙、陈俊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就全身心投入到电火花智能线的加工工作中。该型阀套的方孔电加工属于瓶颈工序,方孔尺寸小、深度大,给电加工带来了极大挑战,电极加工过程中极易变形。
经过多次改进加工方法、调试加工参数,大家最终加工出了符合要求的电极。同时,因该型阀套为新品,需重新调试电火花智能生产线,确定装夹、检测方法,最终电加工参数以及产线运行程序。经过几十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阀套方孔加工工作,保证了产品的交付节点。
试验台上的“接力赛”
环控系统部装试二室面对紧急的试验任务,团队成员科学分工,3台试验台共同协作、紧密衔接,力保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第一棒”由小振动台的余帮亮带领徒弟唐有成率先起跑,加紧完成耗时最长的振动试验环节。该环节每台产品3个方向共计试验时间3小时,10台产品的净时间就要30小时,小振动台加班加点、从不停歇,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一台产品进行振动试验。“第二棒”试验即将完成,余帮亮通知韩江平2小时后送达气密间。韩江平、郑小康立即准备好工装夹具,做好试验准备。台数多、压力大,产品一送达气密间,两人就迅速接过“第二棒”接力棒,紧张有序地开展气密试验。试验需要在水下密切观察,他们严格把关,确保气密试验参数的准确无误,争取在自己的环节内提高效率,为下一棒争取时间。“第三棒”由杨盛洲所在的换热器热动力试验台作为该试验最后一棒,该产品试验为液态介质试验,需要进行接液放液等过程操作。杨盛洲时刻关注上一环节的试验进展,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产品到位立即开始试验,确保流阻试验的数据准确、合格,跑好“冲刺棒”。
3个试验台、3个紧密相连的测试环节,南京机电环控部试验台的试验员们就像赛场上的接力手,互相配合、无缝对接,确保了整个试验过程的高效和顺畅。这支训练有素的团队,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高效地完成了每一次试验任务,共同保障产品试验的顺利完成。
“罗阳青年突击队”接力奋斗
随着南京机电能源与传动部核心业务中系列产品交付产量和新品型号的研制开发数量持续增长,南京机电这支平均年龄23岁、由12人组成的以试验专项工作为主的“罗阳青年突击队”常态开启24小时排班,进入连轴工作状态。长期24小时班次轮班,对试验团队、所有成员都是极大的考验,每次倒班、加班后调整生物钟最是难熬。产品试验要求高压、高温、高转速,试验员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随时注意设备和产品情况。尤其是搭建了全新的研制产品试验台后,许多产品功能性能还需要不断摸索、磨合。面临严苛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时间节点,这支无畏的“罗阳突击队”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默默奉献、接力奋斗,系列产品的持续稳定产出,连续突击攻坚下研制产品的验证试验顺利通过,保障了任务节点交付。(文字/李远征 孙晓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5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