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 生得艰难, 活得胆战心惊, 死得憋屈, 被太监气死

高干历史观点2024-07-17 06:30:00  76

文|老达子

本文共3785字,阅读时长大约7分钟

前言

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在优酷首播,上映以后迅速走红,好评如潮,一度被称为是2019年的第一国产好剧。很多人在追剧时,常常会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堂堂太子,过得如此憋屈?不仅被右相打压,还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猜忌,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

这位太子其实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太子李亨,他的一生可真是太“难”了,一点也不比电视剧中的李玙好。那历史上真实的李玙到底有多难呢?今天老达子就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命运多舛的乱世天子~

李亨的出生:险被药流,多亏神人相助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那时的李隆基刚刚被册封为太子,不久后便迎娶了出身关陇地区名门望族的杨氏(即后来的元献皇后)。这段时期对玄宗来说,既是太子册封之喜,又是新婚之乐,可谓是双喜临门啊。他与杨氏之间的感情也异常深厚,没过多久,杨氏就怀孕了。

按道理,马上要当爸爸的李隆基应该很开心啊,只可惜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此时正是唐隆政变之后的大变局: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前一起联手消灭了他们共同的敌人——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并成功废黜了唐少帝李重茂,拥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的父亲)为唐睿宗。可是,后来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升级。

所以李隆基怕太平公主拿这个孩子大做文章,前车之鉴的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就因贪恋女色而被废,所以他私下派张说(yue)去买打胎药,想把这个孩子给打掉。后来他做梦梦到有神人阻止他下药,就找来张说跟他说了自己做的梦。张说说那这孩子是有神仙保佑啊,咱不能违背天命啊,李亨这才顺利出生。

“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到了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上位以后,又通过“先天政变”除掉了太平公主,才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正是在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也正式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平白无故就被卷入政治斗争之中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太子李瑛被废杀以后,李亨被立为太子。

“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得罪。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上为皇太子。” ——《旧唐书》

自从登上太子之位以后,李亨就被推到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要知道大唐的前几任太子可都没什么好下场,第一个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干掉了,第二个太子李承乾被废,第三个太子李贤被武则天搞死了,第四个太子也就是他爹侥幸存活,第五个太子李瑛被武惠妃给害死了。

他是第六个,你说他能不害怕吗?李亨的政治威胁主要来自有2方面:首先是宰相,尽管大家都知道李亨与杨国忠之间有矛盾,但实际上,不是他们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太子与宰相之间的政治斗争。在开元末年,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等等的很多宰相成员,都是对太子威胁最大的一股势力。

另一个就是唐玄宗本人,唐玄宗是不希望太子李亨的羽翼过于丰满、势力过大的,因为他就是这么上位的,所以在宰相与太子之间的政治斗争中,唐玄宗并没有插手或者阻拦宰相对太子李亨的轮番冲击。

正因为唐玄宗本身对太子李亨的政治势力也算是知根知底,对李亨没有太多的忌惮。也使得在开元末期和天宝初期的这7、8年时间里,来自宰相的各种打击并没有危及李亨的太子之位。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天宝五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看到李亨的太子之位如此稳固,同时他也看出来唐玄宗在宰相李林甫和太子李亨这之间他明显更偏向李亨,于是皇甫惟明向唐玄宗建议撤李林甫的职,并对太子妃的哥哥韦坚大加赞赏。

也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边将,他不该公开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前太子李亨与宰相李林甫的较量只是在私下里,可他的这个表达直接把这个对抗搬到明面上来了。

接着的元宵节夜晚,太子李亨与韦坚在京城偶遇来,随后韦坚与皇甫惟明约着一起夜游,又去了崇仁坊的景龙道观。李林甫得知此事以后,就指使御史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想要发动政变,拥立李亨登基。

也难怪被人抓住把柄,他们俩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边疆大将,凑这么近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吗?

结果不但韦坚与皇甫惟明命丧黄泉,还株连了韦氏多族及很多有牵连的大臣,吓得李亨直接跟太子妃韦氏断绝了婚姻关系。整件事对李亨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在玄宗的安排下,李亨再婚,娶了后来的皇后张氏,以后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了。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去世了。可是铁打的李亨流水的宰相,走了一个李林甫,李亨又迎来一个新对手——杨国忠。

相对于阴险狡诈的李林甫,杨国忠就好对付了。再加上杨国忠上位以后,一直在忙着清理李林甫的势力,所以表面上跟李亨表现得很和谐,但是私底下还是有暗流涌动的。

最终,安史之乱的爆发为太子李亨提供了反击的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李亨重拾旧山河

安禄山攻破潼关以后,唐玄宗带着妃嫔和亲信逃出长安,奔向蜀地避难。逃到马嵬驿的时候发生了马嵬驿之变中,杨贵妃以及杨国忠葬身于此。至于这次哗变的背后是不是李亨指使的,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但据当时的史料《资治通鉴·唐纪·马嵬事变》中记载,李亨是有这个嫌疑的。

