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以河津樱为代表的早樱已淡出舞台,本周,以染井吉野樱为代表的中樱“接棒”,成为春花舞台的主演。
近年来,樱花已成为上海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一类观赏植物。13年前,顾村公园正是凭它一炮而红,首创的上海樱花节从千篇一律的“桃花节”“菜花节”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仍是沪上人气最高的赏樱地之一。
此后,世纪公园、辰山植物园等公园纷纷加大樱花栽植规模,一些街区也紧跟潮流,全力引种樱花,视作“流量担当”。
与樱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玉兰,当了30多年上海市花的它似乎总有“火不起来”的烦恼——无论是栽植规模,还是人气,都与其作为城市象征的重要身份不符,“国民度”被樱花、郁金香、月季等后来的“网红”追赶、超越,已是不争的事实。
白玉兰有逆袭的机会吗?3月26日揭开帷幕的第十届上海市民绿化节传来好消息,首届白玉兰文化节同步开幕。
白玉兰总算有了专属节日,有了吸引关注的可能,更关键的是,一批热爱市花的人们在节日的号召下,聚到一起,为白玉兰的“翻红”付出实际行动。
为何相中白玉兰?
“多年的奔走呼吁终于有了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慧敏坦言,这一刻她等了七年。
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花的境遇,多数市民对白玉兰的认知停留在市花上,部分人甚至认为白玉兰应当“让贤”:好看的花那么多,为何偏偏选中它?
回顾历史,白玉兰之所以力压群芳当选市花,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市民的选择。“市花是市民之花,所以由市民全程参与、做主,整个评选决策过程长达1000多天。”王慧敏介绍,1982年,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发表了《我国的省花和市花问题》的文章,引发了新中国城市市花评选的热潮。次年植树节,上海启动市花评选工作,历经三年多的协商提名、市民投票、专家论证、部门推荐、政府提议、人大审议等程序,白玉兰脱颖而出。
当时,参与竞争的花卉还有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鹃等。设在11座公园的投票点共回收选票十万多张,白玉兰居首,桃花次之。1986年9月《关于提请确定本市市花的报告》中列举了推荐白玉兰为市花的4个理由:群众基础、中国原产植物、上海春天开花最早、树苗储备充足。
二是更能代表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第一,白玉兰是上海早春最早开花的树种,象征上海争先开放的精神。第二,与大多数先长叶后开花的树种不同,白玉兰是先开花、后发叶,象征上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第三,白玉兰盛开时,每一朵花都是直立向上绽放的,象征上海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2024年3月21日,位于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的苹果静安零售店正式营业,图为含有白玉兰元素的苹果标识。 海沙尔摄
换种思路刷存在感
“白玉兰‘能见度’太低,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上海市绿委办秘书处副处长丁志钢介绍,有关部门曾对272条道路的行道树种类进行了统计,白玉兰占比不到1%,远不及行道树“四大金刚”——香樟、悬铃木、栾树、银杏,因此,上海绿化部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增加白玉兰的存在感。
增加存在感,并非简单地通过加大种植规模来实现。“能不能多建几条白玉兰大道,让白玉兰更容易被看到?想法虽好,但不容易实施。”上海徐房绿化有限公司绿化设计主管张晓丽是白玉兰推广大使,她坦言,相比“四大金刚”,白玉兰作为行道树大量种植并不合适。
以悬铃木为例,从功能看,悬铃木夏季树冠硕大,遮阳效果好,冬季落叶,透光效果佳;从适应力看,悬铃木能适应城市贫瘠土壤等不良环境;从日常养护看,悬铃木比较耐修剪;从对空气的净化效果看,悬铃木叶片宽阔,表面有毛,吸纳空气中颗粒物的效果要好于许多树种。
对标悬铃木这种“优等生”,白玉兰在多个环节上有一定差距,比如,其花瓣含水量较高,落花后会导致路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
“白玉兰的气质优雅,更适合孤植,既然不适合像行道树那样‘跑量’,就换种思路刷存在感。”张晓丽表示,徐汇区有不少商务休闲区、历史人文风貌保护区和旅游热点区域,在这些地方种植白玉兰,深沉内敛的建筑色调与纯白透亮的花色间更容易产生美好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在徐汇滨江、衡复风貌区这些重要的“会客厅”,白玉兰就是最能代表上海的“迎宾员”,这些区域应当考虑增种一批白玉兰,并围绕它们打造一批适合公众游憩的城市家具、景观节点。
