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胜东的人生选择

钱江晚报2024-09-27 07:28:36  43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春华周林怡谢丹颖

孔胜东退休快一个月了。

我们见到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时,他正忙着给一辆自行车补胎。这次,他参加的是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仓桥社区组织的便民服务活动,早早就报了名。

志愿者红马甲里面,孔胜东还穿着那件洗得有点发白的公交司机制服。

最近,他是一点没闲着。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出摊义务修车,给多所学校孩子上“开学第一课”……

1982年进杭州公交集团工作以来,孔胜东做过机修钳工、乘务员、驾驶员,兢兢业业,将一个平凡的工作干成了一道城市风景。

杭州街头那个免费修车摊,孔胜东风雨无阻坚守了38年,将一件不起眼的好事干成了杭州人心中的一股暖流。

“开一辈子公交车,做一辈子志愿者”,是孔胜东的两个愿望。他说,自己忙忙碌碌半辈子,干的始终是些平凡小事,退休后继续选择做一名志愿者。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次选择,就像十字路口打方向盘。孔师傅说,从18岁到60岁,自己也曾做过很多次选择,每一次的选择坚定而无悔。

2024年8月30日,将车辆钥匙、便民服务袋等正式交接给28路公交车的车队长时,孔胜东眼神里的那份不舍变成了满满的嘱托。记者倪雁强张孙超董旭明俞碧寅

“越苦越累的工作,越想去锻炼锻炼”

杭州,有442万辆机动车。车水马龙中,有一辆可谓家喻户晓:

它是一辆28路公交车,车尾印着大幅照片——一位身着志愿者马甲的青年正在修自行车;车身印有“孔胜东学雷锋专车”8个大字。

28路车,孔胜东开了27年,乘客们都喊他“孔师傅”。

安全行驶总里程85.09万公里,零违章、零事故……算上当乘务员的时间,到今年8月30日退休,孔胜东与28路结缘已30载。

1987年,孔胜东在为群众修车。王翔 摄

那是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孔胜东选择去了杭州公交大修厂,当一名机修钳工。

有人不觉得这是份好工作:“坐办公室多好!轻松、惬意。”

“但我知道自己看重啥,越苦越累的工作,越想去锻炼锻炼。”孔胜东说。

一去机修厂,噪音大,油污重,不少小年轻没干几天就跑了。孔胜东却留了下来,一门心思跟老师傅学技术。

10年后,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出现:公交公司乘务员人手紧张。

“我去吧!”孔胜东主动请缨。领导误以为他只是想换岗,劝他别犯傻,“去办公室吧,稳当点。”

结果,他连打3份报告,申请去一线。

同事不理解:乘务岗可少不了“受苦受累又受气”。何苦呢?

孔胜东腼腆地笑着说:“有需要的时候,年轻人总得站出来。”

酸甜苦辣,4年又过,乘务员孔胜东的岗位,被无人售票淘汰了。

公司的领导们想,“这都算第三次了,小孔总可以去办公室了吧?”

没料想,孔胜东一纸申请交上来:“我想去当驾驶员。”

“驾驶员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更苦更累。以前总有人说他傻,坐办公室都不去。其实,他是真的爱这份工作,把乘客当家人。”杭州公交汽二分公司现场督导员任洁跟孔胜东认识有七八年了,看他常为省时间,端着盒饭边走边吃。可下班后又不急着回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打扫车上卫生、布置车厢上。

“希望坐上我车的乘客,每天都像在过节一样开心。”他开的28路车,与众不同:放着他自掏腰包提供的免费报纸;天热时有免费的凉茶;无论是否节假日,总有鲜花盛开……

一眨眼,从“小孔”到“老孔”,再到“孔师傅”。28年的公交司机生涯,孔胜东收到了3000多封乘客感谢信,平均一年107封、每个月近10封。

1999年,杭州火车东站到玉泉的28路公交线上,有辆4756号公交车,驾驶这辆车的司机是国家建设部劳动模范孔胜东。张德生 摄

翻阅一封封来信,从一声声感谢中,我们看到了他坚持几十年的热心、诚心、真心、爱心、耐心。

信中,有初来杭州的游客记挂他:“他的用心会产生快乐。让我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

有忘了打伞的市民夸他:“孔师傅绕过一堆人不偏不倚停我跟前。为您的细心和技术点一万个赞!”

