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长三角丨看懂义乌的“链”, 把准浙江发展的“脉”

澎湃新闻2024-04-19 17:03:42  74

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发展的“血管系统”,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以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

以块状经济著称的浙江省,深知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优势,近年来持续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以链群融合精准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4月12日,今年浙江省首场“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在义乌举行,聚焦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变迁、竞争愈发激烈背景下,浙江省今年的“产业链重塑之战”,始于义乌。

传统印象中,义乌“世界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光环实在太耀眼。“很多人和你一样,提起义乌就想到小商品。在我理解中,义乌发展小商品和光伏产业链的背后逻辑有一点是相通的:始终坚持‘贸工联动’不动摇。”义乌市经信局局长朱金弟在采访中表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得一组数据:2023年,义乌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61亿元,其中光伏产值805亿元;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已有6家落地义乌,3家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到2025年,义乌光伏产业总产值目标达到1000亿元。

短短几年,就“无中生有”打造出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补齐工业短板,“建链”后又“强链”、“补链”,义乌靠的是什么?

看懂义乌的“链”,是为把准浙江经济的“脉”。

坐落于义乌市苏溪镇的义乌光源科技小镇里,汇集了爱旭、天合光能等十余家光伏头部及上下游企业。

从小镇往南12公里,是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的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内有各类新能源系列产品经营主体超260户,涵盖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等众多品类,业务市场主要辐射中东、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区国家。

“新能源产品高度集中,客商不再需要在传统行业分类中寻找。除了一目了然的发电和储能设备,嵌入新能源功能的日用品,比如带太阳能板的收音机、储能功能的箱包,都可以一站式采购。”义乌商城集团二区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再往西15公里的义乌西站,每隔几天,就有一辆满载光伏光电产品的海铁联运专列出发,驶向宁波舟山港,通过海运接驳销往海外。

光伏属于“大进大出”产品,原辅料、成品运输量都很大,而义乌的物流成本也很高。晶科能源做过测算,在义乌设置基地后,每年可以省下1亿~2亿元的物流费用。

“义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都是发展光伏产业的基础。”朱金弟说,政府通过“招大引强”培育出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光伏产业的出现和升级又助推了义乌市场的繁荣、做大义乌的外贸规模,形成“贸工联动”。

义乌的光伏产业链起步,最早是政府布局的。当地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随后在2016年引进爱旭股份,完成“0”到“1”的关键落子。

浙江义乌光源科技小镇,爱旭股份厂房屋顶布满光伏板。图源:视觉中国

2017年,爱旭与义乌高新区签订了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涉及投资约60亿元,占地面积达350亩,当年就实现了首期部分项目投产。“爱旭在义乌的项目规模不是一蹴而就的,双方合作是一个渐进过程,义乌的各项优势以及政府的效率、扶持政策,让企业坚定投资信心。”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梁启杰告诉澎湃新闻,今年4月爱旭还将启动投资27亿元的义乌基地电池产能升级改造项目。

作为全球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爱旭“磁吸”作用明显,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光伏企业接连将生产基地设于义乌。

2020年底,义乌正式提出打造“世界光明之都”。据《义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义乌光伏产业总产值目标达1000亿元,并形成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领军型企业,以及一批超10亿元的成长型企业。

光伏,再次诠释了义乌“无中生有”能力和经验。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好九项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提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体现出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作用,也释放了以提升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信号。

2023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今年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包括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应用,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

“我是这条‘链’的链长。”这是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叶帮锐在12日活动上发言的第一句话。浙江是全国率先提出“链长制”的省份,“链长”负责统筹内外部资源,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将点状的企业整合成链状的产业生态。

义乌的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不仅限于大企业、大项目,其“串珠成链”的过程,政府部门也出了大力。

将观察样本放大至金华市,其第一大工业产业便是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2023年产业链规上总产值达1578亿元,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22.7%,拥有规上企业数量308家,产值超百亿企业4家,形成了以义乌市、兰溪市、东阳市为核心,金东区、浦江县、永康市等为协同的集群布局。

其中,义乌智能光伏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重点发展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储能领域重点发展高功率锂电池;兰溪市新型储能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重点发展锂电池、储能电池;永康市在光伏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储能领域重点发展储能锂电池、储能设备;浦江县承接义乌光伏产业辐射,重点发展光伏胶膜、太阳能组件边框等配套产业;金东区重点发展硅片、光伏电池等。

可以说,金华已经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光伏组件/储能系统、下游系统应用及循环再生全链路贯通。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洪表示,金华目标到2027年,全市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100亿元,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路径第一条,即“推动链群协同发展,打造有序协作自主可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支持光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链”已起,如何让“链”更强、更稳?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变迁、竞争愈发激烈背景下,对纵使是成绩斐然的“优等生”金华、义乌而言,也是一门功课。

“向深处延伸、向横向延伸。”朱金弟告诉澎湃新闻,义乌土地要素、用能要素、环境承载力是短板,接下去可能不再往“链主”型企业发展,而是往光储充一体化的应用、装备制造去延伸,并通过更紧密的结合,把链条生态打造得更优。

金华市给出的方案,也是从细处深处做文章。具体包括,产业链全球精准招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并购、开展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广泛开拓应用场景等。

浙江金华:企业建设光伏电站助力碳减排。图源:视觉中国

澎湃新闻注意到,“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是浙江省经信厅于全国创新开展的一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工作。2022年举办136场,2023年组织346场,参与企业数达2.88万家,累计对接订单1896亿元。

活动去年首场在嘉善启动,今年在义乌,聚焦的都是光伏领域。“在义乌举行2024年省级首场活动,旨在促进产销对接、产才对接、产技对接、产融对接,提振产业发展信心,推动构建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学研用金’融合发展新生态。“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姚建中表示,智能光伏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出口“新三样”之一,新型储能则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保障。

他表示,浙江省智能光伏和储能产业已颇具规模,生产制造、并网装机量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67亿元,同比增长21.9%,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新型储能产能约45GWh。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参加活动的金华市经信部门、光伏产业链企业代表约150人,全省其他10个地级市的经信部门和相关企业代表,总数达到近200人。

不难发现,这是浙江以“省级思维”对产业链的重塑行动,而不是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以光伏为例,目前浙江已基本形成以嘉兴、金华为引领,带动杭州、宁波、湖州、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由“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及重点配套材料、设备”组成的光伏储能全产业链体系。

姚建中建议,接下来要深化全链、跨链合作,鼓励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

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要秉持开放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独木不成林、一枝不是春,只有多种多样的花朵聚集在一起才会‘百花春满园’。只有团结合作,聚合资源,我们才能有效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他在发言最后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765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