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蒲松龄的《辛十四娘》: 什么社会才会权大于法, 正义这么难?

颜威说历史2024-07-20 17:24:08  67

《辛十四娘》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呕心沥血之作,以民间流传的奇人异事与鬼仙故事为基础,通过极具才华的重新构思与艺术加工,汇编成卷,将近500篇小说。

其实,很多人看《聊斋志异》只是局限于热闹,尤其是我们小时候,一听说《聊斋》,那是必看的,相比无聊的现代剧,《聊斋》里面的鬼故事的确很吸引人,热闹非凡,所以我们看《聊斋志异》根本只是看热闹。

喜欢里面的荡气回肠,喜欢里面的人鬼之恋,喜欢里面的因果轮回,喜欢里面的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喜欢里面,诸如聂小倩、婴宁、花姑子、小翠,还有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蒲松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中的主角辛十四娘也是蒲松龄笔下众多富有个性的狐妖之一。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就是辛十四娘,辛十四娘虽然是一个妖,但心地善良。当然,辛十四娘长得也很美丽、漂亮。所以冯生才会一眼就看上,随后二人在一起了。

婚后,辛十四娘一心按照当时的价值观做一个好妻子。规劝丈夫冯生不要花天酒地,远离那些狐朋狗友,但冯生将辛十四娘得到手后,以为万事大吉了,变得放纵,于是遭人陷害,被诬蔑,失去自由。

辛十四娘没办法,只好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叫丫鬟去寻找皇帝来解救自己的丈夫冯生。最终冯生重新获得了自由。但是此时的辛十四娘已经心灰意冷,再也不愿意踏入红尘人间。

辛十四娘的心灰意冷本质是对当时社会的心灰意冷,说白了也是蒲松龄自己对当时社会看透后的心灰意冷。蒲松龄知道那个社会已经黑暗的无可救药。

其实这个故事不在于这感天动地的人妖之恋,而在于辛十四娘救冯生,去找皇帝。为什么要找皇帝呢?因为皇帝最有权力的人,只有皇帝才能解救自己的丈夫冯生。而问题恰恰就在于此。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人人需要权力介入才能得到公平、正义?

权大于法的社会,没有法治的社会,没有自由的社会,剥削、压迫、奴役的社会,黑暗的社会。

什么社会才会权大于法,正义这么难?

专制社会,因为专制社会中一切都是权力为准绳,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权力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具体而言,蒲松龄时代是一个典型的权力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的社会,清王朝是封建专制社会的顶峰。

君主高度垄断权力,权力无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君主掌握一切。雍正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社会顶峰的形成,自此之后,所有决定只有君主才能决定。

君主的话,也就是主子的话,就是圣训、圣谕,下达的旨意叫圣旨。一句话,一道圣旨比什么都管用。

所以辛十四娘必须找到皇帝,这个最有权力的人,只要皇帝的一句话,一道圣旨就能摆平所有问题。以前遇到的种种刁难,只要有圣旨在,都不将成为问题。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本质,君主专制下,实行人治,法制不健全,也毫无法治。找皇上说明任何官吏都已经不能还冯生公道,任何的法律和制度已经不能为冯生主持公道,社会正义和公平已经丧失殆尽,律法和制度已经被破坏。

其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故事都是说的这个问题,比如《侠女》《商三官》《席方平》等等,本质上都在说这个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

社会的黑暗无非是没有公平、正义可言,公平、公正、公开成了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成了一种奢望。权力主导了一切,所有人都在通过权力来寻找公平正义,而不是制度和法律,制度和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当法律和制度沦为一纸空文,摆设的时候,请问,普通人还能指望什么呢?这意味着普通人已经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整个社会只剩下的剥削、压迫和奴役,民不聊生。

辛十四娘也是看到了这个社会现状,觉得当时的人间已经无可救药,所以选择了离开,伤心透顶,心灰意冷。

本文参考文献: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9501.html
0
最新回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