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关系展现出积极态势

中国经济时报2024-04-08 00:00:00  116

本报记者张娜

进入4月以来,中美高层频繁互动,各领域密切沟通,共同探讨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关系及全球性挑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强舸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经济关系展现出积极态势。

高层次、高频次、多领域积极互动

中国经济时报:近期中美高层频繁互动,您如何看待当前中美经济关系及其走向?

强舸:近期中美之间高层次、高频次、多领域互动,释放出积极信号,中美经济关系展现出积极态势。中方一直期望两国关系平衡、稳定、持续发展。应当说,美方高层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双方应共同努力,继续维护好这一态势,不断拓展互利合作空间,造福两国人民。不过,现在还很难说中美关系进入“平衡稳定状态”,有待观察。

双方达成长期协议显然不会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此次访华的目标,而更多是短期性目的,一是稳固中美经贸关系,以应对通胀压力,特别是美联储已经表示今年要多次降息,国际黄金价格已经先一步飙升,拜登政府面临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希望通过此行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稳定。重申坚定拒绝中美经济“脱钩”,强调两国出现分歧时沟通尤其重要。此次访华旨在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坦诚沟通,避免误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总体上,中美关系有进入“平衡稳定状态”的可能,这符合双方的共同意愿。最终能否如愿,根本上还取决于美方的执政者以及在野党——能否真正下决心解决自己国内的痼疾,而不是讨巧、甩锅,在国外频繁将中国以及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塑造为美国问题的“根源”。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也不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从来都是以巨大的勇气和担当通过改革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中国经济时报:中美经济关系展现出的积极态势,会否在未来延续下去?在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

强舸:美国大选年一般不会发生重大政策变动,因此2024年美国对华政策本身并不会有太大变化(无论向好还是向坏),会有较强的延续性。例如近期美升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它并不是一项新政策,而是原有政策的加重实施。就全球经济平衡增长、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而言,2024年美国政府很难有新的对华政策出台,但是拜登和特朗普都有可能在竞选时就此出牌。相对来说,由于特朗普从政以来就有重视蓝领工人选票的惯例,共和党更容易在中美经贸领域提出更苛刻的“加征关税”特别是对普通制造业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主张;与科技资本、金融资本关系更密切的民主党会更多在芯片、光刻机、人工智能等领域操弄科技政策。

汽车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都有拓展互利合作的空间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当前中美经济关系中的“合作点”和“风险点”有哪些?

强舸:虽然我对中美关系能够顺利进入“平衡稳定状态”持谨慎态度,但并不悲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两国贸易自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代表着中美两国经济有较高的相互依存度。所以,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仍然需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对华加征关税很容易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问题,一味在高科技领域制裁中国反倒会伤害美国的科技企业和跨国资本),并受制于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

同样,中美经济关系中也有很多具体的“合作点”。过去几十年里,汽车行业一直由欧洲和日本主导,如今中美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势不可挡,正在共同改变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并且,最早给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带来颠覆性冲击的特斯拉公司即是美国创新能力的体现,当然离不开中国产业链的助力。因而,汽车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都是符合中美两国利益的“合作点”。具体的“风险点”则不好预判,但不必过于担心。

智库要积极成为两国交往先锋,“多做介绍”“少提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在中美经济关系比较复杂的背景下,您认为,智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两国关系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强舸:智库的作用在于从自身属性和专长出发为中美关系向好发展作出贡献。具体来说,应发挥三方面积极作用。

第一,两国智库都应该充分研究对方的实际情况和诉求期望,积极担负起向官方介绍真实情况的责任。国际关系并不追求在对方国内有“亲华/美”派,但是两国都需要“知华/美”派,互相了解非常重要,这是合作而不走向冲突的基础。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提一点,智库应该“多做介绍”但“少提建议”。中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智库应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更加充分地介绍情况,为决策者构建信息更充分的决策环境作出贡献。第二,长期以来智库比较重视向高层建言献策,但对大众传播不太重视。然而,观察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大众舆论实际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美国普通选民的盲目反华情绪,与他们对中国的极端不了解是高度相关的。因此,两国智库也应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众分享,通过与公共媒体合作促进两国民间的互相了解。第三,两国智库自身也应当积极成为两国交往的先锋,多开展交流活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401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