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汽车制造商纷纷将印度市场视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并通过积极扩展当地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铃木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其在印度的专卖店数量提升七成,预计将达到6800家左右,特别是通过拓展二、三线城市,加速在印度全境的销售网络布局。与此同时,丰田也正筹划在印度新建工厂,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印度在中长期内有望实现可观的经济增长,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正逐步将印度视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重要收益来源。
在印度市场,铃木以约40%的市场占有率稳居乘用车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铃木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签订专卖店合约,不断增加销售点。截至2023年6月,铃木在印度已建立了约3900家专卖店的销售网络,每年以约200家的速度扩展。然而,铃木并不满足于此。自2025年起,铃木计划大幅加快扩展步伐,预计年均新增专卖店数量将达到500家,比之前的速度增加2.5倍,目标是在未来6年内新增约2900家专卖店。这一战略重点将放在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地方城市,通过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
印度的人口增长趋势也为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从目前的14亿增长至16亿以上。根据美国标普全球的预测,印度的新车销量到2031年将比2023年增加45%,达到684万辆,几乎是2023年日本新车销量的1.5倍。这使得日本车企不得不重新审视印度这一战略市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全球其他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的局势下。
丰田也意识到了印度市场的重要性,并在加速强化其在印度的布局。2023年7月,丰田与印度当地的邦政府达成协议,计划建设第4家工厂。预计该工厂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7.7亿元),新工厂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丰田的生产能力,并有助于扩大在印度的销售规模。
印度市场对日本车企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其未来的市场成长性,更在于与中国汽车企业展开竞争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日本车企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以本田为例,该公司已决定将其在中国的燃油车生产能力削减30%;日产也计划缩减其在中国的总体产能约10%。铃木则早在2018年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车企的崛起,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兴厂商的强势表现,给日本车企在中国的销售带来了巨大压力,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不仅在中国市场,日本车企在其他亚洲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以泰国为例,虽然日本车占据了当地近80%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正在迅速挤占市场份额。斯巴鲁已经决定停止在泰国的本地生产,而铃木也于2023年6月宣布退出在泰国的四轮车生产业务。本田则计划在2025年前将其在泰国的产能削减至目前的一半以下。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在政策上也为日本车企提供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由于印度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对立,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进入设置了诸多壁垒。自2020年起,印度出台新规定,要求所有来自“与印度接壤的国家”的投资必须事先获得批准,而这一规定显然主要针对中国企业。这一制度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随意性,但无疑为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扩展设置了障碍。例如,比亚迪在2023年提出的在印度建设工厂的计划,因涉及“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而被印度政府拒绝。
除了东南亚之外,中国车企还在积极开拓欧洲和南美等市场。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趋势使得日本车企和中国车企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印度市场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印度不仅具备低成本的生产优势,而且其地理位置接近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为日本车企提供了进入这些地区的跳板。如果日本车企能够在印度市场有效规避与中国车企的正面竞争,进一步扩大销售,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印度有望成为其面向全球南方市场的重要出口基地。铃木已经计划将印度打造为纯电动汽车的出口中心,以迎合全球电动化浪潮的到来。
总的来看,印度市场对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日本车企正加速调整战略布局,争取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不仅将成为日本车企的一个关键增长市场,更有可能成为其全球战略中的一个核心生产基地,助力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0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