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地方,我都交易十几年了,如果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依然会被行情带跑偏。
大部分人亏钱了,首先都会思考外部原因,比如市场不给力,自己选的品种垃圾,庄家使绊子等等,但赚钱了就会觉得是自己的功劳。
但其实交易更多的应该是向内求,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市场的风险更多的不是来源于市场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今天就结合自己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教训,给大家一些关于交易的忠告,希望能引起你的思考与启发。
文章比较长,建议收藏阅读,觉得有收获可以给文章点个赞,感谢。
1、交易可以小亏小赚,但绝对不能大亏。
在交易中赚赚亏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止损就跟车辆买保险一样,买保险不代表你一定会出车祸,但是可以让你在出车祸的时候尽可能减少损失。
下面来自某位粉丝的留言:
2、踏空一次会失去一次机会,但被套一次会失去很多机会。
一位朋友说,不套单时没有机会,一套住了都是机会。
他踏空了一次多单好机会之后,看着行情上涨,情绪失望+郁闷+生气,他觉得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带着负面情绪乱做,结果被套住了。
被套不久就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机会,但被套着单子有浮亏不敢做,只能望机会兴叹。
市场从来不缺机会,行情也总是在重演,而且很神奇的是,总是在你失去耐心的时候重演。
我们在做交易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偶尔踏空也算正常,可以原谅,但是因为踏空为借口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乱做交易被套,这是不可原谅的。
3、拿来主义行不通。
网络上有很多交易方法和信息,可以为我们的交易带来便利。但任何方法都不可以直接拿来用,我们之所以长了个脑袋是用来思考的,不是光用来吃饭的。
这些交易方法和理论咱暂且不说它是否真实有效,即便是有效,也需要和我们的性格相磨合,适应我们的交易节奏,经过大量验证有效后,才可以投入实战。
就像你今天刚认识个女孩儿,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第二天就结婚了,那离婚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还是要了解清楚才行。
4、交易如修仙,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一蹴而就,否则容易走火入魔。
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一个月能学会交易吗?三个月内能不能赚到钱?
这些问题都无法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勤奋的程度不同,交易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不同。
交易并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能快速看到结果,但就像我们看武侠片一样,很多人都是为了快速练成武功而走了捷径,最后的结果都是走火入魔。
交易也是同样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5、交易新人,交易的资金别超过3个月的收入。
很多交易者开始交易时,不知道该投入多少本金。也有人不懂风险,贸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等到产生了巨大的亏损,为了挽回亏损不甘心,又继续加大投入,最后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债务的坑。
所以一开始交易,就一定要控制住投入的本金,建议交易新人投入的资金量不要超过三个月的收入。
因为这种资金量不会有特别大的心理压力,即便是交易不成功亏损了,省吃俭用几个月也能缓过来,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6、不要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大是人的天性,我们常常会在交易中高估自己的能力。
比如仓位的使用,比如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比如对交易频率的掌控,比如对多品种的掌控等等。
在其他的事情自大一点,可能犯点小错也无伤大雅,但是在交易中一旦高估自己的能力,直接就会被市场打脸,咔咔亏钱。
交易中这种自大破坏力太强了,我们宁可谦虚谨慎一点,小仓位少赚一点,也不能因为自大亏了钱。
7、关注自己交易的成本。
尤其是我们做外汇和期货的,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手续费,点差,因为我见过太多外汇被加了几十上百美元的手续费,也见过期货被加了5倍8倍的手续费。
有的人交易总是做不到盈利,并不是因为你水平不行,有时候就是交易成本太高,不管你怎么做都是在为平台打工。
还有的时候,一个订单低手续费能止盈出局,但高手续费就需要更大的盈利空间,有时很巧,就差这么一点点,订单不能止盈,行情走反由盈变亏,就很恼火。
8、汽车你能买得起,但不代表你就能上路。
现在汽车很便宜,两三万就能买个电动小汽车,但能买起汽车,并不代表你就能开上路,因为汽车你得有牌照,你自己还得有驾照。
开始交易的门槛很低,开户很简单,资金要求也不高,你可以随时开始交易,但是能交易不代表你能做得好赚到钱。
考驾照有非常严格的流程,容错率也很低,很多人考了很多次都没通过。
而交易却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没有规则去约束你,也没有强迫你去练习,很多人都是自己“无证驾驶”,最后亏损惨重。
所以要在交易中开得稳,还是得约束自我,勤加练习。
9、甘蔗没有两头甜,交易不要追求完美。
巴菲特也说过,投资就像吃鱼,能吃到鱼身就足够肥美了,不要妄想把鱼头和鱼尾都吃下,贪心不足蛇吞象。
金融市场的容量很大,你再怎么样都吃不完,市场也不会因为你的贪心和失误少掉一块肉,所以赚自己该赚的钱,赚自己能赚得到的钱,就足够,切莫贪心。
10、最高明的交易方法就是少看交易软件。
我自己的经历,刚形成交易系统那会儿执行力很差,不停看软件,有了严重的锚定效应。
比如这次看盈利了1000,下次再看时变成900,心就揪着疼,再看一次变成800,就开始焦虑了。
其实行情都是震荡运行,软件看多了,就容易忽略客观事实,情绪就会战胜理智,极有可能对原来的交易计划失去信心,经常提前平仓,错过盈利。
那时一位前辈就告诉我,不要看软件。进场以后设置好止损止盈,让它去奔跑,强制物理戒断,时间久了,就会习惯,情绪也会更加稳定。
11、油桶比油贵的时候,就是赚钱的机会。
2020年4月21号凌晨,5月交割的美国原油期货跌到-37.63美元,走势匪夷所思,真的是油桶比油贵。这种极度不正常的走势对于交易者来说,就是最好的盈利机会,之后原油持续大涨。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高峰,衰败和复苏4个阶段,商品的价格也会失衡,例如去年纯碱大跌之后的反弹,今年碳酸锂和生猪的反弹,就是类似的逻辑。
市场中每年都会出现几次这样的机会,可以寻找并等待机会,抓住机会。
12、与他人相比,我的交易优势是什么?无它,唯手熟尔。
这句话出自《卖油翁》,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这里就不啰嗦了。
做交易这么多年,我发现交易技术到最后真的就是熟能生巧的工作,一种形态你做100次,200次之后,对这种形态破位的细小变形你都了然于心。
大k线破位会怎么样?小k线破位会怎么样?破位后接着回调的走势怎么处理?不回头的走势会怎么应对?
