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美元买不到的"便宜"! 巴格达地铁招标结果玩出新花样

观史纪实体育2024-09-02 15:31:50  92

“基建狂魔”翻车了?一向在国际基建市场攻城略地的中国企业,这次居然在伊拉克巴格达地铁项目上马失前蹄,败给了由德国领衔的欧洲四国联合体。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各种质疑和猜测甚嚣尘上。有人说,中国基建不过如此,只会“窝里横”,一到国际市场就露馅了。也有人说,伊拉克这块“烫手山芋”,咱不接也罢。

事实真的如此吗?60亿美元的项目,说放弃就放弃了?中国基建,真的要就此退出国际舞台,甘于“躺平”了吗?

事情还得从伊拉克政府的雄心勃勃说起。饱经战乱的伊拉克,迫切需要重建家园,重塑国家形象。而修建一条现代化的地铁,无疑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举措。于是,巴格达地铁项目应运而生。

根据规划,这条地铁线路全长90公里,设有40个站点,预计耗资60亿美元,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也就是说,中标企业不仅要负责地铁的设计和施工,还要承担运营管理的责任,最后再将所有权移交给伊拉克政府。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志在必得的项目。我们有“基建狂魔”之称,在全球各地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超级工程。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信心以最经济的价格和最快的速度完成项目。

果不其然,在竞标过程中,中国企业给出了40亿美元的报价,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并且承诺在4-5年内完工。这样的条件,不可谓不诱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伊拉克政府最终选择了欧洲四国联合体作为中标方,而他们的报价高达每公里6.67亿美元,总造价超过60亿美元。

这一结果,无疑给那些对中国基建充满信心的国人泼了一盆冷水。难道,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速度”和“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中国基建,真的要就此走向衰落了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失利,并非中国基建实力不济,而是另有隐情。首先,伊拉克政府在选择承建方时,考虑的不仅仅是价格和工期,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融资能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以及在当地的影响力等等。

在这方面,欧洲联合体显然更胜一筹。他们背后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技术标准也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伊拉克有着长期经营的历史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虽然在价格和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在“软实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对当地法律法规和商业环境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些都制约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也有人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会失利,是因为他们轻敌了。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顺风顺水,习惯了用低价策略来赢得竞争,但在国际市场上,这种做法并不一定奏效。

伊拉克是一个政局动荡、安全形势复杂的国家,项目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风险因素,盲目压低价格,最终可能会导致项目亏损甚至失败。

此外,伊拉克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还受到了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伊拉克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项目感到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政府在选择地铁项目的承建方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关系更密切的欧洲企业。

当然,也有人对中国基建的实力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有政府的扶持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旦走出国门,就会原形毕露。

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就以其高质量和高效率赢得了肯尼亚人民的广泛赞誉。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全长480公里,连接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被誉为“非洲天路”。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可见,中国基建并非不堪一击,我们有实力、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与任何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巴格达地铁项目的意外结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基建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未来赢得更多胜利,我们就必须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要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环境,中国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功课,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

其次,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海外项目往往面临着比国内项目更大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等。中国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损失。

再次,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与当地人民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最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除了价格和效率之外,中国企业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等等,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巴格达地铁项目的失利,固然令人惋惜,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并非世界末日。伊拉克作为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着巨大的需求。

除了地铁之外,伊拉克还需要修建大量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电站、水利设施等等。这些项目,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中国企业与其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如着眼长远,积极参与到伊拉克的重建进程中去,用实际行动赢得伊拉克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并非没有收获。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承建了一批电力、能源、通讯等领域的项目,为伊拉克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华事德电站项目,是伊拉克最大的燃气电站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承建的第一个EPC总承包电力项目。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伊拉克电力短缺的局面,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此外,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到伊拉克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开发合作中。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中伊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伊拉克安全形势的好转和经济的复苏,中伊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将会更加密切,中国企业在伊拉克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给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少挑战。

再次,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加强与当地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避免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引发误解和冲突。

巴格达地铁项目的失利,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我们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揚长避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建造”,再到“中国智造”,中国企业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国企业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专业的精神,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树立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巴格达地铁项目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基建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3701.html
0
最新回复(11)
  • 侯晶晶2024-09-03 00:14
    引用11
    抓到1450啦,找到这货有赏!
  • 惰惰的瑜伽2024-09-02 23:11
    引用10
    低价竞争,赔本赚吆喝!说的就是中车!
  • 感性思想2024-09-02 22:24
    引用9
    国产AI写的东西装逼拿样的,搔首弄姿,废话连篇,跟唐僧说评书似的,
  • 暮蝉深处啊2024-09-02 22:24
    引用8
    二笔,望文生义捕风捉影
  • 薛薛爱发呆2024-09-02 22:23
    引用7
    哪里有这么多废话,伊拉克是伊朗的殖民地,伊朗不愿意中国进去,就这么简单,你自己查查,中伊投资协议签了多久了,伊朗硬是不落实。不要对伊朗有太多幻想,仔细想想伊朗的主体民族就一切清楚了。
  • 格斗界扛把子2024-09-02 20:04
    引用6
    这号专门编假消息[笑着哭][笑着哭]
  • 体坛慢镜头2024-09-02 20:02
    引用5
    屁话连篇鉴定完毕
  • 阿飞影剪2024-09-02 19:49
    引用4
    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呲牙笑]
  • 石宇奇老家小小2024-09-02 19:36
    引用3
    能不能建好,什么时候建好,还是一个问题!
  • 卷毛数码有见解2024-09-02 19:32
    引用2
    伊拉克姓啥都没说,你在这里说这么一大套有什么用?
  • 财闻网2024-09-02 19:24
    引用1
    没少写文字。估计是ai。写清楚作为主要矛盾的地缘政治问题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