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IPO、再融资、减持是压制A股市场的三座大山,每年从A股市场抽血2万亿以上。现如今,这三座大山已经被实质性移走,尤其是IPO和再融资,出现断崖式下行。但是,上市公司减持问题,却是一波三折,如果没有去年的股灾出现,减持的漏洞问题肯定还不会被解决。当股灾出现,上市公司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不仅发布了增持计划,同时也承诺延长持股期限不减持。然而,当今年三个底部确立后,尽管A股市场还是跌跌不休,尤其是这一个季度以来,笔者发现上市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存在跟风式减持案例。
尽管政策层面一直在减持规则上,进行不断的修修补补,将减持与持股期限相挂钩,还是无法解决公司上市带来的造富效应,如果将减持与上市公司净利润相挂钩,反而会相对公平些。
当然了,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而是重点看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将持股通过协议、大宗交易方式,转让给私募基金。这种减持方式,肯定不是首次发生,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当下的监管环境下,尤其是当前非常弱势的市场环境下,有些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股份转让,尤其是受让方质地问题,反而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里面暗藏不小的风险。
减持新规规定,持股5%以上股东进行股份转让,受让方依旧需要遵守原有减持要求,也就是说,股份可以易主,但是限制条件,也需要承继,而且受让方承接的股份6个月内是不能卖出的。当然了,如果是正常的减持行为,去遵守减持新规,即可。
但是,笔者发现近期相关上市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显示受让方为一些私募公司,而这些私募公司大部分都是有几个员工,多点的有十几个员工,而且注册资本也小,名下也没有什么管理的产品,更加存疑的是:这些私募公司都非常新。
要知道,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相关股东的减持规模都是过亿的,甚至更多,这样质量的私募公司哪来的资金来接盘呢?一旦接盘,还得遵守限售期,这样的小公司是否可以承受这样的资金成本呢?疑点重重!
笔者认为,有两点是非常肯定的,第一,这样的非常新的私募公司,是为了接盘而专门设立的,第二,这样的私募公司承接股份,不排除与出让方存在抽屉协议,很大可能性就是代持,具体是给谁代持,也有多种可能性,而且这是无法通过资金穿透查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铤而走险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规避监管,然后继续堂而皇之地的继续减持,这就是传说中的跑路式、清仓式走人!
即便我们将这样的股权转让定义为合规,又因为这样的私募公司体量太小,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一般都会在股权过户后,将相关持股进行质押,在当前市场非常弱的环境下,一旦股价有明显的大幅下行,当触发到股权质押风险的时候,届时银行就会被迁入进来,那么,即便这样的股份处于限售期,银行为了自身资金的安全,也会申请进行股份处置。那么,一系列的债券纠纷就会被动出来了,进而扰乱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
因此,对于这样的股权转让案例,我们必须要重视,个人建议回避这样的上市公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