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开始了,大家玩得怎么样?
鱼叔前些天刚跟大家聊完「假结婚」,但其实话只说了一半。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比催婚更有杀伤力的,是质问养老计划。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以下这些熟悉的话术:
「不生孩子谁给你养老」
「你一个人过,死了都没人知道」
「你无儿无女,以后都没有人送你去火葬场」
加上延迟退休等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人开始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布局。
像是买养老保险、找养老搭子、甚至出现了互助养老软件。
看得出来,焦虑隐隐流动。
恰好,最近新出的一部日剧便聚焦于互助养老话题。
豆瓣9.2,不仅是今年日剧最高分,也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所有新剧评分。
鱼叔只看了二十分钟,焦虑便消散大半,因写稿而僵硬的身体变得暖暖的。
忍不住歌颂起来:啊,完美的秋日剧——
《住宅区的两人》
団地のふたり
主创团队清一色高分治愈系女神。
尤其是两位主演,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
前者是日本1980年代的顶级国民偶像,与中森明菜、松田圣子并称为「昭和末期三大歌姬」。
年轻时的清纯短发造型,秒杀万千。
2000年后转型演员,在影视圈也大获成功。
出演了口碑电影《空中庭园》《东京奏鸣曲》,热门日剧《西瓜》《倒数第二次恋爱》《海女》等。
小林聪美,同样是实力派的女演员。
出演过《海鸥食堂》《比海更深》等高分作品。
两人20年前合作的《西瓜》(豆瓣9.3)是我的最爱之一。
20年后,已经55岁+的两人再次合作。
依然那么默契,那么可爱,那么治愈人心。
这个年龄,在国产剧中已经鲜少担当女主了。
即使是主演,也要努力扮嫩扮少保持状态。
相反,剧中的两位女主,普普通通不修边幅,生活味很浓。
单看设定,就已经领先内娱三十年了。
野枝(小泉今日子 饰)和夏子(小林聪美 饰),俩人家住同一小区,从幼儿园就相识。
各自经历了一番人生之后,又都恢复独身,回到了老宅小区。
野枝是名大学讲师。
结过婚,但没多久就离了,一直没有孩子。
夏子是名插画师,每天在家办公。
她没领证,未生育。
只有过事实婚姻,后来也分了手。
都没有母职困扰的两人,开始像少年时期一样常常见面。
成了一对快乐的「养老搭子」。
这部剧最治愈的部分,便是具象化了她们的养老生活。
用细碎的日常搭建起温暖的友谊,再用这份陪伴感消除焦虑。
你能想象到的美好养老生活这里都有。
俩人经常聚餐,口味早已同步。
饭后一杯咖啡,一起坐在阳台晒月光聊闲天儿。
如果一方太累,没来得及做饭。
另一方也会带心有灵犀地带一份好吃的三明治。
聊得太晚也没关系。
两家挨着楼栋,下楼一转就到。
门禁?仿佛已经是上世纪的事了。
日常闲了就去旁边公园钓钓鱼。
微风吹过怡然自得,嘴里不自觉就哼起小曲儿~
何时何地开启任何话题,话都不会掉在地上。
因为共同回忆,太多了。
聊初恋,聊前夫,聊晕晕乎乎的少女时代。
说糗事,说古早白日梦,谁还记得自己想做摇滚明星。
说嗨了唱,唱欢了就跳。
欢脱到父母忍不住吐槽:
「那两个家伙到底怎么回事啊,又不是女子学生了」
不说话的时候,也仍有惊人的默契。
友谊迈过半个世纪,交流已经能够省略语言。
一个小小的抱怨,都能被精准抚慰到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心事。
有这样的朋友陪在身边,时间在彼此眼中是相对静止的。
毕竟腰是一起开始酸的,眼睛是一起老花的,按摩是一起做的。
就在这俩人一餐一饭一起占的小便宜里,养老生活有了生动的实感。
衰老不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两个人的饭后话题。
如果养老生活能像这样跟最好的朋友晚年厮混,那变老似乎也没什么可怕的。
观众便在这细碎的温暖中被治愈。
不知不觉中祛除了年龄焦虑、婚恋焦虑、养老焦虑。
觉察到仅仅是活着,就有一种充盈的幸福感。
当然有人说,这样的互助养老模式太过理想化。
房子不拆、友情不变、不婚不育不离散,每个条件都堪称「神迹」。
这确实是美好的,但也有现实中社会问题的无奈催化。
剧中有无数细节提醒着,日本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目之所及,小孩子越来越少,一大波学校迎来倒闭潮。
大学生越来越尊贵,就业率异常回升,现实中高达98.1%。
去年,日本总务省提供了一组数据。
称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29.1%,为世界最高。
就像小区里的住户基本都是老人,55岁的野枝和夏子在其中都还是「小姑娘」。
而随着不婚不育的一代人进入老年期,未婚独居老人也将在未来迅速增加。
这意味着老龄化之外,单身养老也将成为热点话题。
当下的养老体制,在如此庞大的人数面前太显无力。
