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上、下两篇,此为下篇,上篇请点击主页查看,大总结在下篇末尾
下篇:第五位: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乂是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颖都是异母兄弟,与楚王司马玮是同母兄弟。对,没错,司马炎儿子多,有18个儿子,所以古代帝王家儿子多也是祸乱。
上面说了,司马乂杀了司马冏后,司马颙不服,于是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讨伐司马乂。
从八王之乱过程来看,司马乂其实还是挺厉害的。司马颙和司马颖数次派人刺杀他,都没有得逞,两王联合发兵近三十万人讨伐司马乂,还被司马乂斩杀六七万人,双方激战数月,难分高下。
但司马乂被围困在洛阳,军粮不济,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这一点,东海王司马越也看到了。如果到时洛阳城破,那他肯定也会跟着遭殃。
于是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禁军将领,暗夜抓捕了司马乂,并将他交给了司马颖。
如果没有司马越背后捅刀,司马乂或许未必会输,当时久攻不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都萌生退意了。
最后,司马乂被烧死于金墉城,之后得势的是司马颖。
第六位: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是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最初贾南风让他镇守邺城,后来讨伐司马伦,他参与了;讨伐司马冏,他也有响应;讨伐司马乂,他也参与了。
按理说,看过了三轮同样的风景,司马颖应该有所领悟,寻求自保,但后来证明,司马氏的性格都差不多,得势便猖狂,乱政,能力一般,还老想着当老大,搞独权。
司马颖也是这样,他掌控洛阳后,司马颙递给他一把“刀”,上表说司马颖应该成位皇位继承人,于是他就接了,真把自己搞成了皇位继承人,给自己弄了个皇太弟。
野心和雄心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得并列生存,只有野心走不远,光有雄心也受限,司马颖胃口大,司马氏的子孙胃口都不小,这可能都沿袭了他们祖上司马懿的遗风,都自以为自己是最牛的那一个,其实都是菜鸟。
想当年,枭雄曹操都不敢称帝,孙权上表叫他称帝,他骂孙权想害他,可见曹操之高明。
司马越率先看不惯司马颖的作风,于是起兵讨伐。双方大战,结果司马越败北,退回封地。
司马越不行,但他的亲弟弟司马腾厉害,后来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起兵攻打司马颖,大胜之后,准备袭击司马颖所在的邺城。
司马颖之所以不住在洛阳,就是为了保命,没想到在邺城也不安生,小命要紧,他害怕啊,毕竟之前的几个藩王下场都不好,所以,连夜逃奔至洛阳。
而洛阳已被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挟持了晋惠帝,带着司马颖又奔至长安。之后当然是司马颖的皇太弟被废。
再之后司马颖如丧家之犬,最终难逃一死。曾经的司马颖很有威望,但同样没有胆识,最后也是庸才一枚。
第七位: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颙是西晋宗室大臣,他是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被封为河涧王。
司马颙之所以能参与到八王之乱中,主要在于他的墙头草特点。
讨伐司马伦时,他响应了司马冏;讨伐司马冏时,他又响应了司马颖;讨伐司马乂时,他又是积极参与者;在司马颖与司马越大战时,他的部将张方抓住机会,偷袭了洛阳,挟持了晋惠帝。
在他的征伐中,大将张方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后来也被他杀了,张方死后,他手里也没有王牌军了,最终把命交给了司马越。
第八位: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高密王司马泰的长子,有一句话叫做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司马越虽然是最后一位有实力的藩王,但他也同样也没笑到最后。
司马越出自名门,在年轻时就很懂博取名誉,为人谦卑恭谨,颇受好评。早年给太子司马衷讲读经史,后来参与诛杀外戚杨骏有功,一路升迁,被封为东海王。
当司马氏诸王你死我活地争权夺利时,司马越知道自己羽翼未满,因此早期并没有卷入纷争之中,而是在静观风向。
后来司马颙、司马颖和司马乂大战时,他正好在京城担任司空,于是暗中联合诸将一举擒获了司马乂,之后打开城门,迎接司马颖进城。
因开门之功,他继续潜伏在洛阳。后来司马颖接受司马颙的提议,私立自己为皇太弟,并把惠帝赶到邺城,这一做法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
司马越认为有机可趁,于是就发兵讨伐司马颖。后来虽然失败了,但他并不甘心,积极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数月后,司马颖被司马腾击败,连夜败逃,后司马颙得势,试图拉拢司马越,但司马越不为所动,执意起兵讨伐张方。
司马颙害怕,杀了张方,将张的人头送给司马越,以求和解,不想司马越看到张方的人头,加紧进攻,司马颙没了张方,也成为丧家之犬,最后被司马越所杀。
司马越虽然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此人一样毛病挺多,疑心重,先是毒死了司马衷,扶其弟司马炽即位。
司马炽谦和好学,关心朝政,又引来司马越的不悦。后来又乱杀朝臣,监控晋怀帝司马炽,弄得人心惶惶。
眼见西晋王室衰落,匈奴大举来袭,司马越离德离心,无人支持,敌人打至家门口却无兵可发,最后只好自己前去迎敌,最后病死于项城。
在他的棺柩运回东海的途中,不幸又遭遇了羯族人石勒的拦截,遭石勒劈棺,尸体被焚烧,最后弄得个尸骨无存。
八王之乱结束了,西晋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回首参与变乱的主要八个藩王,不难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八王作乱旗帜纲领不明确,目的也不明确,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怎样,总是在既要又要中徘徊,既想要权力,又没有能力守护;又想当皇帝,又不上进。
比如靖难之役,朱棣起兵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称帝,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而战,想办法去赢,最后诛杀一切反对者。
其二,说实在话,司马氏的后代没有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手握政权军权也都用不起来,不是胆小怕事,就是畏首畏尾,毫无决断力,所以就造成谁也灭不了谁的局面,谁也不服谁的局面,谁也看不起谁的局面。
其三,不得不说,三国之后历史人才进入匮乏期,而人才匮乏的原因是什么?必然是选拔人才制度出了问题,很显然司马家族没有这个能力去改进。
西晋八王之乱,司马氏到底在乱什么?其实他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自身问题都解决不了,根本没有这个高度。
透过史料,我们发现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八王之乱实际就是司马家族的衰落史,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不知道司马懿会不会脸红?是否有愧疚之色?
下篇完,欢迎点击主页查看上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