有一时没找到工作的打工人谢他:“是你让我在心情差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对生活又有了信心。”

30年里,28路的始发站杭州东站,已经从一个郊区小站,变成亚洲最大交通枢纽之一。世界各地游客来杭旅游,公交往往是“第一站”。而28路——从火车东站出发,穿过杭城最繁华的武林商圈,直达“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西湖边——成了省会杭州的“门面”线路。

“乘客们,你们好,欢迎乘坐28路公交车。”现如今,全国很多公交车都已经自动报站,但孔胜东驾驶的杭州28路公交车上,人工报站一直没停。

说起初衷,孔胜东还会挠挠头。那会,他总会想,乘客特别是不熟悉杭州的乘客,最想听到什么样的报站?

“也许他们想知道去哪里买丝绸,换乘地铁一号线该哪站下……”一个以28路17个站点为主线,覆盖杭州市区主要出行、旅游等信息的自创“人工报站手册”由此诞生。

孔胜东虽然退休了,但人们在杭州还是能坐到那辆醒目的28路“孔胜东学雷锋专车”。

车门缓缓打开,眼前是一张和孔胜东一样憨厚温暖的笑脸:“小心台阶。”这辆专车的接班人沈佳奇手握方向盘,稳稳地驾驶着。

在沈佳奇心目中,长自己近20岁的孔胜东是平时爱开玩笑、和和气气的同事老孔,更是受人尊敬、指引他职业之路的孔老师。

一些上了年纪的乘客有时候会习惯性和他打个招呼,“孔师傅,今天你又出车啦?”“孔师傅,今天下雨,慢慢开哦。”

沈佳奇会自然地回答:“嗯,您站稳扶好噢。”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误称,“孔师傅说过,自己想一直开公交车。我得把这一条线路、这一辆车接着开好。”

一辆车、一条线、一座城……孔胜东和28路公交车的故事依然在讲述。

2003年,杭州市朝晖新村一区小学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省学雷锋标兵--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图中)来校给老师讲课,并以此启动了为期一周的师德培训活动。记者 张环清 通讯员 孙士芬 杜晓峰 摄

“很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孔胜东退休后的第一个周六,晚7时不到,杭州市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口,人声鼎沸,霓光溢彩。

这里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孔胜东照例在这修车,他对身边的喧闹不闻不问,专心地研究着一个锈迹斑斑的轴承,想着法让它再转起来。

他的一双手,粗糙,满是老茧。手背黑黢黢,晒的;手掌白生生,常年沾机油啥的,不得不用磨砂洗手液洗干净。而指甲缝里还是黑黑的顽渍。

“孔爷爷!”夜色中,一个稚嫩的声音,伴随着童车叮叮当当的车铃声传来。

“孔师傅,我们伢儿(杭州方言:孩子)念叨你一天了。”居民朱大爷领着孙子来修车。

孔胜东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代步工具变多了,但自行车并没退出生活舞台。“小修小补”的需求一直在,更别提有些“老古董”,只有孔师傅这样的“老行家”,才愿意费劲巴拉找旧零件来修。

这几年,有老人推来老掉牙的“二八大杠”,开玩笑说修好了当传家宝;有残疾人带来新买的车配件,希望帮忙组装;周边社区的孩子们,童车、玩具车坏了,就认准孔爷爷修。

一辆,两辆……车子接连修好,又有新的来排队。

大家知道,周六19时到22时义务修车,是孔胜东雷打不动的习惯。

“尽量不要戴手套噢,零件会拿不稳”“垫片什么的小件,不要给忘了”……修好一辆车的间隙,孔胜东会跟身边的徒弟们提醒几句。

这些小徒弟是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2007年,在学校当老师的老邻居应凌勇提议下,孔胜东带着学生一起义务修车。一届又一届,孩子们拜孔胜东为师傅,在修车摊志愿服务。

服务队现有成员63名,以在读生为主,几名已毕业的孩子还“赖着”。修车摊位空间有限,大家就轮流来。

在孔师傅身旁,17岁的徐海创麻利地修着车,时不时维持下秩序。他是杭州市交通职高高三学生,学校孔胜东志愿者服务队总队长,高一一入学就拜了师。“我是听着师傅的故事长大的。他能坚持志愿服务这么多年,真好!”

