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名曰郭氏,她出自北宋开国将门,又被摄政太后刘娥亲自挑选入宫。凭借刘太后的威权,郭氏为后九年,颇为跋扈,与仁宗相处的并不愉快。刘娥去世后,遭到废后,成为了权力过渡阶段最后的牺牲品。
范仲淹等言官虽极力反对,却无法劝止仁宗。然而谁都没想到,即使宋代政治氛围宽厚,郭后的最终结局却极为凄惨 。
宋仁宗亲政后不久,便把范仲淹召回朝中拜为右司谏。当时的范仲淹经过泰州修护海堰,应天书院执教,劝谏刘太后还政等事已然声名鹊起,颇得天下人望。
这时候年仅20多岁的欧阳修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他写的这封信叫《上范司谏书》。
信中的意思大概是说,洛阳有很多诗人都是您的忠实支持者,大家相信您上任后一定是敢直言上谏的好官。但是你做官这么久了,却没闹出大的动静,我们都很失望。希望你不要和光同尘,让天下人看到你的正气。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欧阳修的信起了作用,但是范仲淹后来果然没让他们失望。
仁宗十五岁那年,他有了心上人,但刘太后却把他们强行分开了,还逼着他娶了郭皇后。此后的岁月中,仁宗虽然和郭皇后处得还不错,但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仁宗绝不可能专宠她一人。而郭皇后却讲究爱情专一,反对雨露均沾,这就为夫妻二人的反目埋下了伏笔。
刘娥作为一个过来人,出于为仁宗的身体健康考虑,选择了站在儿媳的立场上。那时的仁宗正是春情萌动的年纪,整日面对宫里那些同样年轻貌美的佳丽们却是只能望梅解渴。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章献明肃太后保护仁宗皇帝最为有法。自即位以后,未纳皇后以前,仁宗居处不离章献卧内,所以圣体完实,在位历年长久。章献于仁宗此功最大。
仁宗亲政后压抑在体内多年的欲望终于爆发了,每天和心上人尚氏,杨氏在宫里颠鸾倒凤。房事不懂节制也就算了,偏偏他还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仁宗亲政不久,就把刘娥定下的单日上朝改为每日上朝,不论具细,事必躬亲。就这样白天忙国事,晚上忙房事,直到把自己折腾到了 “不豫”的状态,一度难以上朝。
一时间,朝中的大臣们纷纷上书,指责仁宗的荒淫无度,不爱惜龙体。郭皇后也乘机指责仁宗的爱妃尚氏不懂体恤,动摇国本,尚氏仗着仁宗的宠幸反唇相讥。一向跋扈的郭皇后一气之下打了尚氏一巴掌,没成想却打在了赶来劝架的仁宗脸上。
皇后敢打皇帝,此等大罪,翻遍史书亘古未有 。
这下彻底激怒了仁宗,想起昔日太后隐瞒仁宗身世,长期僭越礼制,再加上青春期的漫漫煎熬,他决定给这位已故前太后的帮凶来一次彻底的政治清算。
内侍阎文应私底下将这个事捅给了刚复朝不久的宰相吕夷简。这让本就和郭皇后有隙的吕夷简暗自欣喜不已,他的去职离京本就是拜郭皇后所赐。于是他撺掇功臣范讽一起,以“立后九年无子” 为由,要求仁宗废黜郭氏皇后之位。
虽说皇后打了皇帝罪在不赦,但杀人也要找个正当理由啊。这“立后九年无子”的理由实在也是太牵强了,于是以孔道辅,范仲淹,孙祖德为首的一批人纷纷上书反对。吕夷简自知理亏,于是就压着大臣的奏疏不上报。
无奈之下,范仲淹等人只好来到垂拱殿门口面见皇帝。没想到的是仁宗根本不见他们,吕夷简还和他们在殿门前来了一番唇枪舌剑。第二天圣旨下达,将范仲淹一干人等贬去外埠做官,还特地遣使押送范仲淹等人立即出城。
明道二年十二月,仁宗皇帝下诏废后。诏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为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
郭皇后被废之后,仁宗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威,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出入后宫了。无节制的纵欲终于拖垮了仁宗的身体,他再次“不豫了”。这一次不但是朝中大臣,就连后宫太后,嫔妃们也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劝仁宗远离美色,保重龙体。
仁宗无奈只得让阎文应把尚,杨二妃带出皇宫。冷静下来的仁宗也越来越清醒了,清醒的仁宗就还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一日,他对参政说“当求德门,以正内治”。意思是就说要娶一位出身名门,品德高尚的女子,来管理后宫。不久,一位陈姓宫女出现在仁宗的视野里,该女子也得到了杨太后的首肯。
仁宗以为这次总该顺理成章了吧,没想到却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因为这个陈姓女子是出身商贾。在封建社会商贾的社会地位比农民还低,士大夫尚且不娶何况皇帝呢。
景祐元年九月,仁宗册立开国名将曹彬的后代曹氏为后。虽然曹皇后各方面都符合条件但是仁宗并不喜欢她,婚后仁宗除了处理政事就是种地养花,练习书法,曹皇后也不做过多纠缠,夫妻二人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仁宗之名不愧一个仁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想起了被废日久的郭皇后。其实不管郭皇后曾经做过什么,她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既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
其实我想仁宗也不过是因为时过境迁而心生愧疚,但是这却让吕夷简疑心生暗鬼,想着有朝一日郭氏再坐上后位,那还不得使劲报复他。
恰在此时,郭皇后生了一场大病,阎文应派医官前去诊治,不久后郭氏就暴病身亡了。还有传闻说阎文应下毒后郭氏并未立即死去,而阎文应却假传郭氏死讯,之后把郭氏活活闷死在棺材里。
传闻很快传到了仁宗的耳朵里,仁宗大怒派人彻查,最后却无果而终。仁宗只好把他贬去岭南,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阎文应死在了去岭南的路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