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朝政长期被太后吕雉把持。人称吕后的她在上位后凶狠残暴,不仅滥杀无辜,还将刘邦的妃子戚夫人施以人彘执之刑。手段之狠辣,令人瞠目结舌。
权力欲望高涨的她还想要染指刘氏的皇位,不仅为吕家人封官进爵,违反了刘邦当时“非刘氏不封王”的白马之盟,还大肆以“找茬”的方式著诛杀刘氏宗亲与当朝功臣。像是六子刘友,八子刘建,物五子刘辉,都是因为吕后的专权迫害而死。
她不仅让吕家人把握军权。还强迫所有的刘姓王爷都要娶一个吕家女子为亲,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吕氏代齐”的工作。临死前,吕雉也不想让吕家安稳退场,依旧通过自己的权势向吕家手中聚拢兵权。
吕雉去世之后,吕家人继续掌握朝政,四处作乱,还在暗处密谋,要夺取刘氏江山。这件事传到齐王刘襄耳中后,他联系上了周勃与陈平两人,设计让当时的上将军吕禄交出兵权。随后吕氏一族被诛杀,而朝局重归到了刘姓皇室手中。
但在这间,却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当朝的皇帝后少帝刘宏,刘宏娶有一位吕氏皇后,比起他们这些朝中大臣,会更亲吕家一些。谁也不能保证,刘宏在成年后,不会将枪头转向他们。
于是,在周勃陈平为首的诸位大臣商议下,一致选择了当时代国的刘恒继任皇帝。除开刘恒是当时唯二的刘邦儿子外,在代国担任国君,母亲只是个普通人刘恒,相比较平乱占据功劳,出任齐国皇帝的刘襄来说更加容易掌控。
“更容易掌控”,从这一句也就能看得出来,当时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利益集团,是想要找一位‘傀儡’皇帝上位的。当时没有自己势力的刘恒,很符合功臣利益集团的需求。
一个朝中无人,地方无人的皇帝。和一个刚刚推倒外戚集团,推翻皇帝的功臣集团。两相对垒,无论任谁来向,李恒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很难把握朝政。稍不注意,就会像汉昭帝、汉废帝那样,沦为权臣的提线木偶。
可偏偏的,刘恒却在这种地狱开局下安稳接位,最后总揽朝政,开启了文景之风。在感慨能力强悍的同时,也不禁令人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为了当上皇帝,他又做了哪些牺牲?
一、刘恒的处变不惊,以及登基的“条件”
收到来自功臣集团的offer后。刘恒并没有跳过喜悦,相反,他还畏惧于是否会遭受功臣集团的迫害。在出发去往长安前,还用龟壳占卜,得出“天下大横”的结果后,才安心上路。
与其他诸侯王登基不同,刘恒身边只带了六位亲信。路上乘坐马车,人员极少。即便遇上了,也难以想象这就是未来天子的马车。
到了地方后,刘恒与亲信刚一走下马车,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功臣集团。为首的周勃在见到刘恒后,当即率先对刘恒施礼。刘恒在见到后,没有以君王的身份受礼,还对功臣集团还了一礼。
再见到刘恒果然如传闻一样谦恭“老实”后,为首的周勃走上前一句,颇具挑衅意味的来上了一句“臣有私事要和陛下说,能否让周边人离开一下”。
周勃这句话冒犯意味十足。如果他同意了周勃的请求,那么他在众臣面前的威慑力就会减弱不少。而威慑力这东西,丢了,可就不是那么好捡回来了。
幸亏,刘恒带来的亲信十分靠谱。在周勃话音落后不久,刘恒带来的宋昌就率先回话“如果是公事,就请太尉当面奏报。如果是私事,天子没有私事。”。
在听到宋昌的回应后,周勃当即跪下行,边说着考虑不周,边拿出了天子玉玺,就要呈送给刘恒。
这里看似是周勃对刘恒心悦诚服,送上天子玉玺。可实际上,却是周勃为刘恒挖的另一个坑。
原因在古代,皇帝受禅让上位。都需要经过三辞三让,这一礼节最早于周代形成。源于古代的待宾礼节——三辑三让。
凡是这种非正常形式皇帝登位的,都要受三次委托,三次推辞,最后在答应,继任皇帝的位子。
当时的代王刘恒,就以仁厚懂礼仪名响周国。这不经过三辞三让的直接交予,一者是考研刘恒的礼节,二者是为之后留下权柄。以好借此在之后推刘恒下台。
但就如听到继承王位的消息一样,刘恒在见到天子玉玺后,并没有急切。反倒是示意周勃暂时收下,继位的事情到代王府再议论。
就这样,刘恒躲过了功臣集团的三次试探。还通过两次对周勃的敲打,在群臣面前树立了不小的威信。但此时刘恒的威信,还是如无根浮萍。毕竟朝廷大权还是掌握在功臣集团手中,他们还是可以以此来制衡刘恒。事实上,当时的功臣集团也确实去这么做了。
事情就在一种朝臣跟随刘恒到了代王府,经过五辞五让,成功成为当朝天子后,周勃又一次提出了“有私事,想要独立商谈”的请求。
而这次,在经过前面的敲打后,刘恒没有拒绝周勃。他也清楚,功臣集团对于自己这个皇帝,肯定有什么利益诉求。
