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崩塌的根本原因是啥?

高旭评历史2024-07-18 10:50:14  89

黄巾的第一波起事短短数月就被扑灭,朝廷貌似仍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全天下,真的如此嘛?

历史的进程已经被彻底搅动,出现了三个巨大变化:

1、士大夫开始大规模重返中央,把持了关键岗位。

后来曹魏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荀彧和荀攸纷纷进入朝廷任职(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征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及华歆等。攸到,拜黄门侍郎)

经历两次党锢的士大夫会对宦官善罢甘休嘛?

东汉史上最残酷的宫廷政变就要拉开序幕了。。。。。。

2、地方豪族武装化。

黄巾之乱很多大仗虽然是中央军打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起义之所以这么快被扑灭,和各地豪族出手有很大关系。

豪族们以自家宗族为核心,花钱招募或收留流民,自行打造兵器、征收盐铁粮饷,从而将流民训练成一支拥有较强实力的私兵。这股力量的确在扑灭黄巾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反噬效果也是相当之强,豪族拥兵自重后渐渐地就不把朝廷放眼里了。

如果朝廷威权尚在,豪族自然不敢起二心。一旦中央有变,他们将会立刻变成军阀,重演西汉末期群雄乱战的情景。事实也的确如此,就拿曹魏来说,其战力构成大多地方豪族的武装力量。

曹仁: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

李典: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曹洪:洪将家兵千余人

李典: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吕虔: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

而第二点也造成东汉崩塌的一个关键制度出台:州牧。

现在州郡还有黄巾余孽,如果靠郡守各自为战,很难将其剿灭 ;

同时豪族手里有武装,里面哪些人是亲朝廷的,哪些是怀有二心的,自然是当地的郡守、刺史最清楚,但豪族往往势力强大,一个郡同样无法匹敌,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一州之力,绞杀之。

在此背景下,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向朝廷建议: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州牧集一州的军、政、财三项大权集于一身,以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史称“废史立牧”。

献策的刘焉是刘氏皇族,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

其父为长沙郡太守,刘焉的母亲黄氏是太尉黄琬的姑母,老师祝恬是桓帝时的司徒。

凭借强大背景,刘焉在桓灵两朝如鱼得水,无论是梁冀掌权还是党锢之祸,都和他毫无瓜葛,仕途一帆风顺,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

你以为这位刘焉真的忠于皇室,提出州牧制是为灵帝排忧解难?

他有自己的小算盘。

灵帝昏庸,天下即将大乱,这点明眼人都看在眼里,有想法的比如汝南袁氏马上就要导演一出大戏,忠于汉室的自然会舍命相互,比如平定黄巾之乱的卢植,更多的人想的是什么呢,割据一方!

刘焉就属于后者:焉内求交阯牧。

一开始他的胃口并不大,自请充任交州牧。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董扶这个预测很神,益州后来的确有人称帝,他也姓刘,可惜不是刘焉。

当时的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名声极臭(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不贪不行啊,不然当官的老本都捞不回来。

刘焉于是改了主意,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前往益州整饬吏治(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

还记得卢植给灵帝的警示嘛?

备寇者,侯王之家,赋税减削,愁穷思乱,必致非常,宜使给足,以防未然。修礼者,应征有道之人,若郑玄之徒,陈明《洪范》,攘服灾咎

宗室里有很多不安定份子(刘焉、刘表),要谨防他们!

灵帝不管,只要不影响他的享乐,一切都好说。

以后各州的叛乱都有州牧负责,皇帝只需问责州牧,这皇帝当得多爽!灵帝爽快地在地方割据的红头文件上盖了章。

手握重权的州牧很快摇身一变,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当然其中也有好的,比如幽州牧刘虞

刘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

袁绍劝刘虞称帝,被其严词拒绝,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然而刘虞这类人毕竟还是少数(后与公孙瓒发生冲突,兵败被俘,惨遭杀害),大部分都像刘焉、刘表这种,想着割据一方当土皇帝。

这也是为啥董卓控制洛阳后,关东可以马上组织一波大规模反董联军的原因,之前洛阳不管打打杀杀有多惨烈,地方还是很安静的,一旦朝廷形成一个新的内核,全国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 但是州牧出台后,东汉的根基彻底松了。。。。。。

灵帝还在接着浪。

洛阳南宫发生火灾,灵帝不舍得自己出钱,于是把重建任务分配到地方各州郡,由他们负责代替皇家采购木材。

国家乱成这个样子,他还想着盖房子!

等到各州郡把采购的木材和山石送往洛阳后,负责收购的宦官们统一回复:不合格。

开什么玩笑,大老远运过来,你现在说不要了?

都知道你想的是什么,钱呗。

押运的官员无奈打申请, 要求本州拨付行贿费。

好不容易钱打来了,事情还没完。拿到贿赂后的宦官们还不满意,表示质量不过关,只能按原来价钱的十分之一验收,那剩余的材料怎么补齐呢,他们很贴心的给了一个地址,去这个地方,保证材料通过,至于这个地方谁开的大家都懂。

就这样,南宫的修缮工程成了宦官们的摇钱树。地方官员自然不会自己掏钱,只能把公公们的行贿费转嫁到百姓头上,弄得民怨沸腾。

黄巾之乱才刚平息啊,你就这么搞?!

