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正在悄悄下一盘大棋。一场声势浩大的财富再分配已经上演。

旺才小子2024-07-30 00:43:00  99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18大报告用的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19大报告用的是:“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之前用的是努力、坚持将居民收入与GDP同步,现在则是提高比重。

可以说发生了重大变化,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23年GDP增速为5.2%,居民收入增速为6.9%;

2022年GDP增速为3%,居民收入增速为2.94%;

2021年GDP增速为8.4%,居民收入增速为8.1%;

2020年GDP增速为2.2%,居民收入增速为2.1%;

2019年GDP增速为6%,居民收入增速为5.8%。

过去5年,仅2023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其它4年只能用“近似匹配”来描述。

那么,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意味着什么?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人均收入)为3.92万元,名义人均GDP为8.94万元,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为43.89%。

2024年GDP的增长目标为5%,如果按之前的收入与GDP相匹配,今年收入达到4.12万元即能完成目标。

但按今年的要求,这个目标并不算完成,因为比重与去年没有变化。

所以,必须深刻理解,“提高”这两个字。

“提高”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年年有所提高,另一个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上面说了前者,再说后者。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12,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

显然,无论是提高收入或提高人均GDP对缩小差距这件事,还比较遥远。

2023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为6.1万美元,人均GDP为8.08万美元,占比为75.5%。

2023年,日本的人均收入为10.88万元,人均GDP为22.8万元,占比为47.7%。

2023年,我们的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3.89%,与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差距非常接近。

那么,提高比重,就成为当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提高”比重,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降低GDP,另一种是提高收入。

前者除不可抗力外,不可能主动降低目标;那么,后者就成为当务之急。

提高人均收入看似简单,实际颇为复杂且纠结。

平常少有人关注的人均收入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

大到部委工资薪酬,小到村级干部报酬,再到公积金、养老金无不与人均收入挂钩。

提高居民收入将促使财政扩大开支,对于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尤其是一种双重考验。

从三道红线,到三箭齐发,上层可谓用心良苦。

一方面看到了阶层固化,另一方面又想让房地产平安着陆。

近20年来,房地产都是财富的象征,这种象征让其价格节节攀高。

这里面是否有“泡沫”另当别论,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

如果任其发展,中下层的平民将越来越难以购买到心仪的居所。

当阶层越来越难逾越时,整个社会将停滞不前。

譬如日本的丧文化、躺平文化,正在内地悄悄兴起。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戳破“泡沫”行动在2021年拉开了帷幕。

这三年来,房地产商破产的破产,转行的转行。

随着房产价格的暴跌,处于最高阶层的财富大幅度缩水。

今年,继戳破房地产“泡沫”之后,金融“泡沫”也土崩瓦解。

货币供应M2增速创下6.2%的历史新低,M1增速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一个人的资产是另一个人的负债。

当资产缩水时,负债相应缩减。

主要靠负债堆叠的货币供应,自然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我们看到了金融行业挤泡沫,降薪、追缴、辞职、转行的现象。

也看到了,今年各省录取金融类专业的排位明显下降。

房地产与金融,是两个难舍难分的亲兄弟,造就了多少的精英、富豪。

而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正在向中级阶层滑坡,甚至在向底级阶层滑坡。

这无疑是一场财富的大洗礼,也是一场蛋糕的再分配。

在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号召下,中低阶层已经跃跃欲试。

他们看到了阶层流动的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

再来看这句话: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包含了“共同富裕”影子,体现了正在下的大棋已经成形。

以上纯属个人情感展现,聊博一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8871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