紧接着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奉李隆基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唐肃宗李亨即位以后就着手平定叛乱,收复长安,这次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然而,虽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做好充分的部署和调查工作,导致宰相房琯率领的军队在陈涛遭遇了叛军的突然袭击,最终全军覆没。首战的失利给了初登皇位的唐肃宗极大的打击。

为缓解战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李亨只得暂停出兵,暗中积蓄力量,为下一次进攻作足准备。至德二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内部发生了内讧,安禄山被自己亲生儿子安庆绪所杀。这时,李亨知道机会来了,派遣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并借用回纥骑兵,对叛军发起了攻击。

此次反击非常成功,先后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这是唐肃宗李亨即位后的首次大捷,收复了两京,赢得了民心归附,确立了国土的统一。

然而,由于借兵之故,唐与回纥之间达成的协议是:战后土地及士族归属大唐,金钱及子女归回纥。尽管反击叛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洛阳仍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这也暴露出了当时唐军的脆弱和战力不足。

在后面与叛军安庆绪的决战中,为避免军权过于集中,唐肃宗竟然不设统军元帅,让宦官鱼朝恩代自己统领全军。叫一个啥也不懂的宦官去统领全军,能成功就见鬼了。

战后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全都推到郭子仪的身上,唐肃宗李亨竟然听信了鱼朝恩的一面之词就罢免了郭子仪的军权,实在是昏庸至极啊!同时也能看出他对宦官有多宠幸,这也为他后面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死的憋屈

在朝廷内部,唐肃宗李亨也开始重蹈父亲李隆基的覆辙了,过度信任和宠幸身边的人。与李隆基相比,他更昏庸,除了宠幸张皇后外,他还宠幸宦官,并纵容他们操纵军政大权。唐肃宗李亨的这些行为所引发的党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实力。

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病倒了,就让太子监国。同年四月,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逝世,他悲痛欲绝,病情也随之加重。

就在李亨病重期间,张皇后想除掉李辅国。她本来跟李辅国是一伙的,可如今李辅国大权在握,就与张皇后分道扬镳了,张皇后便想除掉他。她先是找来太子李豫商量,却遭到了拒绝。见太子李豫如此无能,便想废掉太子李豫,另立越王李系,然后再让李系杀李辅国。

于是张皇后找到越王李系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就挑选了200多名侍卫,准备除掉李豫。

不料,消息走漏了,程元振知道以后立马告诉了李辅国,李辅国将太子保护起来,并下令逮捕张皇后。张皇后见事情败露急忙跑到李亨的寝宫,可李辅国直接带兵进了李亨的寝宫,当着他的面将张皇后抓获,一点面子也没给李亨留。

而面对张皇后的哀求,李亨贵为九五之尊,却无能为力,气的李亨颤抖着嘴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一命呜呼了。

后世对李亨的评价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在《放生池碑》中赞美李亨对唐玄宗的孝顺:“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孝;问安视膳,不改家人之礼”。这种说法显然有点夸大其实了,毕竟这是在唐肃宗李亨当政期间所写的八股文,毕竟你不能当着李亨的面说他不孝是不。然而,苏东坡在读完以后,说了句“鲁公知肃宗有愧于此乎?熟谓公区区于放生哉”。

苏东坡的批评算是很温和的了,其他人就没这么客气了。比如杜甫撰写了以《杜鹃行》为题的三首诗,被后世看作是对李亨不孝行为的鞭挞。因为在蜀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帝王杜宇被迫让出皇位后就变成了杜鹃鸟,每天都用啼血的叫声述说自己的悲伤往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玄宗在太上皇位上的孤寂生活。

而且诗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这分明就是唐玄宗唐肃宗父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南宋的潘大临也在《浯溪》一诗中,痛骂唐肃宗李亨不能尽孝道,使明皇陷于孤危凄凉之中,真是每一句都在直击李亨的良心啊。

“天下宁知再有唐,皇帝紫袍迎上皇。

神器苍忙吾敢惜,儿不终孝听五郎。

父子几何不豺虎,君臣宁能责胡虏。

南内凄凉谁得知,人间称家作端午。”

再狠一点的是,明末大儒王夫之骂李亨是蒙面丧心,李亨对父亲的做法是“天伦泯绝若此”。最狠的是南宋的洪迈,他在《容斋随笔》里说李亨“不孝之恶,上通于天!”

没办法,在百善孝为先的观念背景下,一旦背上了“不孝之名”,就会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唾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数百年来,李亨一直备受着鄙视和谩骂。

老达子说

一句话总结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出生前差点胎死腹中,出生后无法享受与生母共处的欢乐时光,十八年草木皆兵的太子生涯,六年国已不国的帝王时光,在宫廷斗争中愤懑而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104.html
0
最新回复(0)