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红星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了“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分品种增产思路,提出巩固提升优势产区,挖掘其他地区潜力,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要加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引导资金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
近日,农发行印发《关于全力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一方面,新时代农发行要坚持“全粮全链全行全力”发展思路,按照“提升生产能力、建强基础设施、保障收储供给、支持流通体系、服务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有效防控风险”要求,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构建供应链、延长信贷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推进粮食信贷数字化转型,充分彰显“粮食银行”品牌。另一方面,《意见》提出,农发行将聚焦粮食产能提升九大支撑性重点工程,制定全方位服务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战图”。同时,《意见》明确,农发行将出台五项专项支持措施,加大服务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支持力度。
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靠什么
记者了解到,我国上一次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是在2009年。当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用12年时间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
今年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目标?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粮食产能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率来实现。具体而言,一是提升粮食生产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种子、农机、化肥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提高粮食供给质量;三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应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阶段,对食物和粮食需求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记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粮食产能提升需要三点支撑。
第一,继续提单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178453万亩)。这已经非常接近以往的峰值,再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已不大。而粮食单产则仍有提升空间。
第二,分品种增产。新形势下,谷豆薯三类粮食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各有侧重,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
第三,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此次粮食产能提升,重在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增产潜力,巩固提升优势产区,挖掘其他地区潜力,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
农业是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大力支持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会对其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范若滢看来,大力支持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在推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过程中,将涌现出大量的金融需求。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快推进,将带来巨大的相关基建项目融资需求。二是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将增加金融需求。三是在大量种业、农业科技、农机装备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挑战方面,一是农业、农村不同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对金融供给总量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对农业农村领域的金融支持。
多举措为粮食生产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支持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
应该看到,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需要很多方面协同发挥作用。在王记文看来,涉及种多少、种什么、如何种、谁来种等问题。
在“种多少”方面,扩种的空间不大,要稳定现有面积不减。为此,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对于荒废的被征耕地,应采取措施恢复原有耕地性质。同时,还要避免砍树种地现象的发生。在此前提下,开展对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确保“良田粮用”。
在“种什么”方面,需要突破关键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鉴于玉米和大豆的供需缺口,要以玉米、大豆为重点,加快实施生物育种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加快选育推广高产、耐密的玉米和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在保障种粮农民利益的前提之下,鼓励农民种植高产优质粮食作物。
在“如何种”方面,要大力推广以增密为核心的技术模式。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大规模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密植高产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特别是改进在山地丘陵地区种植薯类的机械化装备技术。
在“谁来种”方面,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对种粮农民来说,做好价格引导、加大补贴力度,稳定农民种植收益预期,让种粮农民有钱赚。同时,推进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小农户有机衔接的能力。还要优化对产粮大省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相关利益联结机制,避免种粮农民成为低收入人口。
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要坚持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主力银行的职责定位,全方位支持提升粮食产能。
在范若滢看来,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粮食产能提升大有可为。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耕需求急、抵押少的特点,探索新型贷款模式;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强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融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政银合作,积极主动对接各地农业农村、财政等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情况,加强对相关项目的信贷支持。
“同时,还要加强金融机构间合作,考虑到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量大,可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开展‘银团贷款’满足项目金融需求。”范若滢进一步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