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能够建立非凡功业,既有“时势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为唐太宗的蓝本),也有“时势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个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现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论述,以下是讨论太宗个人与盛世的关系。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问出身,不避亲疏”。大臣之中,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太宗任秦王时的僚属,可说是被带进朝廷的私人部属,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既是外戚,又是太宗至友。他们被重用,不因太宗避嫌而被埋没。有别于“用人唯亲”,其实也有不少昔日秦王府的旧部没有升官,太宗回应必须以大公无私的原则任用官员。
另一方面,魏征和王珪都是太子建成的重要谋臣,尉迟敬德是隋末群雄刘武周的部将,秦叔宝是隋末群雄李密的部将。这些人物,不但疏,甚至是仇,但同样因其才干而被重用。
太宗的求才,也反映在一个小故事里,由于天下大旱,太宗要求文武百姓进言,大将常何找食客马周代拟二十多条,太宗发现了,不但没有怪罪,还赏常何有推荐之功,马周被授予官职。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二是用人唯才,知人善任。这种知,不但是对大臣的认识,也是一种信任,让大臣在其岗位发挥其才。太宗评论隋文帝的勤政,认为君王要依大臣议决,奖罚分明。
太宗善于用大臣,著名的例子是房谋杜断,房玄龄善建良谋,却优柔寡断,杜如晦果断,但个性刚烈,太宗把他们并相,房主管中书,杜主管门下,发挥其优点。太宗曾言,智者取其智,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三是虚怀纳谏,从善而流。太宗常以隋炀帝拒谏为借鉴,向大臣自勉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其中以魏征最能犯颜直谏,曾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多次。
太宗与魏征的君臣关系留下不少感人的逸事。如魏征向太宗表明心志,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对魏征的离世曾感叹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如今失去了一面镜子。
历史不能以公式计算不同因素所占份量,贞观之治,因客观环境而产生。当年隋文帝结束分裂局面,重建大一统的政权。贞观年间,承继了前朝的制度、经济及文化基础,再加上唐高祖李渊在位九年的平稳过渡,贞观盛世如此顺势浮现。
另一方面,太宗个人的魄力,具有清晰的治国理念,他改良制度而发挥功效,善用人才而建立鼎盛的治国团队,自制恰到好处,不霸道又不旁落。贞观之治既是顺势而来,也是个人创举。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政要》评其亘古而来,未之有也,《新唐书》赞叹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贞观盛世,当然有被美化之嫌,如全国全年只得三十位死囚,实在太平得令人疑惑。但 话说回来,太宗时期的安居乐业确实被普遍公认。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是隋唐盛世的展现者,贞观之治被后世所称道,被视古代君主的典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