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从哪个角度看。
从清流士大夫视角看,澶渊之盟就是丧权辱国,明明我大宋军队在澶渊大败辽军,辽军不向我大宋称臣纳贡,反而让我们大宋赔款纳贡,是何道理?如此憋屈,岂不就是丧权辱国!
从务实的掌权官僚来看,澶渊之盟真是值,每年给辽国区区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便换回了瀛洲和莫州,并且两国息兵,大宋无需每年与辽国交战,这一项便省下来上千万两银子,况且澶渊之盟达成,我大宋为兄,彼辽国为弟,无论是宗教礼法还是经济现实,这买卖做的真是值!
从现在人视角来看,澶渊之盟确实是宋朝的最优选择,羸弱不堪的北宋与其逞强每年和辽国开战,毋宁选择务实的政策,与辽国和解之后,北宋可节省大额军费,国力可日渐恢复。除了军费节省外,北方边境安宁,以两国贸易取代战争,两国均可从贸易中获利,北宋获利尤多。因为贸易对北宋而言,是出口大于进口,获利颇丰。
纵览历史,逞书生意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弄巧成拙。北宋选择与辽国和解,是经过多方考虑后的最佳现实选择。北宋与辽国因为签订澶渊之盟,两国保持了上百年和平,北宋经济迅速发展,这才有了繁华的两宋经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繁华景象才得以实现。如若两国旷日持久的军事对峙,其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像汉朝武帝时期,举全国之力击败匈奴,结果国内经济受损,民生疲敝;另一种就是明末崇祯时期,誓死不降,被农民起义拖垮,清军入关,大明朝关门歇业。
北宋和辽国走了第三条道路,双方和解,用少量的岁币换来长久的和平。
当然,史书上评价的澶渊之盟,总会有消极的一面,毕竟是大国向小国纳贡和解,这对于中华中心论,总是一种折损。这对于宋朝面子来说,毕竟是不怎么好听。
设若各位就是当时的宰相寇准,在真宗的朝堂上占据高位,面临这种棘手的问题,该如何抉择?但凡是老成谋国、公忠体国的大臣,都不会书生意气和辽国干到底,选择和解应该是当时的最优选择。
从现实角度考虑,澶渊之盟难道真就是最优解吗?从上帝视角看,也未必最优解。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国和北宋均放弃了军事竞赛,走向和平发展,但是他们的北邻女真人和蒙古人,也因此受益。当宋与辽安于现状的时候,女真人和蒙古人先后崛起,而辽和宋也先后亡于他们之手。
澶渊之盟是临时最优解,但不是长久最优解,居安思危,这种起码的意识还是要有的。耽于享乐、不思革新的结果必然是亡国亡身。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