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引言:
1976年5月27日,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去西花厅看望七妈邓颖超,周总理去世后她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想要陪七妈说说话。
可这次邓颖超拿出了周总理身前贴身带着的一个皮夹子,送给她留作纪念。
周秉德打开皮夹子后惊讶地发现,里面除了写给七妈的几封信之外没有一分钱,只有在夹层里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而当她拿出这张照片时也忍不住惊呼:这不是我爷爷的照片?而看到背后周总理亲笔写下的“爹爹遗像”时,她的眼睛也湿润了。[1]
从小缺少父亲陪伴,周总理却从未抱怨
周总理生前介绍自己时总会说,我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他所说那样。
周劭纲,原名周贻能,字懋臣,周恩来生父。
周总理的爷爷周攀龙学识颇为渊博,因此他在淮安城内谋了份师爷的工作,并凭借着学识和勤勉得到了重用,于是周家人就在淮安城里安居乐业。
可到了总理父亲这一代,周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总理的父亲周贻能老爷子也考上了秀才,并拜了名师学习如何当好一名师爷。
但因为他性情忠厚、老实,看不惯清朝官场的黑暗,所以学习了多年时间仍不能适应当时黑暗的官场,只能四处漂泊做幕僚、私塾老师来勉强糊口。
他每个月只能微薄地寄回去几块钱补贴家用,平时也很少有回家的机会,因此他和周总理相见的次数非常少。
幼年时的周总理是由亲母万氏以及继母陈氏抚养长大,因为周家的逐渐没落,周总理也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世事炎凉。
可对于一直奔波在外的父亲,周总理却不曾埋怨过分毫,因为他清楚父亲在外讨生活的艰辛。
周总理生母万氏
1907年周总理生母万氏去世,可周贻能因为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看望妻子最后一面,只能让周总理负责母亲的丧事筹办。[2]
可因为万氏娘家对下葬有着很高的要求,周总理和父亲也只能将母亲的棺椁放到清浦江的一个寺庙当中。
暂时安置好妻子后,周贻能又匆匆拜别周总理和周恩寿等家人继续外出讨生活。
此次分别后周总理和父亲分隔了整整14年,才在上海相遇。
当时周总理已经成为了党的领导人之一,而周贻能则依旧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这期间周贻能一直在东北齐齐哈尔烟酒事务局担任办事员,不过他也一直关心着周总理的情况,尤其是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通缉周总理的消息,也会担忧不已。
而来到上海和周总理重逢后,他虽然不懂周总理想要的革命是什么,可还是全力支持总理的工作,还偶尔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周总理传递情报。
可因为当时上海的局势凶险异常,为了父亲的安全考虑周总理安排他去天津生活,父子俩又一次匆匆而别。
这样为了生计和家人匆匆分别的生活,几乎充斥着周贻能的大部分生活,他也只能将对孩子们的思念藏在心底。
直到抗战爆发后他才享受到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幸福,而周总理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父子再度重逢,却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周总理作为我党代表赴武汉和国民党谈判,之后担任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同时也是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
眼见国家动荡,周总理也非常关心那四处漂泊的父亲,于是就恳请组织帮忙将父亲送到武汉和自己团聚。
组织上也非常重视周总理的请求,于是经过周密安排让周贻能和邓颖超母亲杨振德一起前往武汉,和周总理夫妻团聚。
周总理得知父亲即将到来的消息时也是激动万分, 甚至在出席活动时眼含热泪地向大家说到:
暴敌的到来让我们都经历了损失,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迁,经历了和家人的生离死别,但同时暴敌也让我们团结起来,更好地抗击敌人。[3]
自此之后周总理和父亲就过上了每天都能见面的日子,尽管周总理工作繁忙,却也经常关心老父亲的身体。
后来到了重庆后,周贻能也被组织安排在八路军办事处打扫卫生、看管仓库,而他也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相处得仿佛亲人一般。
那时的周总理每天忙得连睡觉时间都几乎没有,邓颖超也同样需要处理很多公务,没有太多时间关心老爷子,因此经常拜托同志们在没事儿的时候和老人聊聊天。
老爷子当时有喝酒的习惯,可周总理却一直劝说他不要喝酒对身体不好。
有一次他对来看望自己的工作人员抱怨说:
我这个儿子哪儿都好,就是不让我喝酒,这让我有点儿难以接受。[4]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周总理虽然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了,可他还是没能见到老爷子最后一面,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1942年6月下旬,周总理因为繁忙的工作出现了小肠疝气,只能前往歌乐山医院做手术,而他身边人为了不让周贻能着急,并未告诉他周总理生病的消息。
可没过多久周贻能自己也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他当时还多次向探望他的邓颖超抱怨:
为什么恩来不来看我啊!
邓颖超为了不让他担心只能推脱总理工作繁忙,安抚完老爷子她又得回医院照顾周总理,还得隐瞒老爷子的病情。
邓颖超本想等周总理的身体好一些再告诉他老爷子患病的消息,结果还没等周总理身体恢复,老爷子病情就急速恶化,7月10日这天离开了人世。
而此时的周总理身体正处于虚弱期,不能受任何的刺激,于是邓颖超和董必武等人只能瞒着他老爷子去世的消息。
而此时的周总理还在关心着老爷子的身体健康和饮食,还在给邓颖超的信中叮嘱老父亲要多吃牛奶、豆浆。[5]
直到老爷子去世三天后,来给周总理送报的报童不小心说漏嘴了,周总理才知道父亲已经病故的消息。
当听闻噩耗时他的眼泪就如泉涌般落下,甚至不顾自身身体虚弱坚持给父亲守灵,之后他和邓颖超也在报纸上发表了父亲的讣告。
结语:
从此之后周总理就把父亲的照片放入了自己贴身的皮夹子中,并在照片上写下了“爹爹遗像”四个字,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
更让人感动的是,建国后周总理为了保护耕地又主动要求平了父亲的坟,并将骨灰放置到一个小坛子和其他十几位烈士一起下葬,没有浪费任何一点土地。
参考资料: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第四章:敬老养老;周秉德.人民网,2019年04月22日
周恩来对父亲的至孝亲情;秦九凤.《党史纵览》,2001年.02期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秦九凤.《文史精华》,1998年.01期
坎坷人生路——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秦九凤.《党史纵横》,1998年.04期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第四章:敬老养老;周秉德.人民网,2019年04月22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9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