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问我们对小米15的销量判断。
小米15的整体销量会上升,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但这和小米15产品的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关键还是小米今年,借小米SU7之势,进行了疯狂的渠道扩建和提优。
售点规模和质量的大规模提高,一定会对总体销量带来帮助,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
尤其是MALL店的大规模布点,提优,对于高端产品的销量将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
不过,如果单独对比某一门店的销量,我们认为小米15同比小米14的销量会出现下滑。
实际上,这不是小米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不管是安卓阵营还是iOS阵营,单独在产品硬件上的提升,对终端销量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不明显。
整个行业,在硬件上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这里当然也包括苹果。
市场对产品性能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出现某种耐受性,
为了应对这种耐受性,逼迫品牌方不得不“铤而走险”地追求产品的极致化。
vivo X200为了追求影像性能的提升,加大了进光量,可是过大的光圈也更容易引发炫光。
这或许谈不上什么翻车,只是一种设计上的取舍,但这样的努力,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对于一款产品市场表现的判断,不能过多拘泥于产品的本身,这里包括性能,外观和成本。
对于一个职业圈子里的朋友,如果过多受评测视频的影响,硬件参数的影响,去预判一款产品,是让人忧虑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不能用工程师的视角去预判一款产品,还是要带入更多的变量,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一款产品的市场表现。
经常会有一些朋友和我们交流时会说:这款产品的手感不多,芯片不错,外观不错,价格不错.......
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但是当这个行业已经走到AI时代的前期,如果再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去判断一款产品,是会出现较大偏差的。
这也是很多其他厂家的朋友,在交流中表达的:看不懂华为的地方。
他们认为nova13的处理器也就自己千元机的水平,不清楚为什么这么拉胯的产品,销量表现依然不错?
实际上这个群体很容易犯一个职业性的错误:总是用工程师的思维去思考消费者,高高在上地俯视消费者,而不是真正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定义产品。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产品性能和外观的提升,却不去解决消费者真正的痛点。
难道现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痛点是处理器更快一点吗?
或者像素更高一点?
电池更大一点?
这是真正的市场痛点吗?
为了硬件提升付出的巨大的生产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与之对应的市场所给予的极为吝啬的回报,这之间越来越大的不对等性,将是很多行业人士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进入消费者的内心深处,真正从解决消费者需求这一本源点去思考,我们的很多努力,都很难取得应有的结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2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