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共识,说起当下这两个领域的领头羊,许多人认为是比亚迪和华为。
因此,外界都期待比亚迪能和华为强强联手,合力打造电动/智能双领先的电动汽车。
早在2022年,就有消息称,比亚迪计划推出名为“星际”的高端品牌,车型将采用华为MDC计算平台,配备双激光雷达。
然而,伴随着仰望的问世,关于比亚迪和华为的合作造车便成了一场空。
尽管,目前市面上有车型同时具备比亚迪和华为的元素,比如赛力斯蓝电E5荣耀版,就集比亚迪混动和华为HiCar于一身,但这与大众的期许相差甚远。
大家最想要看到的,是比亚迪的车辆接入华为的智驾。
或者再退一步,是既拥有比亚迪的身——三电系统,又拥有华为的魂——智驾方案。
图片
只是,鉴于双方的作风向来都比较强势,想让比亚迪和华为直接合作,难度颇大。
以及考虑到现阶段国内多数车企都追求身体和灵魂双自研,也不太可能将比亚迪的三电和华为的智驾合二为一。
所以,想要见到比亚迪和华为深度合体,不太现实。
不过,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有那么一家合资车厂,很有可能将大家的念想演变成现实。
丰田这个品牌想必各位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旗下燃油车型在中国和全世界都相当吃香。
可是随着新能源时代降临,丰田在国内市场逐渐陷入颓势,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开始靠优惠来换取销量。
而说起丰田电车的情况,可以用“沉沦”来形容,毕竟日本高层看衰电车、执意押宝氢能源。
诚然丰田核心高层对电车不感冒,但中国市场的高管还是意识到电动化是大趋势。
丰田纯电汽车业务部门的总裁曾在采访中坦言,在2018年来华时,意识到了差距,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
因此,丰田在电动化方面是做了努力的,早在2019年,丰田就宣布与比亚迪等合作,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2020年,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更进一步,各出资50%的合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到了2022年底,丰田发布了纯电动轿车bZ3,搭载比亚迪供应的三电系统。
可以说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丰田坚定选择了比亚迪。
只是,纵使丰田抱紧了比亚迪的大腿,但其电动车不被消费者所认可,bZ3的销量远不及燃油车。
对于丰田来说,既然光靠比亚迪加持的电动化行不通,想要脱离沉沦,还要靠智能化发力。
为此,有一个传闻在前段时间甚嚣尘上——丰田将与华为、Momenta共同推出智能驾驶方案。
该方案与华为现有的ADS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不同,Momenta和华为分别提供软件和硬件方案,三方深度合作并整合,华为只向丰田提供MDC平台硬件。
早前,丰田和华为就展开了合作,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领域,例如第九代凯美瑞搭载了与华为联手全新打造的车机系统。
而从车机系统发展到智驾方案,无疑宣告合作进一步深入。
实际上在本月初,丰田就曾宣布将与“中国大厂”进行智能化的深度合作,看来,这个大厂很可能就是华为。
一边是有比亚迪为电动化兜底,一边是将有华为为智能化赋能,好家伙,谁能想到,比亚迪的身和华为的魂,居然被丰田率先合在一起。
中国车企没能实现的,有概率由一家合资车企完成。
此情此景,可以说丰田急了,眼瞅销量滑坡,忍不住要行动起来;也可以说丰田醒悟了,认清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主动寻求转变。
当然了,也不得不说丰田还是很识时务的,选择了两家在国内最具话题和技术的厂商。
总之,丰田选择和比亚迪、华为齐牵手,显然是想扭转电车业务的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只是一个缩影,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多家合资车厂都对比亚迪和华为的技术蠢蠢欲动。
早前坊间就有传闻称,奥迪计划采用华为的智驾方案,但传闻真实度不详。
而随着丰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准儿会加速推动其他车企的进程。
实际上,不只是比亚迪和华为,自从新能源赛道开启、国产厂商奋勇发力后,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主动抛出橄榄枝,对国产技术垂涎欲滴。
以最近的为例,奇瑞董事长在直播中放料,欧洲两家豪华品牌将用奇瑞平台造高端车——“某欧洲豪华品牌”要用星途星纪元的技术平台造车,有一家已接近落实签约,另一个海外品牌“也在谈”。
关于“欧洲豪华品牌”是哪家,引发了外界的激烈探讨,有媒体称会是捷豹路虎,但该消息,遭到了奇瑞和捷豹路虎的双否认。
更早之前,还有大众-小鹏,奥迪-上汽,Stellantis-零跑相继合体,国产车企的技术成为了香饽饽。
还记得在几年前,某车企高管谈及与华为合作时,表示会使华为成为灵魂,自己成了躯体,无法接受。
可当下,别说是灵魂了,合资车厂巴不得把身体都一并交出去。
这种情况,不知打了多少看衰中国电车技术人的脸,此前他们嚷嚷“传统车厂一旦发力,立马吊打国产造车新势力”。
但现在的事实是——它们确实发力了,争着和国产企业合作呢。
本文源自:IT之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