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凡是战争皆有应对之策,这一点,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有所体现,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惜,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都有十足的必胜把握。
倘若你是一位将领,在面对一场必输的战役时,你又能做出怎样的保全之策呢?
这对于死守衡阳城47天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来说,恐怕,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战役初始,日方足足有10万余人官兵,马匹6.7万只,先进武器更是数不胜数。
反观我方国民党军队,仅有1.8万余人,用的是老旧的枪支,吃的是米粒稀少的粥,到了战役的后期,更是人人都吃不上饭,就连城池中的鱼,都被一扫而空。
差距如此大的两支队伍,却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下,依旧坚持了47天之久,远超蒋介石立下的“10天之约”,他们要做的,无非就是想保护伤员们与百姓的安全。
从1944年6月22日再到8月8日这期间,漫长的47天战役里,方先觉与其手下的近2万员官兵,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1944年8月4日,苦守衡阳城40余天的方先觉,清点手下残存的士兵后,给重庆总部发出最后电报:“敌人已突入北城,我方伤亡殆尽……恐为最后一电,来世再见”。
就在他发送电文的时候,耳边又响起了轰炸机的声音,想必日方这是要再次发起进攻了。
彼时曾受全城百姓欢迎的第十军,仅仅剩下了一两千余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6000余人,还有7000名伤残官兵,能上战场拼死杀敌的人,属实寥寥无几了。
见此情形,他叹了口气,选择了个万全之策,向日军投降,以保余下的伤兵无恙。
此时,距离“衡阳保卫战”打响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47天之久,取得成功的日本官兵们,没觉得有多高兴,反倒是以默然的态度,接受了这次空洞的胜利。
下了战场后,方先觉久久的沉浸在自责当中无法自拔,他自知,已经拼尽了全力,可依旧挽回不了必输的局面,他多么盼望在自己激战的时候,能够迎来一线转机。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日方早在1944年4月时,就早有预谋了,他们率先攻下郑州,又在5月拿下许昌、洛阳,而后6月又传来了长沙失守的消息,接下来攻击的目标,就是要塞之地——衡阳。
日方之所以要派10万余人来攻陷衡阳,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衡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在这里,水陆两地交通运输发达,既有相连粤汉两地最大的飞机场,也有粤汉、湘桂两条重要的铁路,能给周围的国民党官兵们,带来稳定的口粮,以及武器运输。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日军要攻打这里的其二关键点,那便是想要扭转战争局势。
当时的日军,已经属于夕阳之势,距离溃不成军仅差一步之遥,为此,日方策划了“一号作战计划”,先从中国大陆打起,以此来疏通印度交通线,试图来挽救被困在南洋的数十万战士。
只不过,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在攻打最后一城衡阳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劲敌。
为了应对此次战役,蒋介石派出了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他先后参加过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等,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有能力担当重任。
不过,在接到命令之后,方先觉就意识到,这是一场必输的战役,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看看能否有一线生机,哪怕多保住个老百姓,那都值了。
作战部署之前,他就抱着必死的决心策划,对于方先觉“无用功”的做法,日方更是对他嘲讽道:“不出三日,我们就能拿下衡阳城,区区两万人也敢和我们抗衡。”
对于日军的猖狂,方先觉没放在心上,他专心修缮备战的战壕,他先是将池塘、水田等地方挖通,构成泛滥区,又将轻重机枪侧射的方式,形成火力交叉点,以及将丘陵底部的位置,削成约为90°的直角,让日军没有任何可攀爬的机会。
“铁壁”的建设到这里,远远没有完工,深沟处又加设铁丝网,致使战壕易守难攻。
战略部署上,先让主力部队首攻战场正方上,又将其余的部队,分散到衡阳城门各处去备战,这样一来,让日军没有任何可乘之机,保障短时间内不会被击溃。
1944年6月23日,日军向衡阳城内打响了第一炮,国民党军队也不堪示弱,用两三万颗手榴弹对抗日军,枪支装备上,他们自然是比不过武器先进火力猛的日军。
即便如此,我方军队也没有丝毫畏惧之心,第一波攻击下来,日方军队损失1.6万余人,而我方伤亡为4000余人,他们用自己的最大限度,降低了人员伤亡情况。
只不过第二波和第三波的攻击,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为了加大火力,日军使用“肉弹主义”,300人为一组,轮番赤身肉搏我方士兵,势头相当的猛。
10天过后,方先觉与其手下的上万名官兵,早已完成了蒋介石交代的“10天之约”,奈何本该到场的援兵,却被日方扣押在了半途,还有一部分尚且未赶到。
6月28日,我方也终于传来了罕见的好消息,迫击炮连长在攻打日军时,将对方的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当场炸成重伤,已经无法完成作战指挥。
与此同时,我方的情况却也没好到哪里去,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作战,城中的所有吃食均已消灭干净,部分粮食还被炮弹炸成了黑糊状,无法食用,状况接连恶化。
另一边日军也在不断用轰炸机轰炸,伤员们在日军飞机的狂轰乱炸下,不得不被迫转移战地,大部分人还处于无药可用的情况,由于实在是痛苦难忍,有不少人选择用自尽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战役,持续到7月11日的时候,国民党方已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不仅弹尽粮绝,就连能够上战场杀敌的人,也已经所剩无几,为此,方先觉做出了“三不大计划”。
不打看不见的,不打把握不准的,不打瞄不准的,这便是方先觉的三不打策略。
有了这个方法后,能最大限度节约枪支弹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就在此时,日军也接到了最高指挥官东条英机的命令,让他们尽快加进战争进度。
8月4日,受到重压的日方,也对国民党部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他们以5个师团的力量,又运用轻重炮100余门,4万余枚炮弹,以最大的火力,轰炸衡阳城门。
顷刻间,衡阳城就被轰炸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焦土与腐尸,甚是触目惊心。
8月8日,接连遭受多日轰炸的衡阳城,最终还是沦陷了,与之而来的,则是方先觉的投降,他的这一作为,保住了部分的受伤士兵,却也留下了满满的愧疚感。
面对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日方没有多欣喜,此次的战役当中,日方总共死伤4.8万余人,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的弹丸之地,竟会让他们死伤这么多人。
事后,日方虽在衡阳保卫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但他们的运势,也在这一刻戛然而止,随后迎来的,便是签署投降文书等一系列事件,抗日战役,也就此终结了。
不过当时身背骂名的方先觉,却始终从那一日的失败当中走不出来,这一点,在他后来的著作《衡阳战役之回顾》中就有所体现,他称羞愧难当,愧对国民百姓。
1983年的3月,后前往台湾安家的方先觉,于家中离世,享年80岁。
至此,他走完了自己壮阔且不易的一生,对于那次的战役,他始终耿耿于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