可让刘恒没有想到的是,周勃提出的条件是处死代王后的四个儿子。就如前面所说,在吕后称制阶段,让每个刘姓王爷都娶了一个吕家女子作为王后。
周勃此举,意在消灭吕家最后的一点火苗。避免这些吕家人的后代,在之后对他们功臣集团复仇。虽然不知道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刘恒心中在想些什么,但他照着周勃的请求去做了。在即位四十天后,代王王后生下的几个儿子全部因病暴毙。
作为交换,周勃陈平将中郎卫将军两个官位交了出来。这两个官位一个是负责皇宫的安保工作,一个掌管着京城的军队。只有将这两个位子把握在自己人手里,皇帝的位子做的才能安稳一些。而周勃,陈平两人,吃准的就是这一点。
二、掌握朝政,以理服人
在权臣强大时,皇帝最常见的做法往往是隐忍。像是后面的汉宣帝刘病乙就是通过隐忍,熬死了权臣霍光,在对霍家进行清洗。但汉文帝不同,他做的方法,要更加高超一些。
上位后,汉文帝刘恒先是对这些功臣集团进行了升官。像是在功臣集团中势力最大的周勃,就被汉文帝封为了右丞相。而原来的右丞相陈平,则是被挤到了左丞相,这一行为,在安抚了功臣集团的同时,也让功臣集团内部开始分化。
毕竟这些功臣聚拢在一起的原因,就是为了封官进爵。现在刘恒的手下,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接着还为什么要跟着你闹呢?
之后,汉文帝又将目光转向了诸侯。面对差点当上皇帝,整体实力还不弱于自己的齐国刘襄。汉文帝刘恒不仅对齐的勤王之功加以褒奖,还将以前吕后从齐国分割出去的封地又还给了齐国国君。对于其他闲散的封地,汉文帝也是将其归还到了曾经的诸侯王手中。在安抚宗室叔侄兄弟的同时,刘恒还特意将梁国,这一进入关中的扼要关卡留了下来,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将诸侯安抚好之后,刘恒在朝堂上也就已经有了底气。毕竟这些朝臣再强,也没有老刘家这些诸侯王的势力强大。只要自己在这些地盘上,将军队管控好,就不愁这些朝臣能拿出造反的能力。
且在先前的论功进官中,刘恒已经分化了一些朝堂上的势力。让朝廷上的功臣集团,不再有当年废掉吕家那样强大的力量。
通过诸侯与朝臣的平衡,汉文帝在即位的一年内,将朝廷巩固为了一个三角形,稳固住了自己的皇位。
但稳固是稳固了,自己要怎样去实行政策呢?周勃,这个权臣,还是得扳倒。那为什么是周勃,陈平呢?
这里就要提到刘恒幸运的一点,那就是在他即位一年后,陈平就因病去世了。在整个功臣集团中,实力最强的周勃,提供的其实只是军队。而陈平,才是整个集团出谋划策的重量级人物。他这一倒,功臣集团其实就已经几近解散的状态了。
且在这一年中,刘恒做的一切都合乎规矩利益,朝臣挑不出什么毛病。相比较之下,他们的德行却是相较刘恒有所残缺。在这种情况下,刘恒还不断地嘉奖这些大功臣。
这就像你明明写了一手烂字,旁边还有一个大师级人物在夸你写的不错一样。是个要脸面的人,都会收敛自己,不和皇上作对。
而本就是个粗狂人的周勃,也是在受到刘恒的非常规礼遇后,察觉到了自身的危机。为了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多次向刘恒提出告退的请求。
但刘恒只采纳了一次,那是在陈平去世前。等到陈平去世之后,刘恒又将他迎了回来。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因为对于周勃,刘恒还有大用。而这个用处,就是为了削藩。
当时有许多诸侯王,都驻扎在京城中。不仅吃穿用度,需要国库掏钱。且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很容易商谈国家大事,形成一个密集的利益网络。
刘恒留着周勃,就是在等待自己实力逐渐增长后。在实行诸侯回归封地的政策中,让周勃做个表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地。
就这样,在解决周勃的同时。刘恒还破解了诸侯王联络太密集的问题,确保了在关中,自己的绝对安全。事情到了此处,刘恒已经击退了朝臣集团,又冲散了诸侯,彻底坐稳了皇帝的位子。
结尾
刘恒之所以没有向其他没有实权的皇帝一样沦为傀儡,有两件事很重要。一个,就是舍得牺牲。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能够证明,他的四个儿子是因为周勃而死,但其中的蹊跷几乎已经将这件事摆在了明面上。第二,就是刘恒却是宽仁,有能力。在分化权臣,诸侯方面,他都是以自己的德行作为表率,再去要求朝臣。在一个完人顺理城规得要求下,即便诸侯权臣势力强大,也不得不听从。而这,就是刘恒能够掌握朝臣,统领群臣,开创文景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