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夏天,贺怡带着一个小女孩走进了毛主席居住的香山双清别墅,她是毛主席和红军女革命家贺子珍共同的女儿娇娇。
不久,中共中央领导人搬进了中南海,娇娇也随父亲住进了菊香书屋。为了女儿能够早日适应学校生活,毛主席给女儿取名为李敏,此后这个名字就伴随了“娇娇”一生。
“娇娇”从不娇惯
据李敏后来的回忆录表示,“娇娇”这个名字是在她刚出生时邓颖超无意说出的一句话衍生而来的。
李敏
1936年的一天,贺子珍在保安县城内炮楼山下的一个黑漆漆、冷飕飕的破窑洞中,拼尽力气生下了一个女婴。听说贺子珍平安生产,红军女战士康克清和邓颖超都闻讯赶来庆贺。
邓颖超抱起孩子,看着她瘦小的身子,不禁产生了爱怜之心,连声说:“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毛主席正要给孩子取名,听了这句话,便说:“那就叫娇娇吧!”
“娇娇”这个名字由此诞生,在后来的许多年,李敏一直叫着这个名字。
李敏和贺子珍
娇娇父母双全,却和保育院里面的孩子一样,尝够了“孤儿”的苦楚。后来到了苏联,母亲突然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她求告无门,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一段艰苦的日子和“孤儿”无异。
终于在1949年,娇娇回到了父亲身边,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红色公主”。从此,她有了大名“李敏”,有亲人、朋友相伴,可她的生活并不如她的名字一样“娇贵”,从没有体验过被“娇”被“惯”经历。
初二那年,李敏放暑假想要去上海看望母亲贺子珍,但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很担心路上有什么危险,便希望父亲能派一个人和自己同去。
毛主席和李敏
这原本是一个很小的要求,但毛主席严厉拒绝了,说:“你是一个大孩子了,莫要人陪,自己走!”李敏内心充满了委屈,眼泪不住地在眼眶中打转,可最终还是自己一个人出发了。
生在伟大领袖家中,李敏的饮食更是普通,和全国多数人家一样,毛主席家早餐吃的也是老三样:稀饭、馒头加咸菜。
有一次,厨房得了一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食大师傅就趁机给孩子们换了换口味。早上煮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奶粉,又把馒头换成面包,抹上黄油。
李敏和毛主席
这诱人的洋式早餐确实可口,孩子们吃了胃口大开。哪知伙食改善了没几天,毛主席就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说这几天的伙食明显超标,要立即制止。
大师傅和李敏等都接受了批评,每天早餐又恢复了“老三样”。后来,毛主席干脆不留孩子们在家吃饭,都到机关大食堂吃大灶去了。
1952年,李敏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在学校里,李敏非常低调、平易近人,经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李敏和李讷
有一次,李敏的好友奇怪地问她:“你是一位‘公主’,怎么爱跟我们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并且不分彼此呢?”李敏说告诉好友,她来上学时父亲和母亲就教导她要多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来往,要多交朋友,学习他们的勤劳、朴实和诚恳待人的好品德。
李敏深深记得父母对她的教诲,从不自觉高人一等。
晚年李敏不改姓
李敏深受毛主席对她的教诲,她对父亲的爱厚重、浓烈,可她却在父亲晚年时没能陪伴在身边,是她的遗憾。
李敏和孔令华与毛主席的合影
1959年,李敏和男友孔令华在菊香书屋举办了婚礼,两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就在毛主席要享受到三世同堂的人间喜事时,李敏和孔令华却无奈搬出了中南海,从此父女之间被一道墙分割开来。
据李敏回忆,之后她就很少能见到父亲,从父亲1972年开始生病到去世,她也只见过三回。
第一次她是被紧急叫回的,那时她还在干校工作,弟弟毛远新突然打来电话,让她赶紧回来。李敏顿感不妙,连夜赶了回去,这才知道父亲的病情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医生拼尽全力才将他抢救了过来。
李敏一家人
第二次是在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天,李敏实在放心不下,再次来到了中南海。看着面无血色、非常衰弱的父亲,李敏心如刀绞。可接下来父亲的一句话,更让她痛苦万分。
毛主席用最后一点儿力气握着李敏的手,问道:“娇娇不怎么,不常来看我呀?”李敏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却不敢说,只能默默哭泣。
这次见面隔了不到一天,李敏就又被接到了中南海。根据上次见面父亲的情况,李敏心里隐隐感觉很不好,当被人领进父亲的房间时,她却看见父亲已经静静地平躺在床上,身上还穿着所有人都熟悉的“毛式服装”,一条洁白的单子,一直盖到了他的胸口。
李敏和李讷
李敏哇地一身哭出来,伸手想要扑在父亲怀中,就像小时候那样。但一双双大手将她牢牢扶住,不让她靠近,李敏更加绝望了。她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了,因为这样她就能在父亲身边尽孝了,而不是让父亲独自一人承受晚年的孤独。
可毛泽东女儿的苦楚,又有谁知道呢?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的精神似乎完全崩溃了,长期维系、影响和鼓舞她的唯一支柱,从此崩塌了。
毛主席与李敏等子侄辈合影
李敏一家后来生活在一间四居室家一个小过厅的房子里,她专门腾出一间大屋,设置了一个毛主席的灵堂,以此纪念父亲。
晚年的李敏越来越像毛主席,不仅外表像,行为、性格和节俭的优良品质也很好地继承了下来。
一次好友到李敏家做客,到饭点时两人开始动手做饭。在剥白菜时,好友习惯性地把白菜外层的菜帮子都扒了下去,可李敏却将它们又都拣了起来,对好友说:“别扔,这上面有菜叶,还能吃,菜帮子切小一点儿,多抄一会儿,挺好吃的。”
李敏和女儿孔东梅在毛泽东塑像前合影
洗菠菜时,好友又切掉了一些没有叶子的菜梗子,李敏又心疼地捡了回来,认真地说:“不行,这里面含有维生素,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要留着。”
在别人眼中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但在李敏眼中全都能再利用,对此她的解释是:“三年困难时期那会儿,想吃这些东西还都吃不到,现在生活好了,更不能浪费了。”
李敏的穿着就更不讲究了,改革开放后一些好看的衣服也流行了起来,李敏却仍旧穿着旧式军装,她觉得这些衣服还好好的,扔了太可惜了。
李敏
90年代,外界关于李敏的传说层出不穷,她的名字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说,和她重名的人实在太多了,建议她改姓“毛”或者“贺”。
李敏听了直摇头:“姓名只是个代号,我叫什么,都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亲生女儿,我知足了。而且,我的名字是爸爸起的,更不能换了。”
李敏不是沽名钓誉的人,更不想利用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就捞取什么,所以她从未想改性。就如她所说的,姓名只是个代号,并非她专属,谁都可以叫,她不希望自己的名字特殊,因为特殊就等于脱离群众。
李敏
晚年,李敏过着低调普通的生活,不管外头风转物移,千变万化,好像都与她无关一样。一次,好友邀请她逛商场,就在路边吃了一根羊肉串,也觉得美味无比。
人们怀念毛主席,自然也关注着他的后代。但时间长了人们发现,他的后代们都非常低调,几乎不出现世人面前,只有在关于毛主席的重大节日时,才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