了解得越足越细致,交易的时候信心就越足,越能扬长避短,做出更好的盈利效果,盈利做出来了,才会更有信心,这就良性循环了。
13、交易的本质就是丛林法则。
交易的世界是非常残酷的,你的盈利来自于别人的亏损。要么你的钱被人拿走,要么你拿走别人的钱。
所以交易的市场是血淋淋的丛林法则,经常会有人跟我抱怨庄家的手段太黑,假突破太多,规则不完善,这些都不能否认,这是事实。
但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可言?交易市场相比之下,已经相对公平了,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逆人性而行,别人恐惧你贪婪,别人贪婪你恐惧,别人懒散你勤奋,别人情绪化你稳住,自然就能赚到钱。
14、种庄稼能不能赚钱,看天,也看自己。
我是农村家庭出来的,小学之前是在农村,父母承包了30多亩地,家里有3-4头牛,由于父母的勤劳,当时是生活无忧的。
种庄稼得看天,如果风调雨顺,自己省力也省钱,粮食价格高,年头收成就好。
但庄稼也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只有自己勤劳耕作,才有收成的可能性。
我们交易者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拿着庄稼种子啥也不做,就等着老天下稻子,所谓"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首先得自助,才有天助,切记。
15、不要老看短视频,多看一些深度内容。
交易是一件很需要“修心”的工作。现在大家都很喜欢刷短视频,因为快速的新鲜内容可以让我们得到即时满足,但我的注意力也在被快速转移,时间久了之后,就很难沉下心来去接受一个深度内容。
而交易这件事情又需要极度的耐心,稳定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刷短视频就会对我们的自律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平时可以多看看书,尤其是有些费脑子的书,尝试离开手机一段时间,沉浸式看书,一边看书一遍总结,甚至还可以跟家人朋友复述,久而久之,会重新找回深度学习的能力。
16、时不时矫正自己的金钱观。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观点,赚钱之后最好取出一部分利润来,实实在在揣到口袋里,用这些钱去消费,这样就能踏实感受到钱的存在,以及这些钱到底能置换来多少东西。
因为在交易中,钱已经变成一堆数字,有时候交易久了,金钱观就会失真,特别是做短期暴利的,可能一晚上就盈亏几万块,整个人就膨胀起来,金钱观碎了一地,再也看不上几百几千的小钱了。
所以赚钱了可以取出来一些,时不时感受一下“钞能力”,才能更加贴近现实。
17、不要辞职做交易。
很多人对全职交易有执念。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想要找一个突破,或者觉得交易来钱太容易太上瘾,想要赶紧辞职做全职交易。
人对不了解的行业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幻想和向往,如果你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没有挨过交易的毒打,就不要轻易放弃一切进入全职交易。
其实有个全职工作,再兼职做交易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固定收入会给你带来安全感,兼职交易又可以弥补自己的兴趣空缺,也许还能带来额外收入,两者并不冲突。
18、交易就像找老婆,激情都是一时的,合适才是永恒的。
咱们每个人谈恋爱都有上头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时间久了,感情归于平淡,在每天过日子的柴米油盐中,才发现性格合适,才能真正过得平稳安顺,这种平淡温馨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然而大部分人就很容易沉浸在交易带来的激情中,比如经历过短期暴利,就再也接受不了细水长流;经历过3天挣10万,就受不了亏损一点点。
我们千万不要跟交易谈恋爱,搞得难舍难分,互相拉扯痛苦。要去建立那种贴合自己性格的交易方法,与之不断磨合,做到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尽可能地扩大盈利,这样交易的日子才能过得好,过得久。
总之,交易市场的钱是赚不完的,保持学习的习惯与清醒的头脑,就不会在市场里过得太差,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