宦官里的清流吕强实在看不下去,又给灵帝谏言。

结果呢?

帝知其忠而不能用。。。

书奏不省。。。

知道你忠心,但我就是喜欢玩。

看出灵帝心思后,张让、赵忠对吕强出手了,二人为何与其有仇?

黄巾之乱初始,吕强就要求赶紧开放党禁,同时诛杀几个罪大恶极的宦官(强欲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

王甫被杀,程璜隐退、曹节老死,现在宦官集团最粗的大腿不就是张让、赵忠嘛?

吕强这是想趁机把我们杀了,你当 老大?

为求自保,赵忠等人做了妥协让步(诸常侍人人求退,又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

这事虽然揭过去了,但吕强后面会不会旧事重提,仍然拿他们开刀呢?

不能忘了窦武的 例子!

先下手为强,解决了吕强再说。

于是赵忠与夏恽联合上奏,诬陷吕强与士大夫勾结,还诬陷他翻阅《霍光传》(常侍赵忠、夏恽等遂共构强,与党人共议朝廷,数读《霍光传)

霍光传可不是一般人 能看的。

当年霍光迎刘贺当皇帝,后来看刘贺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又把他拿掉,换上了汉宣帝刘询。赵忠说吕强读《霍光传》,潜台词就是说吕强想学霍光罢黜灵帝!

灵帝最痛恨的就是有人要夺权,不分缘由,马上派中黄门去征召吕强。

吕强悲愤交加,一心为皇帝分忧的他怎么也没想到灵帝会翻脸不认人,怒曰:大丈夫精忠报国,怎能被这些狱吏拷打?我死,天下大乱(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

遂自杀。

吕强自尽后,赵忠还不罢休:陛下不过是召他来问话,他就自杀,这足够说明,这家伙是畏罪自杀的(强见召未知所问,而就处草自屏,有奸明审)

纵观历史,莫须有何其之多!?秦桧之流数不数胜,关键当皇帝的要明辨忠奸 。

昏庸的灵帝下诏没收吕强家族所有财产(遂收捕宗亲,没入财产焉)

最后还不忘记别人的家产,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真的够了,但灵帝还是缺钱。

继卖官法之后,“金融天才”又发明了一个新的敛财办法:助治宫室钱。

甭管是刺史还是太守,只要工作调动就得交钱。政策发布后,灵帝就开始了恶搞,他在全国范围发起大范围调动,因为只要一调动,他就可以来钱,一通大轮换下来私房钱不计其数!

结果不小心踢到了铁板。

清官司马直被任命为钜鹿郡太守,按照法令,需要缴纳巨额调任费,考虑其清廉的名望,灵帝酌情减免至三百万钱,但这笔钱司马直仍然拿不出。

他怅然道:我本应该是为民父母官,却反过来剥削百姓来应付朝廷的索取,我做不到。

于是称病不就,但得到的批准是:不批!这官不当也得当!

司马直无奈出发,行至孟津,留下遗书抨击卖官鬻爵的政策,然后服药自杀。

灵帝看过司马直的遗书,深深自责,下诏暂缓催钱。注意哈,是暂缓,毕竟司马直事件造成的舆论风向实在太过恶劣,影响太大,还是先避避风头。

只是如此胡搞,那些还想当官的只能把这些份子钱压倒百姓身上,越来越多的底层民众再次忍无可忍下,和你大汉玩命来了。

黄巾之乱平息没多久,各地叛乱再次层出不穷,势力大的几万人,小的六七千,著名的如张燕的黑山贼,号称百万之众。

十月,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

十二月,匈奴屠各胡部落反叛,攻杀并州刺史张懿。

太原,河东,汝南,各郡黄巾余部风起云涌,到了年时,青、徐等地的黄巾军已经铺天盖地。

经过第一波被政府军镇压后,第二波无论是战力还是持续性都远超第一次,其中黑山军、青州军那可是连袁绍、曹操都无可奈何的一股力量。

关东大乱,州政府军、豪强、流民军三股势力互相捉对厮杀,百姓受不了乱局,只能做拖家带口的往荆州、扬州躲灾避难。

荆、扬实力迅速膨胀,这也是为啥赤壁之战时,孙、刘能以一隅之地抗衡北方的主要原因。

有朋友会问,之前羌乱最严重的凉州呢?

早就反了,就在黄巾之乱的同一年,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同反,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咱们后面会单写一篇。

灵帝一开始并不在乎,不是有州牧嘛,你们自己去负责。

到了中平四年(187年),局势更加恶化,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凉州沦陷。

同年,幽州传来惊变,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边疆暴动的同时,朝廷内部也是暗潮涌动,王芬拥立合肥侯、阎忠说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虽都无果而终,总算让灵帝警醒了!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灵帝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

或许是受皇帝亲自阅兵的激励,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也平定了张纯叛乱。

但是整个大汉帝国已经千疮百孔,四月,灵帝驾崩。

继位的少帝年幼,东汉的老传统外戚专权又将上演,何进很快就要与宦官宣战,而在背后积极推手的就是那个一直不露声色的汝南袁氏,数十年韬光养晦的他们要干一件大事,彻底解决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只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袁氏所有的努力却成为了另一人的嫁衣。

东汉,最惊心动魄的政变要上演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753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