退休后的孔胜东在修车。记者 周旭辉 陈雷 摄

夜色璀璨、车水马龙中,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孔胜东不禁又一次回望青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上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苗头。共青团员、机修工人孔胜东对此看不惯,“很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当时,杭城晚上修车摊很少,群众极不便当。孔胜东就选择在中山北路的家门口竖了块大红招牌,免费修车。

“一个人,修个车,真能改变社会风气?”“孔胜东就是喜欢出风头。”“世上哪有你这种放着钞票不赚的‘六儿’(杭州方言:不合时宜、傻头傻脑的人)”……嘲讽、怀疑的声音不少。

有一些收费的修车摊老板,总觉得孔胜东抢了他们的生意,软硬兼施要捣乱。

孔胜东没去理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结婚、生病,准时出摊。

例外也有。他父亲去世,“那天刚好也是周六,我只好贴了个通知,告诉大家3天后补摊。”

其实,他老父亲重病住院期间,很想儿子能在病榻前陪伴。孔胜东从母亲那里知道后,心想这回一定要满足老父的小小心愿,因此在医院陪了两天,可第3天偏巧又是周末,他不得不离开病房一个晚上,回到他的“雷锋角”。

38年来,孔胜东“免费修车”的选择和承诺一直未变。

“你得支持我把修车岗办下去,这是一条‘约定’”

仓桥社区东边,是屏风街农贸市场,熙熙攘攘。

一些新摊主发现,最近有位大叔来得勤,有时一天来三回。经营多年的摊主看到圆脸、宽额头、不高的个头,一眼认出来,“这不是孔师傅吗?终于有空来菜场荡荡(杭州方言:逛逛)啦!”

早跟妻女承诺“退休后家务我包”的孔胜东,终于可以“下得厨房,扫得厅堂”。

相熟的邻居、好友不免好奇:“孔师傅,结婚时的‘约定’,现在还继续遵守吗?”

孔胜东笑笑:继续执行!当然,做家务也加进“约定”里去了。

老人们说:“看嘛,这才是我们认识的小孔!”

退休后的孔胜东去买菜。记者 周旭辉 陈雷 摄

原来,当年这位街坊眼里的优秀小伙子、学雷锋标兵,却是个“吹灯”标兵——别人曾给他数次介绍对象,皆因他坚持义务摆摊修车而告吹。

后来,一位叫王玲苹的姑娘偏偏喜欢上了他的热心肠,两人于1992年11月10日登记结婚。但没想到,新郎孔胜东对新娘说:“我对你不搞‘约法三章’,但你得支持我把修车岗办下去,这是一条‘约定’!”

在家人的支持下,“约定”执行至今。

孔胜东以前总是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车上,一个在摊上,一个在仓桥。”

“义务修车摊能办下去,既要技术够硬,又要愿意吃苦,更要家人支持。”不过,他也心有愧疚,“以前亏欠家人太多,现在退休了,多陪陪家人,然后继续更好地做公益。”

之前的30年,孔胜东几乎没在家吃过一顿年夜饭。退休后,他先是把厨房打造成“退休回家”第一站。

“我爸爸是大厨。我上学时就自己烧菜了。”孔胜东很得意,自己拿手的有糖醋排骨、麻辣豆腐、油爆河虾……

孔胜东女儿直夸:“还是爸爸做的菜好吃!”

前几天,孔胜东带妻女出游一日。龙井村的连绵茶山、茅家埠渐渐转红的枫叶……过去他在28路车上报的站名,具象起来。

“杭州变化真大。”他有点感慨,多年来,为了让游客来杭玩好吃好,自己做攻略,变成了一本杭州旅游“活地图”,“地方都知道,很多之前都没去过。”

早年有空闲时,孔胜东也会去绕着西湖爬山、长跑。他向我们展示手机里的老照片,一个穿着运动衫、短裤的小伙子,揣着口袋,两脚一叉,站在宝石山上憨笑着。

“我现在每天走5000步,顺便参加巡河活动,看看河道有没有垃圾。边锻炼边做公益,多好!”孔胜东爽朗地笑了,与照片里的笑脸渐渐重叠。

人们说,退休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孔胜东在退休当天,就去找“武林大妈”报到,继续干公益。

退休后的孔胜东在社区医院老年疫苗免费接种公益活动做志愿者。仓桥社区供图

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仓桥社区,孔胜东的家。曾经,他起早摸黑上班,跟街坊们见不了几面。现在,大家见到就拉牢他唠唠嗑。

9月1日,孔胜东生日。大家里三圈、外三圈把他围在中间,唱生日歌,送上祝福。

“孔师傅常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但在我们眼里,他就是该追的明星。”社区书记傅桂松说,一个100平方米的空间已整理出来,马上将亮相一个以孔胜东命名的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邀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用自己的善意和行动弘扬大爱义举。

“开一辈子公交车,做一辈子志愿者”,退休之后的孔胜东,虽不再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那些选择。当一个普通人,挺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03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