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一位权臣, 力保三位皇帝, 堪称“社稷之臣”!

情怀历史2024-03-23 20:20:08  74

在古代历史上,权臣往往是架空皇帝,篡夺大权之人,比如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就是比较典型的权臣。当然,也有的权臣对皇帝忠心耿耿,乃至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比如诸葛亮等人。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王导,作为东晋初期的权臣,力保三位皇帝,堪称“社稷之臣”!

具体来说,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导出身琅玡王氏,早在西晋末年,王导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睠同布衣”。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出镇下邳,不久迁安东将军。随后,司马睿请王导担任自己的司马,军事谋划,都听从其安排。

如同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王导也对司马睿的信任非常感激,这才在后面多次力挽狂澜。

永嘉元年(307年)七月,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让其出镇建业。王导相随南渡。永嘉五年(311年),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以下士民三万余人,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中。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征王导为吏部郎,但他没有入朝就职。

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建立东晋。司马睿登基后,立即任命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当时,王导所在的琅琊王氏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在朝廷势力极大,也即王导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这引起了司马睿的警惕。

永昌元年(322年),司马睿想削弱王氏势力,他引用大臣刘隗、刁协作心腹,并且暗中组建兵马。于是,王敦起兵攻入建康,杀戴渊、刁协等,刘隗逃奔石勒,史称“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晋元帝司马睿而立幼主的想法。

永昌二年(323年),司马睿忧愤而死,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辅政,解任扬州刺史,改拜司徒,依照曹魏时陈群辅佐魏明帝的先例。当时,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又加紧图谋篡夺,王导站在维护帝室立场坚决反击。

王敦之乱被讨平后,论功行赏,王导被晋明帝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之职依然如前,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是,面对这些赏赐,王导坚决推辞不接受,也即他并不贪图名利。

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二十五日,晋明帝去世。闰八月二十六日,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晋成帝。晋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并反对庾亮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不过,庾亮一概不听,仍然请求征苏峻入朝,引发了“苏峻之乱”。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息,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再一次稳定东晋的局势。

此后,王导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掌大权。王导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王导去世后,晋成帝十分痛惜,于是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其葬礼规格视同西汉的霍光、西晋的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总的来说,王导历仕三朝,因为多次维护皇室和平定内乱,所以王导堪称奠定东晋立国基础的“社稷之臣”。后世多将他与谢安并提,认为二人“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对此,你怎么看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26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