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天和部分城市的暴雨天气,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关注。虽然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高温天”“电车”“碰撞”这些关键词共同出现时,就会联想到“自燃”,但特斯拉安全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特斯拉车辆平均每行驶约2.1亿公里才会遭遇一次起火事故,这一比率仅为燃油车的八分之一。
新规对电池提出更严要求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将热扩散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自2021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与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相关的一套安全标准。那么,为什么时隔三年要重新修订这套标准?
新标准所做的修改针对的正是电池在热失控后如何做到“不起火、不爆炸”,提出了针刺、外部直接加热、在电池单体内部布置加热片3种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试验,若电池包或电池系统被触发热失控后,出现起火爆炸现象,该电池就不符合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就是说,只要起火就不合格。
根据我国现有规定,所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引发的起火,间隔时间至少达到5分钟。也就是说,车辆需要确保具备人员安全逃生的条件。
既然从电池热失控到起火的时间可以通过技术延长,那能不能再进一步,直接做到热失控后不起火呢?
在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对于工信部提出的动力电池热扩散不起火和不爆炸的规定,从技术上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专家介绍,“只要起火就不合格”这样严格的标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管理中是要求最高的,不仅仅是从电池生产制造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久前,我国还发布了“电动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安全制订了测试和评价方法,形成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
针刺还不够
高频场景验证真正品质
新标准也指出,电池能在实验中接受住“电池针刺”还不够,有些已经接受过电池针刺考验的电动车,真正上路发生碰撞后,电池依然会起火。因为电芯在电池包中是紧密排列的,散热条件远没有实验室那么理想。
为了验证电池安全,近日,飞凡汽车旗下中大型掀背电轿飞凡F7完成了纯电新能源轿车整车电池托底试验,并且是单车连续挑战3个项目的极限测试,其优异表现不仅彰显了飞凡汽车在电池安全方面的硬核实力,也验证了上汽躺式电池包超前符合电池安全新国标的极致安全。
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对车辆起火事故的统计情况,在由碰撞导致的起火事故案例中,底部磕碰造成事故的比例高达七成左右,“托底”成为最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此次测试,飞凡汽车针对用户真实的高频托底场景,设置了整车正向刮底-金属地锚、整车正向负坎冲击、整车正向刮底-石头阵三个模拟项目,并且测试通行速度与场景难度均超过日常上限。
在整车正向负坎冲击测试中,飞凡F7的30km/h测试车速较20km/h的行业普遍测试速度提高50%。而在整车正向刮底-石头阵测试中,飞凡F7更是以轿车底盘挑战轻越野SUV的行业测试标准,不规则石块最高处达22cm,综合展现了飞凡F7躺式电池包面对极限剐蹭、撞击、穿刺时的超强防护能力。
*以上数据为飞凡汽车内部测试结果。
能够有这样的测试表现,首先得益于飞凡汽车R7、F7全系搭载上汽行业首创的躺式电芯电池,以及“卧、隔、导、疏、预”五重防护机制,电芯间接触面积减少70%,辅以超高规格的气凝胶隔热材料,以及并联3条液冷板与精确设计的泄压通道,可有效减少热失控风险。同时,飞凡F7整体车身采用的“三横三纵”主载荷路径设计,以纵向侵蚀引导、横向高强度防御、上下磕碰防护的BPS电池保护三大防护科技,以及精心布置在安全区域的高压线束系统,实现了对“三电”系统的保护。
在测试之前,上汽躺式电芯电池于近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至高荣誉认证。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球30万块上汽躺式电芯电池保持零热失控、零自燃安全记录,尽显大厂品质与技术底蕴。
定位于“家庭智能舒适出行的电车首选”的飞凡汽车,正在加速释放其差异化竞争实力。此次电池安全极限测试,正是从用户真实痛点出发,再次展现大厂体系能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