互助养老或将成为更多人考虑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剧中便有意识地提到:
「接下来,是互助的时代呢」
这部剧的第二重治愈力,便是将「互助」从两位主角扩展至整个社区。
透过野枝和夏子的视角,体会邻里间的温情,也看到社会样貌的缩影。
比如,即便生育儿女,养老也会成为问题。
一方面,孩子有是有,但不一定在身边。
同小区的佐久间阿姨育有一子,但婚后与妻子别居,很少回来老宅。
阿姨独身生活,吃饭都要考虑分量问题。
家里的纱窗坏了,也找不到人帮忙。
只好拜托野枝和夏子两位业余人士上门,照着教程修理。
而修纱窗这样一件小事,竟然已经成了小区里的「大问题」。
「名声」传开后,野枝和夏子一下成了专职修理工,忙个不停。
另一方面,就算孩子在身边,也未必有能力胜任养老责任。
小区里的春日部太太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儿子为此提前退休专职照顾,但仍然状况频发。
母亲失智却没有失去行动能力,经常走丢不见,需要二十四小时看护。
可儿子也已经迈向六十岁,又有自己的家庭,势必精力不足。
遇到的各种意外,难免需要邻里间的帮衬。
于是大家自发探望春日部太太,陪她一起聊天、唱歌、散步、分享食物。
一说走丢,所有人齐出动到各处寻找。
除此之外,小区里的其他住户也都有意互助。
听到什么动静,也都赶忙应声询问。
种种生活细节,都像《请回答1988》那般。
用邻里间的共助抵抗个人孤独与社会适老化机制的不健全。
秋日的凉意与萧瑟,也在剧里的人情温热中减去了几分。
由于日本现代化进程较快,养老问题早早浮现。
这部剧,仿佛也在为东亚地区提前打了个样。
但纵然如此,对互助养老模式的探讨似乎还仍处于初级阶段。
就像剧中,春日部太太最后还是住进了疗养院。
对于具体的看护责任,纯粹的人情关怀显然是不够的。
国内脱口秀节目中,也提到过互助养老话题。
但抱团养老所面临的细节问题,稍稍细想,就成了诸多自嘲的笑梗。
比如生活习惯如何同步、同龄人之间如何照顾、疾病及时治疗如何保障......
可见,这样的养老模式并不如想象得那么纯粹美好,尚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才好有效落实。
为此,鱼叔特意去搜了搜国内区别于传统养老的互助新形式。
具体一些的,有像北京、南京、广东等地已经试行过的「时间银行」机制。
志愿者通过提供陪聊、陪诊、代买菜、打扫卫生等服务,将活动时间计入时间银行的个人账户下。
以待老年时,换取他人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
甚至还能通过累计时间币,换取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名额。
但,同样在探索阶段就已乱象丛生。
不少人因「时间币可提现」等骗局被诈骗,相关服务很快遭遇大面积整顿。
与其他国内养老形式一样,这条路显然需更规范化、更具持续性地探索与落地。
但咱也别太悲观。
随着养老需求的提升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养老产业也会进一步完善。
或许,以后也能做到像《重启人生》里那样,好友在会飞的轮椅上排排坐,在养老中心晒太阳唠嗑也说不定。
更何况,比起担忧未来,大家似乎更焦虑于当下。
养老问题在生存问题面前,都莫名有了点幸运和奢侈的意味。
其实这也是《住宅区的两人》真正的高分原因所在。
它并未想要通过剧集彻底解决什么复杂的养老问题。
而仅仅是想在精神上安抚宽慰观众。
让大家在养老之前,先不至于被衰老这件事折磨,或是在「活着」这件事上绝望。
就像剧中,野枝和夏子也曾面临过巨大的生活冲击。
小时候,她们共同的儿时伙伴小空就早早患癌去世。
在这之前,三个好朋友曾经救下一只猫咪。
一向寡言的小空,为了不让喵咪被带去无害化处理,罕见地大声反抗。
但随着小空被送进医院,猫咪和小空还是陆续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多年后小区里搬来了一个小女孩,同样救下了一只猫咪。
也同样因为势单力孤,即将眼见着猫咪被送走。
但不一样的是,野枝和夏子现在成了大人。
她们一起救下了那只猫咪,也免去了一个小女孩的心碎。
俩人还邀请她来做客,跟小女孩成了好朋友,像几十年前那样。
大人有大人的样子,年纪有年纪的价值。
年岁并非消逝而是沉淀成更温柔的力量,保护着真心不让它老去。
活下去的人也一定不会是白白活着的,注定会拯救起一些只有你才能拯救的心碎。
这恰好呼应了剧中曾提出的一个小小问题:
「活到105岁,或者一直当个小孩子,你选哪个呢?」
正如我们国内,有些地方的人喜欢将生命的离开称作「回去了」——回到温暖安全所在,流淌着爱与蜜的永乡。
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沾满人文关怀的说法。
它意味着,当你决定成为更好的大人走完这一生,老去也不过是一场漫长的归家之路。
那么在此之前,请在路途中创造更多美好回忆吧。
就从这个秋天开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1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