丁志钢表示,绿化部门还在研究如何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打造“市花主题公园”,或以白玉兰为中心,设计构建公园内的植物群落,“上海正在朝‘千园之城’的目标迈进,也迎来了做好白玉兰文章的宝贵机遇。”
2024年3月19日,陆家嘴中心绿地的白玉兰绽放。 孟雨涵摄
盆栽白玉兰进家门
增加白玉兰的存在感,根本用意在于增进市民与市花的接触、交流,进而建立情感纽带,对市花产生由衷的认同和喜爱。没有群众基础的白玉兰,就没了灵魂。
然而,作为较为高大的乔木,白玉兰极难盆栽化,市民家的窗阳台可谓白玉兰的“荒漠”。
首届白玉兰文化节开幕式上,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平带来了好消息,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白玉兰成功实现了矮化,并延长了花期,今年底,首批商品化的盆栽白玉兰将上市。
此前,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在望春玉兰的原产地、白玉兰种苗主产地河南南召建立了玉兰试验基地和资源圃,科研团队还建立了玉兰新品种选育体系,相继选育出白玉兰新品种千纸飞鹤、红玉映天、玉玲珑、玉翡翠,这标志着白玉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矮化砧等技术手段,培育四年左右,盆栽白玉兰的株高可控制在70厘米以下,花期从原来的一周延长到两周左右,如果花期的温度稳定在十几摄氏度,个别表现极其优异的白玉兰可以开20多天。
陈平表示,这支科研团队还研发出了白玉兰的花期调控技术,为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制造了惊喜——每年2月底到3月上旬开花的白玉兰延迟至5月中下旬甚至在盛夏开花,让代表上海的白玉兰在花博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亮相,“将来,盛开的市花可以随时进入市民家,洁白清新的花朵可以陪伴我们足足半个月。”
同样盆栽化的紫玉兰、星花玉兰等。 陈玺撼摄
创新形式激活认同
去年2月,武康大楼周边花钵里提前怒放的十几朵郁金香成了“网红”。即使室外温度不到两位数,仍有大量市民游客不约而同地来到武康大楼前的岔路口排队,冒着冷风蹲下,举起手机,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最佳角度,定格下大楼和鲜花的同框一刻,毫不掩饰自己对春天、美好的依恋与憧憬。
类似的“美丽花卉+经典建筑”的魅力组合,还有外滩的装置玫瑰、思南公馆的花墙、张园的粉色窗台花饰等。
这一点让王慧敏深有感触:“如果说受限于城市空间和自然条件,上海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市花观赏地可以理解,但‘可阅读建筑’周边的花卉创意中也难觅白玉兰芳踪,哪怕是含有白玉兰元素的人工装置也没有,就有些让人费解了。”王慧敏认为,是时候充分挖掘白玉兰的历史文化价值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其文化认同。
上海哈哈元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开发了一款含有白玉兰元素的虚拟街区,戴上虚拟现实眼镜、手握操纵杆,便能在人民广场、徐汇滨江等城市地标欣赏永不凋谢的白玉兰花海。
“国际品牌很重视商品与属地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合,在上海,白玉兰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公司创始人彭放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奇幻童话城堡一处金色尖顶的皇冠下方就有一捧白玉兰的装饰,将来,虚拟街区将开出各种白玉兰联名款旗舰店,让白玉兰随着五花八门的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在虚拟场景中寻找永不凋谢的白玉兰。 陈玺撼摄
白玉兰文创“上海灯彩”。 陈玺撼摄
推广白玉兰文化是好事,不过,以市花文化塑造上海城市形象还处于起步阶段,传播体系亟待建立。
王慧敏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基于白玉兰公共商标的市花文化传播体系和符号形象标识,规范相应的授权和使用,防止市花被乱用、滥用,避免其蕴藏的无形资产、品牌形象受损,另一方面呼吁文旅等更多相关部门一起参与市花文化的宣传推广,借助上海举办的市级大型节庆展会、群众文化活动、各类大奖赛等,让白玉兰讲好上海故事,“香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