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期间,中意两国总理7月28日举行会晤。中方指出,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今已有20年,中方愿同意方强化在船舶制造、新能源、航天、AI等方面合作。中方提醒欧盟贸易保护动作无法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应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欧方应对中方发展成果理性进行看待,基于伙伴基调促进对话合作、共应挑战。梅洛尼声称,意方寻求发展长期稳定良好的两国关系。愿促进中意合作更为紧密,意方愿充当中欧对话桥梁。会晤期间,两国总理见证下,中意两国签订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等多方面合作内容。中方对梅洛尼此访予以重视,中意总理会晤后,中方最高层同梅洛尼会晤。
意大利作为欧盟核心成员,也是G7成员,同样作为“一带一路”此前参与国,中意合作对中欧合作起到门户作用。
在中欧贸易战规模可能扩大情况下,梅洛尼此访为中欧关系,加上保险栓。梅洛尼此访期间,誓言“重启”对华合作。意大利慑于美国带来的压力,选择退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这对中意整体合作情况带来了影响。意方诉求在于,以“一带一路”以外的合作方式,延续有利于意方的相关合作内容。出于国家间互利互惠的角度考量,意方要维系与华过往合作关系,显然需在中欧关系等方面,付诸更多具有诚意的行动。对中方而言,发展同意大利在内各西方国家间的关系,是外交层面合纵连横、建立针对单边霸权统一战线的对应要求。
意大利引领了欧盟政治范围的右翼浪潮,这一浪潮同样也已在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发生。俄乌冲突叠加全球经贸金融危机背景下,中欧关系迎来何去何从的转折点。
德国、法国、意大利同中方先后展开的高层会晤,是锚定中欧整体关系的脉络。当下中欧间正发生规模相对可控的贸易战,在机电产品等产业中,中欧关税壁垒情况有所提升。
中方也多次对欧盟猪肉、白兰地等产品,基于中国法律和世贸规则,实施对应的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中欧贸易纷争的大头是在汽车领域,双方纷争结果,主导着今后全球汽车产业的产业格局。依目前情况看,双方有可能在11月终裁结果出炉前,基于相互威慑达成妥协。形成类似于欧企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市场换技术”合作方式,不过区别在于,这一次的技术供应方,是中企。
中国持续建设的工业体系,赋予了中国全球最高的工业效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以多元的进口结构及在光伏等新能源上的领先地位,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低价。形成了欧盟难以匹配的工业竞争力,中国在2023年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借助新技术爆发带来的动能,中国工业体系在发生嬗变。这并非挑战,而是欧盟方面可以以开放态度,进行捕捉的机遇。目前,美国正处于明显的加速封闭、重回孤立主义进程中。推动中欧关系向前的要素,有三点值得关注。一,以中欧货运班列为代表,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刚性需求。二,中国推动《北京宣言》,促进巴勒斯坦问题迎来转机,在欧盟南部的中东持续扩大影响。三,随着美国政策调轨,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上,愈渐发挥中心作用。
如何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打交道,是意大利在内的欧盟各国,需细致考量的事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8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