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浙商银行在深圳召开针对内地投资者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并进行了线上直播。浙商银行陆建强董事长和张荣森行长等多名高管出席,充分显示了浙商银行高管对此次发布会的重视。
浙商银行作为一家开业刚满20年的“年轻”股份制银行,一直以来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我作为一个专注于银行业研究的投资者也对这家银行持续关注。这次发布会,我抽时间听了一下。高管团队针对外界关注的问题做了详尽解答。其中主要的有价值信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如何平衡银行的功能性和盈利性: 从去年开始中央强调金融行业要坚持金融的人民性,政治性,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我也一直在关注各家银行如何平衡好银行的功能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
浙商银行陆董事长的回答很好地解答了部分投资者心中的疑惑。陆董事长谈道:“金融服务功能是第一性的,营利性是第二性的。确立金融功能性第一性,就是要回归初心、回归本源,不能单纯以经济价值为考量,而应该更多地从社会价值视角重新审视金融的定位和功能。”以此思想为出发点,浙商银行结合自己的企业特质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目前浙商银行已经构建起以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为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浙银特色的实践成果。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业,服务业就要把做好对客户和社会的服务放在首位。客户成功、社会繁荣,银行自身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如何弱化银行的周期性 一直以来银行业都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经济繁荣期银行的净息差扩张,收入增加,坏账减少,净利润快速增长;经济衰退期银行的净息差收窄,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减少,坏账增加,净利润负增长甚至出现亏损。如何平滑或者弱化银行盈利的周期性一直是摆在银行掌门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张行长形象地说,“银行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上坡的时候肯定快不了,艰难的时候要顶住爬坡,顺的时候、下坡的时候不能跑太快,跑太快容易摔倒、滑倒,要半刹车式的跑。”所以提出了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战略。
浙商银行从两年前开始执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战略,经过2年的摸索,浙商银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经济周期弱敏感业务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和CSA客户服务总量”。
小额分散资产就是以零售贷款和小微贷款为主。这类贷款呈现出:单笔额度小,客户离散化程度高,互相之间关联度低的特点。这样,地域风险和行业风险不容易在信贷资产之间传播。
所谓弱周期行业资产就是将资产配置到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弱行业所形成的资产,例如:医疗,物流,教育,公用服务和必要快消品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大众生活所必需的,企业营收不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大起大落。
CSA客户服务总量主要是指产生手续费收入的中间金融服务,比如:财富管理,托管,投行等。这些服务本身不依赖于风险加权资产,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坏账,亦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金。
经过两年的实践,浙商银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战略已经初见成效:2023年,浙商银行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202.85亿元,占比33.02%,较2年期刚提出这一概念时提升了近9个百分点,弱敏感资产营收增速20%、远超全行营收增速。 如何稳定净息差 浙商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为2.01%,高于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均值(1.8%)。而且,浙商银行的净息差降幅也要小于同业平均水平。对于这一点,浙商银行的高管也给出了相关的说明。总结一下在资产端和负债端浙商银行分别做了如下的工作:
资产端一方面是持续加强弱敏感类资产投放,优化资产结构,2023年全年信贷增量的56%优先投向零售、普惠小微及供应链金融,这些资产风险可控综合回报高。另一方面是浙商银行的按揭贷款占比远低于行业均值(浙商银行占比8%,行业均值占比16%),这使得浙商银行受存量按揭贷款重定价的影响要小很多。
负债端通过持续做大基础客群,增加金融场景建设,增加结算账户比例,增加客户粘性等方法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来源。当然,就我个人理解,浙商银行的负债,特别是存款成本的下降也和过去过高的付息率相关。过去存款成本越高,定期存款占比越高,未来改善空间越大,受惠于存款降息政策的力度也越大。未来随着负债成本下降到行业平均水平,浙商银行负债成本继续下降的潜力还有多大需要继续考察。 分红投资回报可持续么? 浙商银行2023年分配的2022年分红率为32.8%(扣除优先股和永续债等其他权益工具的利息之后,2023年现金分红37.79%),在上市的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中排名第一,也高于江苏、宁波、杭州等城商行。2024年刚刚公布的2023年年度分红率依然保持了30%以上。
应该说浙商银行还是比较注重对股东回报的。按照目前的股价,股息率也接近6%,分红率这两年也一直保持高于30%。但是,浙商银行目前的RORWA数值还是偏低,这就造成了浙商银行的高分红和资本内生之间无法得兼,更直白点说是有心无力。这也不单单是浙商一家,后续对股东的现金回报水平主要看浙商银行自己的经营效率。不过浙商银行高管也说了,有信心将现金分红比例维持在30%以上。 理财回表进展如何 理财回表问题一直是我持续关注浙商银行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历史理财产品没有按照理财新规完成处置前,银行就无法获得新的理财子公司牌照。没有新的理财子公司拍照,银行就不能开展理财业务,只能代销它行的理财产品。
2024年1月1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看到这则公告时,我就知道浙商银行的理财回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这次发布会果然专门披露了理财回表的情况,根据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浙商银行已于2023年末完成全部理财个案资产本金回表整改”
理财回表这个问题的难点关键在于历史上存量理财资金池遗留的不良资产处置。理财新规之前,银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后端对应资金池的情况。资金池内的资产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不良资产。如果按照原来的运营规则遗留的不良资产由后续资金池的入池资产稀释和处置。但是,理财新规发布后资金池模式被禁止,所以历史存量不良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按照目前的处理模式,这部分资金池内的不良资产必须回表处置。这就给银行提出了更大的不良资产处置要求。
前几年,某些准备充分的银行已经完成了理财不良回表处置,比如:招商银行连续2年债权投资接收理财回表不良资产超过百亿级别。理财回表不良处置的需求也是浙商银行这两年持续大比例进行信用减值的原因之一。
2023年浙商银行信用减值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0.99%,股份行平均27.31%;2022年这一比值为45.27%,股份行平均30.18%。这就是因为有较多的财务资源用于保障理财回表,针对回表资产已累计增提减值约450亿元。
听完整个浙商银行的发布会,我能够感到整个高管团队对于浙商银行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随着遗留的股权结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浙商银行的经营正在主流赛道不断加速前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